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病后作
六月既望后,二豎忽來侵。日神游房櫳,夜鬼窺窗欞。疾來如水火,勢急空刀針。饑飽俱不知,魂魄將歸陰。兒女繞床泣,親鄰亦驚心。豈愿重生世,一息延至今。所望兒成立,不妨衰病臨。
我初來陽羨,百晦如云集。孩提事不知,欲泣不成泣。苦憂家計空,又愁兒難立。盡日獨籌量,終夜寒衾濕。展轉求名師,望汝詩禮習。嚴慚孟母機,教愧歐氏荻。庶幾讀父書,篇幅勞什襲。
六月既望后,二豎忽來侵。日神游房櫳,夜鬼窺窗欞。疾來如水火,勢急空刀針。饑飽俱不知,魂魄將歸陰。兒女繞床泣,親鄰亦驚心。豈愿重生世,一息延至今。所望兒成立,不妨衰病臨。
我初來陽羨,百晦如云集。孩提事不知,欲泣不成泣。苦憂家計空,又愁兒難立。盡日獨籌量,終夜寒衾濕。展轉求名師,望汝詩禮習。嚴慚孟母機,教愧歐氏荻。庶幾讀父書,篇幅勞什襲。
六月十六之后,病魔突然來襲。白日里精神恍惚在房間游蕩,夜晚鬼怪似在窗欞外窺探。疾病來勢如洪水烈火般兇猛,病情危急即使有刀針也無濟于事。饑飽都無法感知,魂魄仿佛要歸入陰間。兒女繞著床哭泣,親戚鄰居也心驚。哪里還奢望能再活一世,僅靠一口氣延續到如今。只希望子女能夠成長自立,即便自己衰老生病也無妨。我初到陽羨時,各種憂慮像云一樣聚集。那時孩子還小不懂事,我想哭泣卻哭不出來。既擔憂家中生計空乏,又發愁孩子難以成才。整日獨自籌劃思量,寒夜中被子都被淚水打濕。輾轉尋求有名的老師,希望你們學習詩禮。慚愧沒有孟母斷機教子的嚴格,也不如歐陽修母親用荻桿教學的苦心。只希望你們能誦讀父親的書籍,我便將篇幅文字小心珍藏。
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日,望日為十五,既望即望之后一日。
二豎:指病魔,典出《左傳·成公十年》,晉景公病,醫緩稱“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后以“二豎”代指疾病。
房櫳(lóng):窗戶,代指房間。
陽羨:古縣名,今江蘇宜興一帶。
孩提:幼兒時期,指幼年。
孟母機:典出《列女傳》,孟母為教育孟子,曾割斷織布機上的布,以喻學習不可中斷。
歐氏荻(dí):指歐陽修幼年喪父,母親鄭氏用荻桿在沙地上教他寫字的典故。
什襲:原指用多層布包裹,此處指鄭重收藏。
此詩為詩人癸卯年病后所作。詩中提及“初來陽羨”的生活困境與“展轉求名師”的教育投入,反映其病中回顧半生為家庭操勞的艱辛,以及對子女未來的擔憂與期望,是個人病中心境與家庭責任的真實寫照。
全詩圍繞“病后”展開,前半寫疾病來勢之兇與病中慘狀,后半轉寫對子女成長的關切,通過個人遭際與家庭責任的交織,展現平凡父親病中對子女最深切的期盼,情感真摯,語言樸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國使翻翻隨旆旌,隴西岐路足荒城。 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國使翩翩隨旆旌,隴西岐路足荒城。 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有一道學,高屐大履,長袖闊帶,綱常之冠,人倫之衣,拾紙墨之一二,竊唇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焉。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劉諧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聞而善曰:斯言也,簡而當,約而有余,可以破疑網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蓋雖出于一時調笑之語,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 托之令長,撫養安綏。 政在三異,道在七絲。 驅雞為理,留犢為規。 寬猛所得,風俗可移。 毋令侵削,毋使瘡痍。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賦輿是切,軍國是資。 朕之爵賞,固不逾時。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為人父母,罔不仁慈。 特為爾戒,體朕深思。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風沙一夜卷冥冥,曉色曈曚上翠屏。 薄宦驅人成老大,佳時得酒慰飄零。 紅馀晚樹迷幽谷,綠漲晴波失遠汀。 卻是崇山兼峻嶺,看來渾不減蘭亭。
恭聞帝里生靈沼,應報明君鼎業新。既協翠泉光寶命, 還符白水出真人。此時舜海潛龍躍,此地堯河帶馬巡。 獨有前池一小雁,叨承舊惠入天津。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君子執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齊七政,在人以均萬物。稱物平施,為政以公,毫釐不差,輕重必得,是執衡持平之義也。
圣人為衡,四方取則。志守公平,體兼正直。用于天官,銓綜斯得。行于里閈,紛競以息。故南北以對,左右以持,秤物低昂,不差毫釐。使錙銖不惑,輕重無疑,智不能矯,愚不能欺。存信去詐,以公滅私。無偏無黨,君子似之。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師。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無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心茍至公,人將大同;心能執一,政迺無失。嗟爾多士,欽哉勉旃。庶以觀則,同夫佩弦。
鳴蹕高登秋暮天,西郊輦路直如弦。 梨園花覆千官醉,愈覺君恩湛湛然。
足躡修門甫十年,惟余篇翰富流傳。 橫經趣得陳編外,草制雄夸落筆先。 爭美冰銜塵不染,忍觀華□□隨遷。 忠輸丹扆箴猶在,一鑒云亡共黯然。
竹垣向里辟新池,徑曲門迂去每遲。 鳥弄落花人未到,魚吹新荇月先知。 天邊客夢何時醒,江上歸舟此日移。 喚起巢由作賓主,不知身在帝堯時。
貢余自合到侯王,誰遺甘芳入莧腸。 野客驚看龍鳳銙,家人學試蟹魚湯。 題來諫議三封印,分到尚書八餅綱。 盡灑從前腥腐氣,時時澆取簡編香。
只教人種菜,莫誤客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