晚登鳳凰山歸作
石磴云蘿手自捫,披襟獨眺鳳凰墩。
寒煙日暮埋山骨,白露秋深凍草根。
雁陣排空風斷續,鴉聲繞樹月黃昏。
一鐙歸向窗前坐,竹影離離悄閉門。
石磴云蘿手自捫,披襟獨眺鳳凰墩。
寒煙日暮埋山骨,白露秋深凍草根。
雁陣排空風斷續,鴉聲繞樹月黃昏。
一鐙歸向窗前坐,竹影離離悄閉門。
我親手攀著石級和藤蘿向上攀登,敞開衣襟獨自眺望鳳凰墩。傍晚寒冷的煙霧掩埋了山巒的脈絡,深秋的白露凍住了草根。雁群排空而去,風聲時斷時續,烏鴉繞著樹啼叫,月色已到黃昏。我回到窗前,對著一盞燈坐下,悄然關上房門,看竹影稀疏。
石磴:石頭臺階。
云蘿:攀援于云間的藤蘿。
捫:撫摸,這里是攀援之意。
披襟:敞開衣襟。
鳳凰墩:地名。
山骨:指山巒的脈絡。
雁陣:雁群飛行時排列的隊形。
一鐙:一盞燈。
離離:形容草木稀疏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深秋景象和孤寂氛圍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某個秋日傍晚獨自登上鳳凰山,觸景生情而作,或許當時詩人心境較為落寞。
這首詩以登山眺望為線索,描繪了深秋傍晚山間的景色,展現了詩人孤寂的心境。詩中寫景生動,意境幽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龕燈照室久妨睡,雪氣侵人不隔窗。
枕上詩成那起草,槽頭酒滴暗鳴缸。
遠來狂客應回去,高臥幽人未有雙。
猶憶新灘泊船處,堆蓬積玉撼長江。
平生不喜飲,九日猶一酌。
今年失家釀,節到真寂寞。
床頭瀉余樽,畦菊吐微萼。
洗盞對妻孥,肴蔬隨厚薄。
興來欲徑醉,量盡還自卻。
傍人嘆身健,省己知脾弱。
尚有姑射人,自守常綽約。
養生要慈儉,已老慚矍鑠。
燕居漸忘我,杜門奚不樂。
風曲日已干,濁醪可徐作。
九日不能飲,呦呦覺胃寒。
妻孥勸把盞,萸菊正堆槃。
懶極久成病,年高終鮮歡。
道人嫌服藥,心息自相安。
為客不滿歲,還家見兩孫。
遙知臨竹戶,相對引瓢樽。
老罷那嫌瘦,心寬尚喜存。
風波隨處有,何幸免驚奔。
泉城欲治麥禾囷,五畝鄰家肯見分。
莫問三吳朱處士,似勝吾鄉揚子云。
陰晴卒歲關憂喜,豐約終身看逸勤。
家世本來耕且養,諸孫不用恥鋤耘。
西湖雖不到,甘井竊余涼。
三伏罷飲酒,桂漿攜一觴。
冠者五六人,起舞互低昂。
人生有離合,此歡未易忘。
劍氣夜干斗,精誠初莫隔。
全身寄獄戶,隠約還自得。
張雷彼知我,勉為汝一出。
腰間雜環佩,亦既報之德。
凜凜天地間,要非手中物。
躍入延平水,三日飛霹靂。
出當乘風雷,歸當臥泉石。
千年故穴在,三嘆泉上客。
百口共一灶,終年事烹煎。
力耕飼饑饞,灶敝火亦煩。
昨日一百五,老穉俱食寒。
呼童戛枯竹,粲然吐青煙。
適從何方來,熒熒百家傳。
性火出真空,應量曾無邊。
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
斂為一夫用,無心固當然。
城郭人家歲寒木,檜柏森森映華屋。
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塵土辱。
中庭冉冉盈尺苗,條干雖短風霜足。
培根不用糞壤厚,插竹預防雞犬觸。
他年期汝三丈高,獨立仙翁毛發綠。
老翁自分不及見,子孫見汝知遺直。
南方霜露多,雖寒雪不作。
北歸亦何喜,三年雪三落。
我田在城西,禾麥敢嫌薄。
今年陳宋災,水旱更為虐。
閉糴斯不仁,逐熟自難卻。
饑寒雖吾患,尚可省鹽酪。
飛蝗昨過野,遺種遍陂濼。
春陽百日至,鬧若蠶生箔。
得雪流土中,及泉盡魚躍。
美哉豐年祥,不待炎火灼。
呼兒具樽酒,對婦同一酌。
誤認屋瓦鳴,更愿聞雪腳。
已矣石室老,奄然三十年。
遺孫生不識,妙理定誰傳。
孔伋仍聞道,賈嘉終象賢。
文章猶細事,風節記高堅。
釋卷趨南畝,霜風報獲時。
不才謀事拙,寸祿及親遲。
通塞終難問,短長今自知。
何年得乘興,閑趁逸人期。
遺墨消磨顧陸余,開元一一數吳盧。
本朝唯有宗元近,國本長留后世模。
出世真人氣雍穆,入蕃老釋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愛,風雨侵陵色欲無。
春初種菊助槃蔬,秋晚開花插酒壺。
微物不多分地力,終年乃爾任人須。
天隨匕箸幾時輟,彭澤樽罍未遽無。
更擬食根花落后,一依本草太傷渠。
昔人游宦久江湖,怪石嵌空駭里閭。
一井深藏緣底事,百年不出待潛夫。
棄捐泥土性仍在,睥睨林亭氣漸蘇。
微物廢興猶有定,此生窮達謾長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