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讀史 其一
主父變服強公叔,
魏武遷都違眾臣。
戰國猶有知禮士,
后世還同問俗人。
主父變服強公叔,
魏武遷都違眾臣。
戰國猶有知禮士,
后世還同問俗人。
主父偃讓趙武靈王改變服飾以說服公叔成,魏武帝曹操遷都之事違背了眾多大臣的意愿。戰國時期尚且有知曉禮儀的賢士,到了后世卻如同去詢問平庸之人。
主父:指主父偃,這里實指趙武靈王,他曾讓自己叔父公子成改穿胡服,學習騎射。強:勉強、說服。公叔:即公叔成,趙武靈王叔父。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遷都:曹操曾將漢獻帝都城從洛陽遷至許昌,違背了很多大臣意愿。
知禮士:知曉禮儀的賢士。
問俗人:向平庸之人詢問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燕城閱讀史書時,有感于歷史上的變革事件以及不同時代的風氣差異而創作。當時可能社會風氣有所變化,詩人借古諷今,對當下社會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時代風氣的變遷,突出戰國時期賢士知禮的可貴。其特點是以史為鑒,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買田南山下,禾黍忽已秋。糟床待此注,豈止衣食謀。
窮陰迫霜霰,不可遲揫收。吾黨二三子,晨行已寒裘。
久苦城中囂,至山諒優游。況已除險穢,新堂置巖幽。
窗軒眾峰出,階墀水淙流。良材未成種,草樹亦已稠。
寒花開照耀,谷鳥樂啾啁。心與珍境接,佳興固已遒。
而況饋朝夕,甘美日可搜。黃雞肥落俎,清酤湛盈甌。
時鮮鲙冰鯽,余滋拆丹榴。此味何以侑,文辭頗賡酬。
晝務誡遺滯,夜工督舂揄。因觀稼穡勞,始覺奉養優。
此樂詎非幸,人生復何求。送子固自起,往意不可留。
秋露隨節至,宵零在幽篁。灝氣入我牖,蕭然衾簟涼。
念往不能寐,枕書嗟漏長。平生肺腑友,一訣余空床。
況有鵲巢德,顧方共糟糠。偕老遂不可,輔賢真淼茫。
家事成濩落,嬌兒亦彷徨。晤言豈可接,虛貌在中堂。
清淚昏我眼,沉憂回我腸。誠知百無益,恩義故難忘。
五朝壞冶歸皇極,萬里車書共太平。
胡馬不闚光祿塞,漢家常肄羽林兵。
柳間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
高枕四封無一事,腐儒何幸偶專城。
轉覺憂余好尚孤,較量唯合老葭蒲。
圣賢可是隨時拙,正直由來濟世迂。
生事有親甘釣筑,客情無力買山湖。
天邊愁絕傷離苦,臺象空看照宋都。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見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漸冷天騰北極高。
秀色更濃唯竹柏,孤根先動是蓬蒿。
感時一撫青萍嘆,馬踏西風氣自豪。
薄材何幸擁朱軒,竊食東州已一年。
隴上雨余看麥秀,桑間日永問蠶眠。
官名雖冗身無累,心事長閑地自偏。
祇恐再期官滿去,每來湖岸合留連。
庭中有佳樹,清影四面垂。往往風雨夜,蛟龍此投依。留之待鸞鳳,未許燕雀窺。
誰謂烏鳥惡,安巢最高枝。不顧白日照,直傍陰虹飛。自恃棲托穩,豈憂彈射危。
三春獨翱翔,百鳥斂羽儀。鳳凰不能爭,況乃鳧雁微。既務志意得,都為世可欺。
白晝攫鼎肉,從容擇牷犧。近人不肯避,一怒終夜啼。遭其瞰墻屋,禍患豈可移。
聽之欲占赦,婦女固已癡。忿害乃其所,何肯報福厘。行路指之嘆,童稚爭罵譏。
鸚鵡獻至尊,言語固可奇。翡翠輸太府,器服所取資。雉雞美文章,贄贈理亦宜。
鷹鹯逐惡鳥,天威得施為。關雎于周室,耿潔配后妃。莫如此鳥頑,飽食無所裨。
一善不能有,丑聲日交馳。但知擇嘉處,巍然治其棲。眾怒未易忽,徼幸亦有斯。
安知無刀斧,崩分棄毛皮。且勿引蠹蟲,使樹心本披。亦有愛搏擊,鉤連梟與鴟。
亦勿樂順己,窟穴藏狐貍。凡能致大患,尠不自豪牦。未知引避去,此語足自規。
惜哉種樹意,長與事乖違。古來亦如此,壯士徒嗟悲。
客舟溯河西北行,日夜似與河流爭。
不知洶洶竟何為,怒意彼此何時平。
但疑天地送秋至,惡雨疾風相觸聲。
我病入寒饒睡思,歸夢正美還遭驚。
東南水鄉我所住,楊花散時春水生。
湖江渺邈不見岸,汩汩自流無可憎。
石泉百丈落山嘴,此縱有聲清可聽。
莫如此水極兇驁,土木暫觸還轟轟。
吁嗟造化何厚薄,惡物受稟無由更。
塵外岧峣鷲嶺宮,架虛排險出青紅。
林光巧轉滄波上,海色遙涵白日東。
夜靜神龍聽呪食,秋深蒼鶻起摶風。
連荊控蜀長江水,盡在回廊顧盼中。
雪消春動氣清微,夾道都人望帝暉。
法部已調絲竹管,御袍初進赭紅衣。
康衢彌節嚴三衛,真館焚香降六飛。
宴罷瑤池回蹕晚,五云通夜擁端闈。
人情當面蔽山丘,誰可論心向白頭。
天祿閣非真學士,玉麟符是假諸侯。
詩書落落成孤論,耕釣依依憶舊游。
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將風月上扁舟。
雪會游人意,元朝變物華。
醉鄉銀作界,詩客玉為家。
魚影紋冰縠,禽蹤篆霰沙。
余英恐銷盡,目斷夕陽霞。
暑氣沉晚樹,晴光滿遙川。
下馬古道側,濯足清溪邊。
勝事樂水石,幽懷托云煙。
還來振衣起,回首徒悒然。
朱暉乘余香,三月覺徂暑。
流光不相待,時節猶逆旅。
煌煌園中花,零落會見汝。
啼鴂鳴空林,良辰竟何許。
笑指家園是五湖,畫船東下載圖書。
收功玉鉉丹青后,得老銅樓羽翼初。
醒醉放懷從野服,登臨乘興屬安車。
都門飲餞光華盛,不獨當年有二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