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滿目平原百里賒,寂寥深處見人家。
三間草屋無樵爨,一□□□有野花。
遠出小童尋路徑,歸來老叟帶煙霞。
數聲起笛寒山暮,光照柴門月滿斜。
滿目平原百里賒,寂寥深處見人家。
三間草屋無樵爨,一□□□有野花。
遠出小童尋路徑,歸來老叟帶煙霞。
數聲起笛寒山暮,光照柴門月滿斜。
放眼望去,平坦的原野延伸百里之遙,寂靜幽深處隱約可見幾戶人家。三間簡陋的草屋沒有炊煙升起,一處(缺字部分)的地方開著野花。孩童跑向遠處探尋路徑,老叟歸來時身披晚霞。暮色中寒山傳來幾聲笛聲,月光斜照在柴門上。
賒:遠,此處形容平原遼闊。
樵爨(qiáo cuàn):砍柴燒火做飯,代指煙火氣息。
煙霞:傍晚的云霞,此處指老叟歸來時的暮景。
寒山暮:深秋的山在暮色中的景象。
柴門:用柴木搭建的門,代指簡陋的農家院落。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為古代文人秋日游歷鄉村時所作。詩中描繪的稀疏人家、草屋野花等場景,反映了傳統農耕社會中鄉村的寧靜風貌,或與作者觸景生情、寄情田園的心境相關。
全詩以秋日鄉村為背景,通過平原、草屋、老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恬淡的鄉居圖景。語言質樸,畫面生動,表達了對自然與生活和諧交融的贊美,展現了古典詩詞中常見的田園審美意趣。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