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夢回洛社誰傾蓋,獨樂園門懶亦開。
鶯蝶不禁春共醉,笙歌猶自日相催。
風光次第新開凍,煙雨青黃漸熟梅。
我有龍山千載恨,直應揮淚灑蒿萊。
處處踏青寒食雨,家家送紙北邙墳。
直饒蠟屐同安石,不辨流觴似右軍。
人莫度量春易暮,花應相笑樂難均。
西方寇盜恣充斥,多少未招無主魂。
夢回洛社誰傾蓋,獨樂園門懶亦開。
鶯蝶不禁春共醉,笙歌猶自日相催。
風光次第新開凍,煙雨青黃漸熟梅。
我有龍山千載恨,直應揮淚灑蒿萊。
處處踏青寒食雨,家家送紙北邙墳。
直饒蠟屐同安石,不辨流觴似右軍。
人莫度量春易暮,花應相笑樂難均。
西方寇盜恣充斥,多少未招無主魂。
從夢中回到洛社,誰與我相逢傾談,獨樂園的門我懶得去開。黃鶯和蝴蝶禁不住與春天一同沉醉,笙歌依舊在每日催促時光。春光漸至,冰封開始解凍,煙雨之中青梅漸漸成熟。我心中有著如龍山之會般的千古遺憾,只能揮淚灑落在野草間。處處都是人們在寒食節雨中踏青的景象,家家都去北邙山的墳上送紙祭奠。即便能像謝安那樣穿著蠟屐游玩,也難有王羲之蘭亭流觴的雅事。人們不要輕易估量春天容易過去,花兒似乎在嘲笑人間歡樂難以均等。西方敵寇肆意猖獗,有多少無人招領的無主亡魂啊。
洛社:可能指洛陽的社團或聚會之地。
傾蓋:途中相遇,停車交談,雙方車蓋往一起傾斜,形容一見如故。
獨樂園:北宋司馬光的居所。
龍山:東晉孟嘉于重陽節在龍山落帽,后成為文人雅事的典故。
蒿萊:野草。
寒食: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踏青等習俗。
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陽東北,多古代帝王、貴族陵墓。
蠟屐:涂蠟的木屐,謝安常著蠟屐出游。
流觴:古人于三月上巳日在環曲的水流旁聚會,把酒杯放在水中,杯停在誰面前,誰就取杯飲酒,王羲之曾有蘭亭流觴雅事。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動蕩,西方寇盜侵擾,國家面臨危機。詩人在春日看到自然景象,聯想到歷史上的雅事和當下的社會狀況,心中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春日之景抒發內心復雜情感,既有對時光和歷史的感慨,更有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其特點是將自然與社會、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元宵月,掛在柳梢頭。花市無心尋舊約,玉簫何處引春愁。簾影小紅樓。元宵酒,獨酌到深更。病肺經年疏把盞,好天良夜總關情。扶醉夢春燈。
縣齋孤坐暫澄懷,未覺飛光兩矢催。夜雨鄉關歸夢久,夕陽門院壯心回。非因傲吏偏違俗,且喜微邦稱不才。坐起忽驚詩景入,西南山色隔城來。
上謂無官可報卿,延登左棘倍恩榮。勛存社稷身俱泰,志在生靈物轉輕。平蜀以前誰磊落,渡江而后獨光明。蚤令不作湘潭夢,料得中原已掃清。
莫問天意高,呼酒聽漁唱。人情老易平,一笑剡溪上。
祖宗先德后刑誅,八葉升平振古無。馴致小羌如許黠,五兵雖慘亦時須。
桃葉渡頭花似錦,楓林橋畔月如霜。他時忽憶興公賦,兩地愁牽一水長。
儒效時方少,君才得暫伸。大邦多委重,別乘著清純。安集心恒苦,謙虛政自循。魂歸千里骨,哀動一州民。藝圃摧芳桂,詞源失壯鱗。經過流涕橫,不獨為姻親。
寒幾空堂坐隱書,蕭條窗戶掩斜暉。強顏同俗終難合,用拙全生未覺非。雪殘鳥跡庭前遍,日落人煙野外稀。不有古人懷我舊,誰來林下扣柴扉。
幾點青螺海上山,參差樓閣海天寬。行臺五月不知暑,秪覺侵人海氣寒。
中天飛下青芙蓉,峭壁巉巖千萬重。仙境霞明金錯落,洞天云露玉玲瓏。古藤亂系將崩石,老檜雙扶欲墮峰。海上三山何處是,恍然此地或相逢。
江北江南夏已臨,枝頭顆顆盡垂金。幾回飛鳥偏驚彈,曾止當時渴士心。
玉漏傳清禁,華燈徹夜明。貝宮珠綴絡,綵隊錦妝成。云霧浮香氣,簫韶合樂聲。愿歌天保什,萬歲頌升平。
墻里雙?杰插霄,重門朱殿閉牢牢。憑誰啟鑰陳清醑,望見靈筵盞動搖。
垂虹登了劣歸船,又復毛空暗水天。節里無多好天色,闌風長雨餞殘年。去年今日鳳山頭,兒女團欒爭勸酬。不及松江煙雨里,獨搔華發一扁舟。細雨無聲忽有聲,亂珠跳作萬銀釘。呼僮速買庉村酒,更煮鱸魚莼菜羹。
敬齋謀道不謀身,身后孤兒徹髓貧。造化無私天有眼,桃花應笑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