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之夏過休寧同宗川令尹程吳二友生游白岳二首
萬丈丹梯轉碧霄,上清樓閣俯岧峣。閒將令尹青牛駕,共赴仙人白鶴招。興結煙蘿成綺搆,思傳云鳥變簫韶。平生奇覽無茲境,肯厭千峰杖舄遙。
芙蓉玉削裊蔥菁,錦磴千盤入窈冥。帝敕三姑辭寶輦,仙招五老戲瑤屏。中林誰指無媒徑,上界元遺不死庭。欲向黃冠借幽榻,焚香趺坐了丹經。
萬丈丹梯轉碧霄,上清樓閣俯岧峣。閒將令尹青牛駕,共赴仙人白鶴招。興結煙蘿成綺搆,思傳云鳥變簫韶。平生奇覽無茲境,肯厭千峰杖舄遙。
芙蓉玉削裊蔥菁,錦磴千盤入窈冥。帝敕三姑辭寶輦,仙招五老戲瑤屏。中林誰指無媒徑,上界元遺不死庭。欲向黃冠借幽榻,焚香趺坐了丹經。
第一首:萬丈紅色的階梯盤旋直上云霄,上清宮的樓閣俯瞰著高峻的山峰。我悠閑地乘著縣令的青牛車駕,與友人一同趕赴仙人以白鶴相邀的盛會。興致與煙霧藤蘿交織,結成華美的景致;思緒隨云間飛鳥流轉,化作如簫韶般的仙樂。平生所見奇景沒有能比這更妙的,哪會嫌千峰跋涉、杖鞋遙遠。第二首:如芙蓉般的山峰似玉削成,蔥蘢秀挺;錦石臺階千回百轉,深入幽遠之境。天帝敕令三姑辭別寶輦,仙人招引五老戲玩于玉屏之前。山林中誰能指出那無人引導的小徑?天界原本就遺留著長生不老的仙庭。我想向道士借一張清幽的床榻,焚香盤坐研讀丹經。
丹梯:紅色的階梯,指登山石徑。
岧峣(tiáo yáo):高峻的樣子。
青牛駕:青牛車駕,此處指縣令的車乘(青牛為道教常見意象,如老子騎青牛)。
白鶴招:仙人以白鶴相邀,典出仙人乘鶴的傳說。
煙蘿:煙霧籠罩的藤蘿。
綺搆(gòu):華美的結構,此處指景致如錦繡般交織。
簫韶:傳說中舜的雅樂,此處形容自然聲響如仙樂般美妙。
杖舄(xì):登山用的竹杖與木鞋。
窈冥(yǎo míng):深遠幽暗的樣子。
三姑、五老:傳說中的道教仙人。
無媒徑:無人引導的小徑。
不死庭:仙人居住的長生之地。
黃冠:道士的代稱(因道士頭戴黃冠)。
趺(fū)坐:盤腿而坐,為道教修行姿勢。
丹經:道教煉丹修仙的經典。
此詩作于癸亥年(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生平考證,或為明代某年)夏季,詩人途經休寧(今安徽休寧),與同宗的川令尹(縣令)程某及友人吳某共游白岳(即齊云山,道教名山)時所作。詩中記錄了游覽白岳的見聞與感受,反映了當時文人雅集與道教文化盛行的背景。
兩首詩以記游為脈絡,生動描繪了白岳的奇絕山景與仙意氛圍,既展現自然之美,又融入道教仙趣,語言華美,意境幽遠,是明代記游詩中兼具寫景與抒情的佳作。
呼風忙趁魚,一片如掌大。且等后船來,過船猶早在。
亭亭塔影擁煙巒。詩境在高欄。云出鳥飛還。好喚起淵明共看。少陵老矣,秋風茅屋,換了一人間。風雨任連山。有廣廈千間萬間。
月比于人歷世多,才圓又缺幾消磨。只因受用長生藥,嗟爾死蛙如月何。
何獨憐今夜,一年容易秋。雁都為過客,月只照離憂。珠露洗檐白,心潮到海休。清風扶薄醉,倚斷小洋樓。
花事亦何與人事,不禁開落自關情。雪中欲盡寒梅影,留取殘枝待月明。
