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六首 其四
家住南城水竹涯,乘秋行樂未嘗虧。
輕寒氣候我自愛,半醉光陰人莫知。
信馬天街微雨后,憑欄僧閣晚晴時。
十年美景追尋遍,好向風前摘白髭。
家住南城水竹涯,乘秋行樂未嘗虧。
輕寒氣候我自愛,半醉光陰人莫知。
信馬天街微雨后,憑欄僧閣晚晴時。
十年美景追尋遍,好向風前摘白髭。
家住在南城水邊竹林的岸邊,趁著秋日游玩享樂從未有虧欠。微微的寒意天氣我最喜愛,半醉的時光樂趣別人難以知解。在微雨后的天街任馬信步,于僧閣欄桿邊賞傍晚晴色。十年來追尋遍所有美麗景色,如今正好在風中摘下白胡須。
水竹涯:水邊竹林的岸邊。
乘秋:趁著秋日。
未嘗虧:從未有虧欠,指充分享受秋日樂趣。
信馬:任馬隨意行走。
天街:指京都的街道(或泛指寬敞的街道)。
僧閣:寺廟中的樓閣。
白髭(zī):白色的胡須,代指年老。
此詩當為作者晚年秋日游歷時所作。詩人長期居住南城水竹之地,十年來遍尋秋日美景,在某一次乘秋行樂中,由當下閑適的游賞場景觸發對歲月流逝的感慨,遂成此篇。
全詩以“秋游”為線索,描繪了乘秋行樂的具體場景,既有對秋日氣候與游賞之趣的喜愛,也隱含歲月漸老的感懷,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詩人閑適淡泊的心境與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
紅豆與明珠,不識誰為寶。紅豆在心頭,明珠空耳后。珍重縷金衣,懶把蛾眉掃。經歲復經年,看看紅顏老。
秋風肅天地,蟋蟀鳴階陲。華月明秋光,流影入清池。獨夜不成寐,起坐吟且悲。我行始孟冬,今秋猶未歸。不惜道路遠,所悲歲月馳。身世復何論,素心亦已違。抒情焉所告,援筆歌此詞。
數間茅屋帶煙云,一片秋光惹翠蘋。鶴發漁翁猶結網,世間何處有閑人。
君今如鴻鵠,萬里去勇決。
暢游勝跡客京華,蒼翠香山石徑斜。
峭壁嶙峋原有意,峰回路轉竟無涯。
登高遙矚亭臺閣,崗下共看植物家。
眼界初開心底足,秋來櫨葉艷于花。
仙闕碧蘿封,微聞度午鐘。
簾垂寧辨水,云合不知松。
人逐飄飄屐,音聽落落筇。
誰知凌絕頂,有客不能從。
我本無生忽生我,一生我后累無端。思量墮地一聲哭,領取為人萬種難。
鳳翼龍鱗天路滑,鼠肝蟲臂夢痕酸。昏蒙終古誰先覺,只有莊周蝶境寬。
靜里咀含味更余,我懷頗與世情疏。傷生事眾偏誣酒,致困途多莫怨書。
愁壘有杯猶可卻,饑腸無字欲何如。雖然此語何人信,只合詼諧海大魚。
吾道綱常有二天,虛名催逼漫樓船。
潯陽合是江潭水,魚腹還應有墓田。
口頰勞勞枉亂真,謫仙曾道不從璘。
仙才俠格知何系,空有詩流浪漫人。
亂松亭子倚山椒,
極目煙波十四橋。
夢到江南好風景,
也應愁減沈郎腰。
春一線。幾點梅花新綻。殘雪初融鶯未囀。青歸楊柳眼。
幾縷輕風剪剪。怕煞寒生庭院。依舊小樓簾半捲。待他雙燕轉。
割蒲分坐具,
貯瀑入軍持。
莽莽萬重山,何處堪投宿。
此去有人家,坂上眠黃犢。
扶杖轉山腰,敗堵依修竹。
采藥未歸來,青蘚生茅屋。
共老登臺快獨先,楚歌聲徹泬寥天。望中云物雙眸迥,晴后秋花幾樹妍。
水闊魚龍遷舊穴,風清韶濩麗新弦。浮杯欲共滄瀛去,斜月娟娟自海邊。
林下歌謠逐日新,君家猶有酒通神。一天涼氣解醒后,四座秋聲催賦頻。
松徑掃風馀落葉,郊居臨水斷飛塵。獨嫌青女勻顏色,幻出芙蓉八面春。
小苑看花二月初,綴蜂須上嫩紅舒。東皇不省綠何事,一任風吹雨打疏。
柳破融風淡不寒,曾偷青眼傍雕欄。朱簾半捲花如雪,燕子巢成春已殘。
披霧蒙煙散曉行,
蕭蕭疋馬引雙旌。
老僧掃榻日當午,
笑破機關三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