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六首 其二
先秋顥氣已潛生,
洛邑方知節(jié)候平。
庭院乍涼人共喜,
園林經(jīng)雨氣尤清。
回舟伊水風微溜,
緩轡天津月正明。
自有皋夔分圣念,
好將詩酒樂升平。
先秋顥氣已潛生,
洛邑方知節(jié)候平。
庭院乍涼人共喜,
園林經(jīng)雨氣尤清。
回舟伊水風微溜,
緩轡天津月正明。
自有皋夔分圣念,
好將詩酒樂升平。
立秋前清爽的空氣已悄悄滋生,在洛陽才知節(jié)氣氣候這般平和。庭院忽然轉涼人人都欣喜,園林經(jīng)雨后空氣愈發(fā)清新。泛舟伊水返程微風輕拂,緩轡天津橋上月色正明。自有賢臣為圣主分擔憂念,且以詩酒樂享太平盛世。
顥氣:清新潔白的氣象,多指秋氣。
洛邑:洛陽的古稱,此處指北宋西京洛陽。
節(jié)候平:節(jié)氣氣候平和,無驟冷驟熱。
伊水:河流名,源出河南欒川,流經(jīng)洛陽入洛河。
天津:天津橋,隋唐至北宋洛陽城洛河上的重要橋梁,為當時游覽勝地。
皋夔(gāo kuí):皋陶和夔,均為堯舜時期的賢臣,此處代指朝廷賢臣。
分圣念:為皇帝分擔憂慮。
升平:太平盛世。
此詩為北宋理學家邵雍《秋游六首》組詩之一,創(chuàng)作于其晚年隱居洛陽“安樂窩”期間。時當秋初,作者敏銳感知節(jié)候變化,見洛陽秋景宜人、生活安適,又念及朝中賢臣輔佐(如富弼、司馬光等),故以詩抒發(fā)對太平盛世的贊美與個人閑適生活的滿足。
詩以“秋”為核心,從節(jié)候變化寫到具體秋景(庭院、園林、伊水、天津橋),再由景及情,借“皋夔分圣念”暗頌朝政清明,最終以“詩酒樂升平”收束,突出對盛世的贊頌。全詩意境平和,語言通俗,體現(xiàn)了邵雍“以詩言志”“樂時樂道”的創(chuàng)作特點。
茫茫大宇內(nèi),幽懷罕所同。求之竹帛間,賴有潯陽翁。翳宅惟蓬蒿,掛壁僅絲桐。舉火雖常乏,君子固其窮。丈夫茍不遇,蓬累播貞風。豈以六尺軀,貧賤顧憂沖。龍德但無瑕,朝聞夕可終。
洋洋東海上,接淅亦東歸。先圣風斯遠,今人事轉非。放回甘萬里,逆旅復多違。可是巢由叟,牽牛早息機。
春朝歲旦古難并,十九年來見兩巡。記得簸錢時未還,對門除夕看迎春。
跨浦橋邊萬里風,客帆去盡暮江空。西興只在斜陽里,白壁青林淡染紅。
訓狐老成魅,厭聞人血腥。身非苕華質(zhì),飪割同秋鯖。濁水不流渭,清水不流涇。我石匪浣衣,危立峙中庭。雷風水火力,受此嶄宕形。桀紂為兄弟,何以茂舜榮。奇杌為一家,何以秀堯苓。我意不如石,怪嘆生幽冥。敢失童麋步,壯趾以滅銘。石孤如諫士,石嚴如司刑。昔為石磊磊,今為冢青青。
漏水迢迢轉玉龍,金壺銀箭未從容。眼前共坐人千里,良夜他時何處逢。
推枕迎來滿意涼。北窗睡足傲羲皇。遙山似黛方凝望,輕夢如煙已半忘。香漠漠,碧幢幢。飛云攜雨過荷塘。斜暉蕩漾胭脂水,無數(shù)風裳靚晚妝。
九秋風露洗頭盆,萬里云煙腰帶鞓。小甕松醪知已熟,與君爛醉不須醒。
百感摧傷強對春,看花花畔獨沾巾。祇應閉目林中坐,須學無言壁下人。
不勘圖經(jīng)認地名,亦知此去近桐城。行人未至心先至,差勝離家第一程。鶴不歸來華表閒,輝金耀碧滿湖間。后來若有林和靖,定不吟梅向此山。
我昔長歌《天姥吟》,今來飛越江之深。煙波浩蕩都在眼,蒼蒼白鹿紛可尋。游足未開意已窘,片云隱約前村盡。適來縱入丹山赤水之洞天,果爾三百八十芙蓉之峰相鉤連。沸如巨浪排九淵,渴虬饑鱷崩奔前。驚魂褫魄悸不定,乃知世間安得無神仙。際天但有淺黛色,到頂猶窮羽人翼。謝公萬夫鑿不得,支遁欲度空嘆息。黃熊近人白虎怒,杜鵑半染松花碧。青鞋屢穿幾悔來,眼前可即仍徘徊。俄聞竹間響茶臼,寺門正對雙眉開。草根敲冰持滌釜,纖陰近送靈湫雨。劉綱臺榭收紫綃,王交瀑布懸青組。二韭三菁宛可拾,東烏西兔紛來舞。篆煙雕霧無時休,一雙白鶴飛何苦。吁嗟乎!劉郎誤入青山圍,不是忘歸不得歸。薜荔滿墻皆可衣,胡麻滿谷何愁饑。赤云層層團白日,任他渡口桃花飛。百年三萬六千日,古今賢圣皆永畢。何為容易別青山,空教青山笑不還。誅茅結屋弄流水,溪云與我長潺湲。
蒹葭一望暮蒼蒼,長蕩湖頭煙水長。怪道今朝楓葉盡,夜來七十二橋霜。
云霄千尺插虬龍,傲雪還翻五岳風。猿臂生來光射斗,鐘靈真與此株同。
渾渾天地側身過,潘鬢幾回輪轉皤。入世當年先一笑,抵他人海淚滂沱。
輪中如有物,光外更無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