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大雪
扁舟未覺出城難,
訪舊情知老畏寒。
七十五翁無□□,
□樓聊且隔簾看。
扁舟未覺出城難,
訪舊情知老畏寒。
七十五翁無□□,
□樓聊且隔簾看。
乘扁舟出城并未覺得艱難,探訪舊友方知年老畏寒。七十五歲的老翁沒有(此處原文缺失兩字),(此處原文缺失一字)樓前暫且隔簾觀雪。
扁舟:小船。
訪舊:探訪舊友。
知:體會到。
聊且:暫且。
隔簾看:隔著簾子觀看,或因天寒不便外出。
推測為詩人晚年冬季所作。詩中“七十五翁”點明年齡,或為晚年因大雪天寒不便外出,故以“隔簾看”的方式記錄此時的生活感受。
全詩通過冬日出城訪舊、隔簾觀雪的日常場景,反映晚年畏寒體衰的現實,語言平實真摯,情感細膩,展現了對衰老的坦然與生活的敏銳觀察。
時節近禁火,東風猶小寒。
絮飛爭渡水,秋穩欲平竿。
酒忍愁前把,春仍亂后看。
吾歸須少日,花在莫吹殘。
灑天飛雪被長巒,落絮縈風醉后觀。
塞上餐氈公獨記,月中回棹我知寒。
已書上瑞歸天闕,又挽豐年到筆端。
懸瓠功名知有意,微生底處更求安。
昨宵明月共千里,今夕極天無一云。
不知誰令太虛空,著此皎皎白玉盆。
長空與月慰愁眼,良夜得酒含微醺。
天公有約不可負,急蕩兩槳凌江??。
更攜江上滿船月,來打寺下三更門。
修廊夜寂風葉亂,古佛不語殘膏存。
老禪今夕但拍手,狂客數輩空余樽。
高談劇語天亦怒,白璧故遣云相吞。
人言禍福真倚伏,歡常有余飲不足。
篙師促客歸去來,夜半風顛浪如屋。
蘇公論士昔未聞,四客輩出俱同門。
龍媒忽下洗凢馬,野鶴一舉空雞群。
虞皇七友廊廟具,元和十子非渠倫。
張公屈宋排衙官,清詞麗句冰雪寒。
秦公筆下有過秦,平生目短曹劉垣。
金華仙伯學杜甫,句法自許窺公藩。
晁公磊落天下士,帝遣長庚下人世。
舊聞一醉百梨花,醉后狂歌滿天地。
詩成只在倚馬間,高談頗似懸河翻。
當時七發真少作,秦漢以來無此文。
今日晴窗有佳色,積雪為洗煙埃昏。
千山排巒削寒玉,萬木擁戶明朝暾。
試攜塵編醒病眼,隱幾一笑空爐芬。
是中有味知者少,此意便欲從公論。
命薄官如虱,年多髩似銀。
酒醺雖有圣,錢少本無神。
含笑花欺老,妨眠鳥閙人。
青山渾可戀,白眼莫相嗔。
湖影入散髪,晚沙橫斷汀。
冠欹從自落,門設未嘗扃。
鬼著林邊火,螢翻水上星。
時聞有船過,月黑夜冥冥。
蘇家人物自有種,法護且放僧彌賢。
誰知癩可東溪句,參得涪翁雙井禪。
落葉飛云空自好,流風回雪不成妍。
更須點檢新編看,恐有隔林機杼篇。
山堂夜雨如決渠,黃梅半熟書生魚。
樹頭朝日忽復出,聊向空階翻故書。
老人耕鑿無膏腴,緗囊細字時相娛。
自欣引睡得黃嬭,便恐無意呼青奴。
讀書本不求甚解,姓名足記知有余。
此蟲何乃徒飽腹,死葬書葉真癡愚。
不如化作石帆山下蠒,織成吳綾光滿眼。
乞與袁娘作舞衣,常把花枝侍君輦。
別時江上草離離,相見寒枝欲放梅。
目送征鴻天外去,夢驚煙棹雪中來。
青云誰料未十里,白發政須同一杯。
老日相逢能有幾,春花欲動莫先回。
江上連朝暗飛雪,花信風遲寒凜冽。
東閣觀梅殊未妍,揚州何遜心應折。
何郎思苦花欲開,羯鼓不倩天公催。
詩翁自是催花手,能挽春從天際來。
帳下玉人羞起晚,弄粉含姿半驕蹇。
應憐冶葉與倡條,有意凌寒入芳苑。
君詩好更誰與論,會令寒谷生春溫。
冰姿一笑忽滿眼,誰道鶴林花有神。
龍眠筆意天與妙,尺素幻出雙驊騮。
一馬不動尾,四蹄踣鐵邊風秋。
一馬爭前趨,平坡欲下方回頭。
兩馬交頸萬里愁,龍媒未免羈長秋。
風鬃霧鬛不受囚,錦韀坐遣駑駘羞。
將軍六郡良家子,卷送歸君深有意。
蹶如歷塊一過都,使恐談笑無狂胡。
人間豈有渥洼足,不與天驥爭長途。
草黃沙晚天欲黑,縱有權奇少人識。
眼中千里不易得,時危愿爾一努力。
扁舟流浪作浮家,病齒凋零脫左車。
千里歸心秋后燕,一年春事雨前茶。
它時我自開三徑,此去君當判六花。
相見已還平日愿,豚蹄何用祝污邪。
自是群奸誤圣君,初心豈愿作忠臣。
平生勁氣埋黃壤,當日嘉言在紫宸。
諌議裂麻方伏合,諸公鳴玉自垂紳。
向來六子俱誅滅,此道于誰較屈伸。
秋風裊裊秋云愁,寒日耿耿還西流。
昬鴉接翅帶遠水,暮雨滿山昏北樓。
微涼漸欲入枕簟,白露復恐霑梧楸。
橫戈壯士半茅土,云壑布衣悲素秋。
西溪寒食柳花飛,正是琴高欲到時。
薄祿僅酬三釡志,新篇莫負兩松詩。
催科未辦何妨拙,作吏能清不用知。
高論平生期活國,一方疲瘵看君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