個處本來冷,此時仍更清。擁爐成久坐,曳杖卻徐行。暝色侵書帙,秋陰入鼓聲。悠然索馬去,祗此是功程。
勝地三茅北,嘉辰九夏中。壽尊浮海月,樵唱落天風。席近紅榴艷,庭深綠桂叢。遙憐爛柯者,仙籍會相通。
博士承恩領故鄉,自應徽國慶源長。黌宮百世詩書富,闕里三時俎豆香。社下廩人來繼粟,門前童子候升堂。知君不負維桑托,霄漢巍巍見紫陽。
數首新詞帶恨成,柳絲牽我我傷情。柔娥幸有腰支穩,試踏吹聲作唱聲。華清高樹出離宮,南陌柔條帶暖風。誰見輕陰是良夜,瀑泉聲畔月明中。洛橋晴影覆江船,羌笛秋聲濕塞煙。閑想習池公宴罷,水蒲風絮夕陽天。縣依陶令想嫌迂,營伴將軍即大粗。此日與君除萬恨,數篇風調更應無。嫩綠輕懸似綴旒,路人遙見隔宮樓。誰能更近丹墀種,解播皇風入九州。暖風晴日斷浮埃,廢路新條發釣臺。處處輕輕可惆悵,后人攀處古人栽。潭上江邊裊裊垂,日高風靜絮相隨。青樓一樹無人見,正是女郎眠覺時。朝陽晴照綠楊煙,一別通波十七年。應有舊枝無處覓,萬株風里卓旌旃。汴水高懸百萬條,風清兩岸一時搖。隋家力盡虛栽得,無限春風屬圣朝。窗外齊垂旭日初,樓邊輕好暖風徐。游人莫道栽無益,桃李清陰卻不如。眾木猶寒獨早青,御溝橋畔曲江亭。陶家舊日應如此,一院春條綠繞廳。帳偃纓垂細復繁,令人心想石家園。風條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門愛樹萱。高出軍營遠映橋,賊兵曾斫火曾燒。風流性在終難改,依舊春來萬萬條。狂似纖腰嫩勝綿,自多情態竟誰憐。游人不折還堪恨,拋向橋邊與路邊。
相業平時既講明,得君當國有難能。周公禮樂寥寥意,馀子隨時未可憎。
青山并岸如蒼虬,石門翠樹如相樛。似與幽人護清境,玉梅翠竹縈寒流。溪行半日足生繭,水望千回山百轉。請君處處種桃花,莫使重來迷近遠。
夜闌不能寐,長聽雨聲寒。萬里風塵遠,三年會聚難。每憐伯仁勝,自作少游看。不用聞鄰笛,相悲正淚潸。
天地昌堯歷,朝廷重禹謨。星光回八座,氣色動三吳。遇合明良早,賢稱父子俱。名高烏石雋,宦達白門趨。化育覃甌駱,旬宣浹汴都。后先元濟美,揚歷盡亨衢。開府湘山近,揚旌楚水孤。奇勛標八桂,重鎮扼蒼梧。烽火欣全熄,壺漿望已蘇。武功銅柱勒,文德鐵橋敷。油幕歌旋凱,楓宸喜獻俘。兩朝心并赤,三世錫偏殊。謝砌蘭為玉,王庭樹是珠。承家恩浩蕩,報國力馳驅。運屬夔龍會,誰其稷契徒。九重來紫詔,三輔葉黃□。官應天喉舌,才充國瑾瑜。上公新劍履,高帝盛規模。旆引鐘陵月,帆飛粵海鳧。笑余三作吏,垂老一潛夫。自解閩疆綬,長甘谷口愚。豈知青眼顧,能及涸鱗枯。禮數光蓬蓽,形骸略散樗。副書慚石室,浪跡托江湖。生事惟餐菊,浮名任守株。云泥俄隔絕,岐路獨踟躕。禮樂酬明主,文章起大儒。調和憑鼎鼐,盤錯別昆吾。公且圖麟閣,吾將老釣艫。故山芳遠志,不必問長途。
故人千里別,何意到空林。觀榜曾隨驥,遺詩比贈金。青天尋蜀道,夜雪度山陰。明發巴陵渚,煙波愁我心。
寂寂孤燈照一龕,壯年心事老年諳。能吟快寫猶無用,逐利爭名更不堪。衣服且將荷葉補,帽穿猶把菊花簪。黃雞紫蟹人皆醉,曲糵休言我獨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