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黃韭畦
滄江地僻無佳客,雨落狂花滿敝廬。
端節憶逢車馬至,春風乍領笑談馀。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魯空聞圮上書。
惆悵靈巖天外碧,雙峰新月對庭除。
滄江地僻無佳客,雨落狂花滿敝廬。
端節憶逢車馬至,春風乍領笑談馀。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魯空聞圮上書。
惆悵靈巖天外碧,雙峰新月對庭除。
滄江邊地方偏僻沒有佳客來訪,雨落下吹落狂亂的花朵堆滿了我的破屋。端午節時回憶起曾有車馬到來,春風中還仿佛留存著當時的笑談。衙門荒廢沒有像洪州那樣待客的好榻,我生性愚魯只空聞圮上老人傳書之事。對著靈巖山那如天外般的碧色,我滿心惆悵,雙峰間一彎新月正對著庭院。
滄江:泛指江。
敝廬:破舊的屋子。
端節:端午節。
洪州榻:據記載,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唯徐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后稱接待賓客的好榻為洪州榻。
圮上書:指黃石公在圯上授張良《太公兵法》之事。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較為偏僻之地,衙門荒廢,生活可能不如意,或許是在端午時節因思念友人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文學功底。
白鷺洲邊暑氣收,月明涼思滿書樓。酒醒夜半開窗坐,一鶴橫江萬里秋。
秦代有佳人,嫁與重瞳客。一劍起隴畝,萬夫驚咤叱。自言初嫁夫,倚此拔山力。天地有崩陷,此身得安息。夫何事多違,往事成追憶。始也斬冠軍,提兵入趙壁。秦軍三十萬,土崩原野赤。指揮五諸侯,在手左右易。西楚霸乾坤,諸侯皆列辟。剛強本難恃,百勝竟何益。無何屢勝后,一敗見中極。垓下決雄雌,楚歌驚四劇。漢已得楚乎,是何晚也識。壺關三老書,此漢基王跡。漢已得楚者,胡不早驚惕。從來學兵法,本學萬人敵。一姬兒女身,可當雄劍擊。姬兮神不死,年年春草碧。
深明無底,靈異無根。案山行盡,不見有家。識浪瀝乾,不見有己。石女掣開金鎖鑰,木人撥動玉輪機。方信道從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何處托幽棲,齋居傍小溪。坡青春放犢,窗白夜聞雞。倦憩龐公隴,光生太乙藜。不教車馬跡,點破落花泥。
紅笠烏衫擔側挑,蘋婆杏子綠蒲桃。誰知只重中原味,榛栗楂梨價最高。
人日江海尚未開,江樓吟望苦低徊。東郊久曠迎春典,潦倒荒墟獨后來。
沛國龍穴至山乘。詐托旅使若奔喪。道遇寇抄失資糧。
地上拾芥亦細碎,掌里數文猶苦辛。脫使摘丸下峻坂,未若以財而發身。
人老去,南國正春酣。柳撲輕花添白板,酒斟春色貌霜柑。惆悵賦江潭。
山寺煙初瞑,江村月又生。辭家無十里,不寐到三更。犬逐漁燈吠,鐘催客棹行。從茲去鄉土,寧得是吳氓。
猶憶西池畔,蓮開七月紅。波明魚度藻,莎碧鷺依叢。客舍秋天外,花期病眼中。莫愁歸日晚,正是剝青蓬。
蜀道盤回似上天,川南更在二峨邊。使君觀察勞旌節,南極牂牁是下川。
清秋溪上垂綸去,幾日城中賣藥回。十載看云高興在,一時聽雨好懷開。水邊薜荔懸青竹,庭下芙蓉照錦苔。南望白泉深百疊,愿從招隱賦歸來。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想牧之、千載尚神游,空山冷。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句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
落花啼鳥報春深,載酒高臺散爽襟。芳草連天無近遠,淡云籠日半晴陰。沖泥未了登山興,改火偏驚閱歲心。可愛欄前數株柳,年年嫩色似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