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都門雜感 其五
不覺光陰換,
經春又及秋。
薰風雛燕喜,
涼雨晚蟬愁。
物理皆如此,
人生當自謀。
榮枯千載事,
吾道豈蜉蝣。
不覺光陰換,
經春又及秋。
薰風雛燕喜,
涼雨晚蟬愁。
物理皆如此,
人生當自謀。
榮枯千載事,
吾道豈蜉蝣。
不知不覺間光陰流轉,經過春天又到了秋日。和暖的春風里雛燕歡悅,寒涼的暮雨中晚蟬含愁。萬物的規律都是如此,人生應當自己謀劃。榮枯興衰本是千年之事,我的追求怎會如蜉蝣般短暫?
薰風:和暖的春風。
物理:事物運行的規律。
榮枯:草木的興盛與枯萎,喻指人事的興衰。
蜉蝣:一種生存期極短的昆蟲,此處比喻短暫無常。
此詩創作于乙卯年(具體年份因作者生平未明暫不可考,或指清代某乙卯年如1855年),詩人時居京城(都門)。面對春去秋來的自然更替,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抒發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與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全詩以季節變換起興,由自然規律引申到人生哲理,強調人當自主謀劃、堅守信念,避免如蜉蝣般短暫。語言質樸,意境深沉,體現了詩人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
朱園應是好花開,最憶西莊送別杯。火急封書寄子大,少留春色待歸來。
蘭盟締結忽三年,鼎力扶持道可傳。一網何嘗分爾我,多情長是阻云煙。漫收亂絮燈窗下,莫遣嬌寒曉夢邊。底事略知春意在,相思濕透雁頭箋。
江樓高處月明時,大地山河渺一絲。天上水中誰是幻,倚闌須問法輪師。
彪衣麟袍夾路來,飛魚繡蟒皆新裁。千官盡出都門道,萬乘遙從朔野回。瑞氣晴浮丹鳳闕,先聲曉過白龍堆。東風吹雪度城隈,流英落絮舞徘徊。王春玉歷三陽動,人日仙蓂七葉開。列炬通城明似晝,騰車廣陌沸成雷。騎營下令羅霜仗,帳殿留歡捧御杯。小臣獻壽頌休哉,陛下神武英雄才。龍庭驅丑虜,雁塞滅氛埃。寧如漢天子,空上單宇臺。鴻名駿烈垂千祀,帝德皇風被九垓。
云峰髣髴畫圖真,石戶深藏萬古身。山水何知天下事,神仙本亦世間人。日高壇樹三門午,雨漲源花滿洞春。濟勝尋幽平日意,天風吹動華陽巾。
一百五日誰與期,凄風苦雨不愆時。桃花亂飛流水急,鶗鴂忽鳴芳草萋。春盡可堪寒作惡,愁來偏與病相宜。已將夢幻觀人世,莫向親交怨別離。
已判冥冥過此年,忽從中夜睹青天。云移北牗星河近,月上東林樹影圓。游興不愁村徑滑,賞心多為渚花牽。朝來擬蠟登山屐,見說西峰有謫仙。
官路無人觸自行,兩家公驗甚分明。路傍偷販私鹽客,草里蹲身過一生。
丘壑足揮灑,肝肺自杈枒。幽懷能寫,筆端仍更挾風沙。不見臨崖立馬,萬古江山如畫,回首只長嗟。何日親風雅,千里暮云遮。理輕裝,傾玉斝,快浮槎。斗牛光射,揚帆安穩到天涯。坐看方瞳駭詫,藝術爭夸東亞,聲教被荒遐。倘許馀光借,珠璧惠些些。
煙中列岫青無數。遮不斷、長安路。杜鵑誰道等閑啼,迤邐得人歸去。隴云秦樹,周臺漢苑,滿眼相思處。停杯莫放離歌舉。至剪燭、西窗語。元都燕麥又東風,自是劉郎遲暮。紉蘭結佩,裁冰斫句,細和閑情賦。
第一樓中靜晚濤,忽聞仙樂下云旓。青蛇舞共南天遠,黃鵠飛連北極高。萬里長江堪屬目,百年佳興獨揮毫。元精飽食朝霞氣,老婦無勞喚濁醪。
丈六金身本自然,如今丈六未齊肩。當時若起亭亭立,只恐才馀尺五天。
陶鑄功名謝切磋,頻挑試問夜如何。從前扶策心長在,到底推移力更多。次第燒殘三寸草,分明垂下一枝荷。短檠他日寧同棄,好效昌黎重作歌。
把袂登河梁,秋風慘行色。去去天一涯,此心長惻惻。酒殽紛錯陳,哽咽不能食。思君有夢魂,從君無羽翼。浮云方西馳,羲輪忽已匿。微款俱未伸,相持空太息。會面未有期,功名當努力。
葛巾裹卻葛天民,有女閨中號燕春。只在西湖不行腳,金陵風月欠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