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四
似火山榴映翠娥。依依香汗浥輕羅。惱人無奈是橫波。
金鑿落傾歡事少,玉搔頭裊悶時多。不留人住意如何。
似火山榴映翠娥。依依香汗浥輕羅。惱人無奈是橫波。
金鑿落傾歡事少,玉搔頭裊悶時多。不留人住意如何。
火紅的石榴花映照著美麗的女子,香汗輕輕濕潤了輕薄的羅衣。最是惱人無奈的,是她那含情的眼波。金質酒器斟滿酒,歡樂的事情卻稀少;玉簪輕搖擺動時,煩悶的時刻卻很多。不留人長住,究竟是何心意?
山榴:即石榴花,因花色火紅而得名。
翠娥:指美麗的女子,翠,青綠色,此處形容女子眉色;娥,美好。
浥(yì):濕潤。
橫波:指女子流動的眼波,比喻眼神。
金鑿落:古代一種金質的酒器。
玉搔頭:玉簪,古代女子的發飾。
裊(niǎo):擺動、搖曳。
此詞或為描寫閨閣女子愁思之作,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可能作于五代或宋初,當時文人多以細膩筆觸刻畫女性情感,詞人通過日常細節捕捉女子內心的煩悶,反映了當時詞體'艷科'的創作傾向。
全詞通過對女子外貌、動作及生活細節的描繪,刻畫了一位內心煩悶、愁緒難解的女子形象。上片以明艷的石榴花與靈動的眼波起興,下片通過酒器與發飾的細節對比,突出歡少悶多的情緒,語言含蓄細膩,情感真摯,是描寫閨怨題材的典型之作。
身心一如,身外無馀。便恁么會,緣木求魚。
良人有行役,遠在天一方。自期三年歸,一去凡幾霜。登山凌絕巘,引領望歸航。歸航望不及,躑躅空傍徨。化作山頭石,兀立倚穹蒼。至今心不轉,日夜遙相望。石堅有時爛,海枯成田桑。石爛與海枯,行人歸故鄉。
當關無復守門催,欲曉雞聲喚起來。一炷壽香瞻白發,三杯賀酒寫紅灰。看棚尚倚天街柳,恩信先通桂嶺梅。但喜奉身歸膝下,自馀皆是魯禽杯。
無情有情。憐卿怨卿。尊前低按銀箏。寫清商數聲。鐙殘夢醒。更深淚零。空余幾疊云屏。似江南去程。
山后白云起,山前白云迎。云合作微雨,寒氣相與生。高峰懸萬樹,佛祖綴珠瓔。樹樹如寶塔,卓立向天爭。牧草正肥美,牧兒歌且行。笑指天山說:吾之夏令營。髯也頻來此,為吾平不平。
金晶鑄就斗星懸,掛向瓊樓知幾年。好是五更殘夢里,一聲敲透白云天。
寒來共向無煙火,飯了同烹雪色茶。飽食高眠無一事,不知何以報官家。
皎皎奩中鏡,相隨越歲年。清光何所如,明月懸中天。我昔十五馀,顏色如花鮮。對之理晨妝,涂抹斗嬋娟。邇來年頗長,貧病相憂煎。形容漸老丑,無復施朱鉛。今朝鏡亦昏,塵垢蝕連錢。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人生有盛衰,物情隨變遷。世間類如此,何用增慨然。
幾曲屏風畫折枝。幾重簾幕漾煙絲。秋寒深閣未多時。乍見先教移鳳枕,臨行還倩整羅衣。而今贏得是尋思。
慚愧君恩似日長,終然傾否肇三陽。休思往事追華貫,且喜馀生脫瘴鄉。俛仰自知誠自幸,尊卑相守免相望。外炎內熱從茲盡,別是人間一味涼。
雪似山之衣,云似山之冠。修潔復修潔,容君面面看。
淡淡紅生細細香,半開人折寄山房。只緣清凈超塵垢,頗似風流壓眾芳。
布施門開非一朝,云山千里肯辭勞。塵中欲聽無生曲,座上先橫智慧刀。貼肉汗衫容易施,有心道者卻難消。愿公福似鄱臺塔,一層高了一層高。
悵想紅樓隔幾層。襟邊清淚漸成冰。闌干敲遍倩誰應。四角香囊垂寶帳,兩重輕幕護銀鐙。那時幽夢已無憑。
夜深眾籟寂,天空缺月明。幽人據槁梧,逸響發清聲。一彈再三彈,中含太古情。坐深聽來久,山水有馀清。子期既物化,賞心誰與并。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