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烈祠二章
鼎移誰不污風塵,一婦臨危獨隕身。生誓丹心寧負義,死憑碧血與傳神。八磚祠廟高天近,千仞宮墻皦日新。今古烈名疇擬并,千山嵊嶺對嶙峋。
痛哭中原二百州,東南降幟忍包羞。勤王八族兵先殪,死賊一門婦可留。伏臘貞魂長禮殿,江山遺恨漫旃裘。天常未向中閨絕,正氣吾邦昔所流。
鼎移誰不污風塵,一婦臨危獨隕身。生誓丹心寧負義,死憑碧血與傳神。八磚祠廟高天近,千仞宮墻皦日新。今古烈名疇擬并,千山嵊嶺對嶙峋。
痛哭中原二百州,東南降幟忍包羞。勤王八族兵先殪,死賊一門婦可留。伏臘貞魂長禮殿,江山遺恨漫旃裘。天常未向中閨絕,正氣吾邦昔所流。
王朝更迭時誰能不沾染風塵?只有一位婦人臨危獨自殉身。生前立誓以丹心寧可背負世俗非議,死后憑碧血留下傳奇聲名。八磚筑起的祠廟高接云天,千仞宮墻在陽光下煥發明新。古往今來貞烈之名誰能相比?恰似嵊嶺群峰般剛硬嶙峋。痛哭中原二百州淪喪,東南降旗令人羞憤難擋。勤王的八族士兵先已戰死,殉節的一門婦人卻被留名。冬夏祭祀中貞魂長駐祠殿,江山遺恨里仍見外族猖狂。天倫綱常未在閨閣斷絕,我邦正氣本就源遠流長。
鼎移:指王朝更迭,鼎為立國重器,代指政權。
隕身:殉身,犧牲生命。
皦日:明亮的太陽,喻光明磊落。
勤王:為王事盡力,此處指救援朝廷。
伏臘:古代兩種祭祀,伏在夏季,臘在冬季,代指祭祀。
旃裘:氈制的衣裘,代指外族。
天常:天倫綱常,指倫理規范。
中閨:內室,借指女性所處的家庭環境。
詩作或創作于朝代更迭之際(如宋元、明清易代),貞烈祠為紀念某臨危殉節的女性而建。詩人面對中原淪陷、東南降辱的時局,借祠廟題詠,既表彰烈婦堅守氣節的壯舉,亦暗含對時人失節的批判,傳遞對傳統倫理與民族正氣的堅守。
全詩通過詠貞烈祠,以歷史視角歌頌烈婦忠貞殉節的壯舉,批判政權更迭中的失節現象,抒發對國破家亡的遺恨,同時強調綱常未絕、正氣猶存的信念,是一首融合史鑒與抒情的詠懷之作。
臘底東風絮白云,爛頭細雨暮紛紛。
少年賓客東南盛,金錯龍泉手自提。今日蕭蕭鞍馬里,五更趨府候晨雞。
東巡玉輦委泉臺,徐福樓船尚未回。自是祖龍先下世,不關無路到蓬萊。
梅使馳朝信,鮫人泣夜聲。千山俱素韻,一水盡凄情。
百粵居炎荒,遠在揚州域。氣蒸恒無風,三冬如六月。地卑云霧饒,海闊天常濕。積陰久不舒,微雨紛更集。日為王事牽,中心疚如灼。夜瞻北辰高,勢遠不易即。安得如飛鴻,那能暫停息。
五柳先生漉酒巾,門無車馬斷紅塵。勞將楚簟遙相問,高臥中原更幾人。
蚊子因涼減,蟬聲入暮多。有愁無處著,不飲欲如何。
越水吳山未了青,越調吳歈盡可聽。自恨昔年騎馬過,錢唐佳處不曾停。
嶺松歲古欲無根,水石秋深未有痕。無限好山將不去,又依帆影過前村。
素問難經未載渠,回春束手愧群醫。方知世上千般癥,說到奇難莫過饑。
鸚鵡籠開綵索寬,一宵飛去為誰歡?早知黠嫗心腸別,肯作佳人面目看。忍著衣裳辜舊主,便涂脂粉事新官。丈夫能舉登科第,可得妖雛膽不寒。一牝猶嫌將兩雄,趨新背舊片時中。陡忘前主能為叛,乍事他人更不忠。玉椀空亡無易馬,絳桃猶在未隨風。何須苦問沙吒利,自是紅顏薄老翁。
登山望四海,日夕忽至沉。俯身眺城廓,痗然沾我襟。交路夾芳蘭,逝駟何骎骎。朱樹藹閒榭,奇巧媚荒淫。北里進異舞,高唐呈妙音。纖羅振芬芳,朝云遞嘉吟。不見秋至草,零落愁春心。
雨霽煙凝正夕陽,子規啼斷幾人腸。東風不動些情思,無限落花春自香。鶯喚綠楊抽嫩葉,蝶催碧藕發新花。颯然一點薰風至,日落前山噪亂鴉。雨馀秋蘚幾堆錦,日出朝葵千簇金。對景適然發清嘯,野猿驚泣綠楊深。幾尺雪藏山徑暮,一枝梅簇洞門春。溪頭昨夜冰寒綠,風捲彤云發曉嗔。風吹萬木醒棲鵲,月落西山啼斷猿。云捲翠微深處寺,一聲鐘落碧巖前。碧云紅樹晚相間,落日亂鴉天欲昏。人去采芝不知返,草廬空自掩柴門。兩腳初收起暮煙,芒鞋竹杖翠云邊。東風解發陽春意,放出落花啼鳥天。月冷風清三徑竹,猿啼鶴唳一窗云。開門放入前山翠,試把星兒柏子焚。千山猿叫月如晝,萬籟風號天正秋。霧濕蒼苔煙漠漠,白云飛夢過瀛洲。巖下煙深人不來,白云寂寂掩蒼苔。松花落地鳥聲寂,一枕清風送夢回。道人心與物俱化,對景無思詩自成。詩句自然明造化,詩成造化寂無聲。
當年遺恨嘆昭君,玉貌冰膚染塞塵。邊塞未安嬪侮虜,朝廷何事拜功臣。朝云雁唳天山外,殘日猿悲黑水濱。十里東風青冢道,落花猶似漢宮春。延壽丹青本誑君,和親猶未斂胡塵。穹廬自恨嬪戎主,泉壤相逢愧漢臣。玉骨已消青冢底,香魂猶繞黑河濱。愁云暗鎖天山路,野草閑花也怨春。
望斷南云山萬重,嗟君此去逐飛鴻。扁舟夜載琵琶月,短鬢涼吹蘆荻風。夢入碧雞瀧樹合,路經銅柱瘴煙空。繡衣玉斧咨詢日,已喜車書總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