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經府署縣還高涼
高涼幕使本才良,籍甚賢名表一方。幸遇柏臺懸藻鑒,得從花縣挹清光。鋒芒日露無盤錯,號令風行有紀綱。已恨來遲翻去速,萬家離思付甘棠。
割雞試盡日紛紜,遠借牛刀為處分。久旱適逢三日雨,大田同慶萬家春。高涼何處懸青旆,北極中天望采云。逾月邑人知戀德,廟廊何處不宜君。
芙蓉出水更清鮮,十里香風兩岸船。未擬幕賓誰并駕,亦知流輩共推賢。一方美錦還新制,萬斛龍驤備遠邊。別后霜臺需薦剡,鵬摶應候泬寥天。
高涼幕使本才良,籍甚賢名表一方。幸遇柏臺懸藻鑒,得從花縣挹清光。鋒芒日露無盤錯,號令風行有紀綱。已恨來遲翻去速,萬家離思付甘棠。
割雞試盡日紛紜,遠借牛刀為處分。久旱適逢三日雨,大田同慶萬家春。高涼何處懸青旆,北極中天望采云。逾月邑人知戀德,廟廊何處不宜君。
芙蓉出水更清鮮,十里香風兩岸船。未擬幕賓誰并駕,亦知流輩共推賢。一方美錦還新制,萬斛龍驤備遠邊。別后霜臺需薦剡,鵬摶應候泬寥天。
高涼的幕使本就是德才兼備之人,賢名遠揚,聞名一方。有幸遇到御史臺公正的評判,得以在花縣(指縣治)沾得清正的光彩。才華鋒芒日益顯露,處理事務游刃有余,發號施令雷厲風行,很有章法。遺憾來得晚卻又走得快,百姓的離別情思都寄托在甘棠樹上。處理小地方事務起初紛繁復雜,如同用宰牛的刀來處理小事。久旱時恰逢三日甘霖,田野一同歡慶,百姓迎來萬家之春。高涼在哪里呢,那高高懸掛的青旗,仿佛在北極天空下遙望彩云。過了一個月,當地百姓就已眷戀他的德行,朝廷哪里會不適合他呢。他如芙蓉出水般清新脫俗,十里香風伴隨著兩岸的船只。沒打算有幕賓能與他并駕齊驅,也知道同輩人都推舉他賢能。一方美好的錦緞又重新織就,萬斛大船準備駛向遠方邊疆。分別后御史臺需要舉薦他,他應如大鵬展翅,在寥廓天空中等待時機。
幕使:幕府中的僚屬。
籍甚:盛大,盛多。
柏臺:御史臺的別稱。藻鑒:指品評和鑒別。
花縣:晉潘岳為河陽令,滿縣栽花,后因以“花縣”為縣治的美稱。
盤錯:指事情的復雜、糾結。
割雞:比喻處理小事情。牛刀:比喻大才。
青旆:青色的酒旗,這里可能指代高涼。
北極:北極星,常象征朝廷。
剡:舉薦的文書。
泬寥天:晴朗空曠的天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李經在高涼任職結束準備離開時創作。當時社會可能較為注重官員的才能和德政,詩人與李經相識,看到他在高涼的出色表現,對他十分贊賞,在其離開時寫下此詩表達惜別和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李經的才能和德政,表達對他離去的不舍和對其未來的期許。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上展現了當時文人對賢能官員的推崇,也反映了送別詩的一種風格。
雕梁畫棟原無數,不問主人隨意住。紅襟惹盡百花香,翠尾掃開三月雨。 半年別我歸何處?相見如將離恨訴。海棠枝上立多時,飛向小橋西畔去。
寶枕輕風秋夢薄。紅斂雙蛾,顛倒垂金雀。新樣羅衣渾棄卻,猶尋舊日春衫著。 偏是斷腸花不落。人苦傷心,鏡里顏非昨。曾誤當初青女約,只今霜夜思量著。
春流半繞鳳凰臺。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簫嗚咽畫船開。清風起,移棹上秦淮。 客夢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來。景陽宮井斷蒼苔。無人處,秋雨落宮槐。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殘月 一作:殘暑)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裊煙斜。雨后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
清波門外擁輕衣。楊花相送飛。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閑院宇,小簾幃。晚初歸。鐘聲已過,篆香才點,月到門時。
鐘山影里看樓臺,江煙晚翠開。六朝舊時明月,清夜滿秦淮。 寂寞處,兩潮回。黯愁懷。汀花雨細,水樹風閑,又是秋來。
賤妾如桃李,君王若歲時。秋風一已勁,搖落不勝悲。 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榮華非此日,指輦競何辭。
涌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晴日暖,淡煙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云頭。
天闊云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暈。閑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悔匆匆、過卻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卻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 怨入雙眉閑斗損。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深深態、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爭知道、夢里蓬萊,待忘了余香,時傳音信。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端合 一作:真合)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欲囀聲猶澀,將飛羽未調。高風不借便,何處得遷喬。
御史乘*剛直,廡車攬轡澄清。先聲應播五羊城。一道凜然尊敬。庵外疏花破玉,枝頭佳實調羹。催歸不入秉鈞衡。豈但動公詩興。
為有書來與我期,便從蘭杜惹相思。昨夜蝶衣剛入夢,珍重,東風要到送春時。 三月正當三十日,占得,春光畢竟共春歸。只有成陰并結子,都是,而今但愿著花遲。
深林幾處啼鵑,夢如煙。直到夢難尋處倍纏綿。蝶自舞,鶯自語,總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