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北棧道中雜興
崇巒回合客過稀,匹馬嘶風下翠微。刺水秧針經雨長,黏泥柳絮帶煙飛。半巖日暮聞樵語,一徑松陰喚犢歸。杜宇聲中春去盡,落花芳草兩依依。
客途十步九停車,雨后嵐容分外加。風趁鷺鸞低掠水,露黏蝴蝶弱依花。深林有寺云常鎖,野渡無人日自斜。太息離鄉今兩月,青山送我到三巴。
崇巒回合客過稀,匹馬嘶風下翠微。刺水秧針經雨長,黏泥柳絮帶煙飛。半巖日暮聞樵語,一徑松陰喚犢歸。杜宇聲中春去盡,落花芳草兩依依。
客途十步九停車,雨后嵐容分外加。風趁鷺鸞低掠水,露黏蝴蝶弱依花。深林有寺云常鎖,野渡無人日自斜。太息離鄉今兩月,青山送我到三巴。
重疊的山巒環繞,行人稀少;一匹馬迎著風嘶鳴,走下青翠的山崗。剛插下的稻秧如針,經雨生長;黏著泥的柳絮,帶著輕煙飛舞。傍晚在半山腰聽到樵夫的說話聲;松陰小路上,有人呼喚牛犢歸來。杜鵑聲中春天即將結束,落花與芳草依依難舍。客途中十步有九次要停車,雨后山間的霧氣景色格外美麗。風趕著鷺鷥低低掠過水面,露水黏住蝴蝶,柔弱地依著花朵。深林中的寺廟常被云鎖;野渡無人,夕陽西斜。嘆息離鄉已有兩月,青山一路送我到三巴。
回合:環繞,回環。
翠微:青翠的山氣,此處代指青山。
秧針:剛插下的稻秧,細如針,故稱。
杜宇:杜鵑鳥,傳說為古蜀王杜宇所化,其鳴常與春歸相關。
嵐容:山間霧氣的景色。
三巴:東漢末益州所分巴郡、巴東、巴西三郡,今四川東部地區。
此詩當創作于暮春時節,作者途經北棧道(連接關中與漢中的古棧道)前往三巴(今四川東部)途中。詩中“太息離鄉今兩月”表明作者已離鄉兩月,旅途漫長,所見所感皆融入詩中,反映了清代文人旅途行役的常見情境。
全詩以“暮春北棧道”為背景,通過沿途景物的細致描繪,展現了自然之美與客途之思的融合。前半側重暮春生機,后半轉向客途細節,結尾直抒離鄉感慨,結構清晰,情景交融,是清代紀行詩中的生動之作。
薊門秋色近何如,憶汝倉皇賦索居。千里寒風晨掛席,萬山殘雪暮驅車。形容漸老歸時鬢,意氣偏懸別后書。為報武陵花滿目,青鞋吾欲伴樵漁。
落日懷人切,滄波鼓楫遲。我承丹陛命,君赴白云司。健翮終雄奮,疲駑已倦馳。忽承瓊玖贈,裁答愧蕪辭。
椒澤疏源勢不休,繞城冰玉湛寒流。鳧鹥容與菰蒲亂,占得江湖一望秋。
任東風老去,吹不斷,淚盈盈。記春淺春深,春寒春暖,春雨春晴。都來殺詩人興,更落花、無定挽春情。芳草猶迷舞蝶,綠楊空語流鶯。玄霜著意搗初成。回首失云英。但如醉如癡,如狂如舞,如夢如驚。香魂只今迷戀,問真仙、消息最分明。后夜相逢何處,清風明月蓬瀛。
霅翁夙號老詞客,亂后卻工花寫生。寓意豈求顏色似?錢唐風物記升平。
羊祜乘危乃并孫,楊堅非解自蠶陳。長江不是無天塹,只為江南多婦人。
不讀贈梅心已灰,偏偏時節近黃梅。空留遺物人何在,化作塵埃土一抔。
御史青驄持望重,將軍赤兔得勛多。乘黃騕裊今相見,垓下烏騅奈若何。
姑蘇城外江水綠,姑蘇臺是吳王筑。吳王燕罷越王來,館娃夜冷宮門開。落花飛去春無跡,江邊卻起姑蘇驛。馬頭旌節何皇皇,候吏傳呼謁道傍。孤山梅白堤柳黃,相君入坐中書堂。
一劍宵磨恨未闌,雄心消滅淚聲酸。重修舊業屠龍好,頗念年荒養虎難。倏忽可憐南北帝,鬼蛇深愛圣賢官。桃僵李代尋常事,莫遣堅車識路漫。
落日滄波上,孤城艤客槎。風聲回絕岸,月色漫平沙。宿鳥頻移樹,殘燈細吐花。中宵愁不寢,歸思浩無涯。
握手京華意氣投,風塵馳驟兩驊騮。人間未識青藜杖,云際先歸白玉樓。溟海煙濤橫赤鯉,亂山寒霧擁蒼虬。吞聲欲掛留徐劍,蔓草何因識故丘。
夾岸垂楊展綠陰,倚空庭樹照波心。游人不泛西溪水,豈見回環野徑深。
秦望東南遠欲無,依稀禹穴向姚虞。幾時把酒鄞江上,卻對鄉山看此圖。
胭脂十二萬風塵,一樣胞胎父母身。天欲殺之胡至此,厥初何用降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