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田盤歸與藏公坐倒影潭話聲聞事久之乃別
流水自生聽,誰知理入微。
藏公真靜者,于此發清機。
心耳無邊際,聲聞有是非。
語馀分手去,潭底白云飛。
流水自生聽,誰知理入微。
藏公真靜者,于此發清機。
心耳無邊際,聲聞有是非。
語馀分手去,潭底白云飛。
流水自然發出聲響,誰能知曉其中蘊含的道理如此精深微妙。藏公真是一位內心寧靜的人,在這里領悟并闡發出精妙的機趣。人的心靈和聽覺本是沒有邊際的,而聽聞的聲音卻有是非之分。交談結束后我們分手離去,只見潭底仿佛有白云在飄動。
理入微:道理精深微妙。
靜者:指內心寧靜、能參透事理的人。
清機:精妙的機趣、見解。
聲聞:聽聞的聲音,也可指佛教中聽聞佛法而悟道者,此處取字面意。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即將從田盤返回,與藏公在倒影潭邊交談聲聞之事。當時可能處于一種相對寧靜的環境,詩人在與藏公的交流中,對自然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通過與藏公的交談和自然之景,探討聲聞中的是非哲理。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之景與哲理思考相融合,語言質樸卻富有深意。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哲理的獨特感悟。
新拜儒官出帝京,過家奉檄為親榮。方辭北闕三千里,此去南閩幾月程。菡菼灘聲和雨響,武夷山色與云平。閩清學者從來盛,坐擁皋比稱宦情。
蜀江自西來,日夜流不息。束為荊門峽,崩騰鎖南國。楚師既以?,秦疆漸以畫。萬古擘石青,千秋吐灰黑。我行仗三老,揚舲浩無極。入耳寡停聲,寓目鮮留色。日落一線明,悄然中原碧。惆悵為云女,虛無不可即。
曉云雙闕外,夕霰一庭中。絮起猶含吹,花飛更舞空。謝吟還汝共,郢曲為誰工。往歲梅關北,寒深阻塞鴻。
胄監三年錄腐儒,宮墻仰見圣規模。忙來行李輕千里,老去煙波負五湖。禮樂河間疑可復,文章西漢豈終無。襄陽此去知何補,空有狂言落帝都。
踏遍遼東未是癡,藜床欲穴只心知。好留一掬黃泥水,墁卻曹郎受禪碑。
索索葉自雨,月寒遙夜闌。馬嘶車鐸鳴,群動不遑安。有人夢超俗,去發脫儒冠。平明視清鏡,正爾良獨難。
燈火街頭稱意涼,烤爐熏得晚風香。縱然才罷千杯飲,不礙冰啤再一嘗。
風前橄欖星宿落,月下桄榔羽扇開。靜默堂中有相憶,清江或遣化人來。
綠卷晴荷插滿池,珍禽來慣帖船飛。看云只似尋常立,何獨今朝忘卻歸。波紋回處恰雙魚,小草花紅點綠蒲。不是幽人相管領,枉教造化著工夫。海榴如火發高叢,空斗炎炎烈日紅。爭似梔花渾是雪,凈香薰透一池風。暝天云重碧成陰,留得山頭一桁晴。荷柄枯斜開鏡面,照人欹坐聽魚鳴。
三徑衡門有荷蓑,野情能不避雙呵。使君文逼東西漢,處士山連大小何。偷暖地棠殘紫在,狎寒天竹亂紅多。莫疑車騎邢侯簡,為恐霜威惱薜蘿。
蝶夢迷清曉,萬里無家,歲晚貂裘敝。載取琴書,長安閑看桃李。爛繡錦、人海花場,任客燕、飄零誰記。春風里。香泥九陌,文梁孤壘。微吟怕有詩聲翳。鏡慵看、但小樓獨倚。金屋千嬌,從他鴛暖秋被。蕙帳移、煙雨孤山,待對影、落梅清泚。終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泛舟當日落,解佩及春歸。病比相如是,情方叔夜非。暖云蒸海氣,殘月吐洲暉。今夕孤懷客,誰云伴少微。
相思上北閣,徙倚望東家。忽有當軒樹,兼含映日花。方鮮類紅粉,比素若鉛華。更使增心憶,彌令想狹邪。無如一路阻,脈脈似云霞。嚴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
客去空山結靜緣,不妨飽食恣高眠。未知明日為晴日,且喜今年是有年。到處綠陰供客坐,誰家促柱奏繁弦。最憐江樹知人意,隔斷三城萬井煙。
窈窕房櫳里,鳴琴和好仇。芙蓉生木末,亦得照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