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應德枉答用韻再贈二首
十年學道與方迷,退守真慚老氏溪。下士誰抽青笈秘,高賢久作碧山棲。三江采秀常舟楫,五岳尋仙獨杖藜。強托著書能暫許,五千文字定傳西。
妖鯢吹浪海沙昏,蜃浦搖氛暗國門。白面書生誰解武,綠林群盜故稱尊。握奇自識才元辨,抱灌終知寂不言。豺虎縱橫紛在目,可容閒臥碧云村。
十年學道與方迷,退守真慚老氏溪。下士誰抽青笈秘,高賢久作碧山棲。三江采秀常舟楫,五岳尋仙獨杖藜。強托著書能暫許,五千文字定傳西。
妖鯢吹浪海沙昏,蜃浦搖氛暗國門。白面書生誰解武,綠林群盜故稱尊。握奇自識才元辨,抱灌終知寂不言。豺虎縱橫紛在目,可容閒臥碧云村。
十年學道仍感迷茫,退而守道真愧于老子隱修的溪畔。下士誰能領悟道書奧秘,高賢早已隱居碧山。常乘舟楫在三江采擷靈秀,獨拄藜杖到五岳尋仙。勉強托言著書暫得許可,五千言《道德經》定當傳揚西去。妖鯢興浪攪得海沙昏沉,蜃浦的妖氛遮蔽國門。白面書生誰懂軍事,綠林盜匪竟自稱尊。我本知兵法卻難施展,守著隱者生活沉默不言。豺虎般的暴徒橫行眼前,怎容我閑臥碧云村?
方迷:對道的迷茫。
老氏溪:指老子隱修之地,代指道家隱修之所。
青笈:道教經典,因以青絲編聯書簡得名。
碧山棲:隱居于青山之中。
三江采秀:在三江流域采集自然靈秀之氣。
五岳尋仙:到五岳名山尋訪仙人。
五千文字:指《道德經》,相傳老子著五千言。
妖鯢(ní):傳說中的海中怪魚,比喻叛亂者。
蜃浦:海邊,蜃氣常現之處,此處指沿海動蕩之地。
握奇:指《握奇經》,古代兵書,代指兵法。
抱灌:《莊子》中抱甕灌園的隱者,代指隱逸生活。
豺虎:比喻殘暴的亂匪。
此詩為酬答友人應德贈詩而作,約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可能為明代中后期)。作者面對學道迷茫與亂世紛擾,既向往隱修求道,又難避對時局的關切,通過和韻酬贈表達復雜心境。
兩首詩一寫隱修之志,一抒憂世之情,展現作者在求道與濟世間的矛盾。語言含蓄深沉,意象鮮明,既有道家超脫,又具儒家擔當,是酬贈詩中兼具文學性與現實性的佳作。
新郎玉潤眼中稀,五日嚴程便促歸。
若使異時驅傳過,肯教回馬款柴扉。
莫將公禮惱田家,才得三杯帽已斜。
任爾文章能似舅,酒狂隨分減些些。
玉壺秋夜永,羅幌度流螢。
空階步明月,誰解此時情。
君恩同造化,普物物不知。
敢恃如花色,能令雨露私。
沙漲桓山汶水東,南來舟楫若為通。
丁夫已厭新河苦,野老仍嗟歲計空。
旅枕孤城聞夜柝,褐衣長路嘆秋風。
千村遍沒人家少,滿目川原感慨中。
老身窮若不須憂,未有毫分慰此州。
但得田間無嘆息,何須地上見錢流。
霜落梧桐雁信沈,
臨行苦苦勸相斟。
淚痕若問誰多少,
但比衣襟濕淺深。
落葉驚殘夢,
秋歸人未歸。
水明天一色,
鴉帶晚霜飛。
亂峰古壘一荒臺,自笑衰翁去復來。
石怪更宜添薜荔,樹枯猶許寄莓苔。
四天無壁供詩眼,萬古皆空付酒杯。
惆悵遠慚羊叔子,秋陰欲暮角聲哀。
自君之出矣,愁倚月明中。思君如木葉,黃瘦怯西風。
自君之出矣,慵整玉搔頭。思君如只雁,孤影下南樓。
金翰振曉近天威,
玉宇循瓊晝影遲。
曾上大裘頭上看,
曖然可愛是冬曦。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籠桂,虛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始安臺,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花風露清。月臨人自老,人望月長明。
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昔年拜月逞容輝,如今拜月雙淚垂。
回看眾女拜新月,卻憶紅閨年少時。
幸甚干逢甲,皤然雨變霜。
綵衣云漸近,紋線日初長。
預想慈懷動,先憑喜信將。
背人三數鵲,飛去覺匆忙。
從政心無愧,敢言人所難。
精忠憂世切,清節照人寒。
交臂失持橐,乞身終考槃。
老成今已矣,西望涕汍瀾。
但看都梁山拱北,莫尋浮磬水朝東。
此間半筑瞿曇室,底處曾營煬帝宮。
七眼泉邊百無念,一襟披盡晚來風。
帝遣云師羽衛嚴,天孫今葉鳳凰占。
九重簫鼓飛華蓋,一朵芙蓉擁絳幨。
銀浦卷舒環喜氣,琳宮馥郁散馀炎。
織成錦字銜青鳥,舞罷霓裳耀素蟾。
為雨夢宜今夕穩,如羅淚比舊痕添。
神光冉冉翔靈鵲,香霧濛濛護瑞鶼。
吉慶花從空際落,氤氳扇自畫中拈。
何人乞巧芳名錫,五色飛來墜鏡奩。
十二金釵對對鋪,
三千粉黛膩如酥。
君王莫道六宮丑,
一個西施已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