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韓孟郁易州學博
燕南趙北有京高,吏隱譚經興更豪。
三輔衣冠歸講部,五陵車馬識詞曹。
金臺嶪嶪霜為骨,易水蕭蕭風似刀。
可但登臨詢往事,淩云今見起蓬蒿。
諸生縫帳近皇州,仙客青氈亦壯游。
座上莫停鸚鵡賦,酒傍重貰鹔鹴裘。
南珠繞樹光千里,北雁穿云響百樓。
何用夢尋燕市月,與君歌筑話離愁。
燕南趙北有京高,吏隱譚經興更豪。
三輔衣冠歸講部,五陵車馬識詞曹。
金臺嶪嶪霜為骨,易水蕭蕭風似刀。
可但登臨詢往事,淩云今見起蓬蒿。
諸生縫帳近皇州,仙客青氈亦壯游。
座上莫停鸚鵡賦,酒傍重貰鹔鹴裘。
南珠繞樹光千里,北雁穿云響百樓。
何用夢尋燕市月,與君歌筑話離愁。
燕南趙北有高聳的京都,你為官隱居講經興致更高。三輔地區的賢才都匯聚到講學之處,五陵的達官顯貴也知曉你的文才。黃金臺高聳,如以霜為骨般冷峻,易水風聲蕭蕭,好似刀割。豈只是登臨此地詢問往事,如今見你從平凡中崛起。眾多學生在靠近京城處求學,你如仙客帶著青氈也快意壯游。座上不要停下賦《鸚鵡賦》的雅事,酒邊還可再典鹔鹴裘來換酒。南珠繞樹光芒照耀千里,北雁穿云鳴聲傳響百樓。何必夢里去尋燕市的月色,與你一起擊筑高歌訴說離愁。
燕南趙北:指今河北一帶地區。
吏隱:指為官而又過著隱居的生活。
譚經:講經。
三輔:西漢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后指這三個職官管轄的地區。
衣冠:指士大夫、官紳。
五陵: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后指豪門貴族聚居之地。
詞曹:指文學之士。
金臺:即黃金臺,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招納天下賢士。
嶪嶪:高聳的樣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
淩云:指志向高遠。
蓬蒿:指草野、民間。
縫帳:指講學授徒。
皇州:指京城。
青氈:指文人的清寒生活。
鸚鵡賦:東漢禰衡所作的賦。
貰:賒欠、抵押。
鹔鹴裘:用鹔鹴鳥的羽毛制成的裘衣,泛指珍貴的皮衣。
南珠:南方所產的珍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作者在友人韓孟郁到易州任學博后所寫。當時易州處于燕南趙北之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作者可能是有感于友人在異地任職講學的經歷,以及當地的歷史人文氛圍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與離愁。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雄渾,語言豪放。展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學素養,在贈別詩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文學交流。
一相今年老,三孤只舊班。鼎彝都刻了,杖屨不勝閑。青遍人間眼,朱生鏡里顏。君王記弧節,應賜壽香山。
天王出震寰海清,奎星燦燦昭文明。詔令郡國貢多士,大張珠網羅群英。皇情孜孜終不倦,日斜猶御金鑾殿。宮柳低籠三月煙,爐香飛入千人硯。麻衣皎皎光如雪,一一重瞳親鑒別。孤寒得路荷君恩,聚首唯言盡臣節。小臣蹤跡本塵泥,登科曾賦御前題。屈指方經五六載,如今已上青云梯。位列諫官無一語,自問將何報明主。應制非才但淚垂,強作登歌歌舜禹。
瘴嵐窟里抱琴歸,髭鬢青青只舊時。人道器之真鐵漢,我疑方朔到瑤池。從前日月忙中過,此去山林分外宜。晚歲栽培無別計,萬金良產在孫枝。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咨爾寺兮,發郊外冢墓。死而無知,猶或不可。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春風吹繡陌,花滿帝鄉樹。綠柳裊芳煙,細雨黃金縷。分明須盡是,引蕩人心處。車馬往來塵,盡結成紅霧。樓上琵琶聲,倚歌臨大路。鄭重且休教,放得春回去。
涪江勢若奔,晝夜歸朝宗。嶙峋灘上石,屹立當其沖。激之成天籟,清響振秋空。午夜月華明,鸞鳳遙相逢。毿毿下和鳴,徽音中商宮。伯牙有馀思,子期渺遺蹤。疇能領其趣,此調高無窮。
明河清淺護溪沙,白鶴歸來處士家。雪與寒梅有成約,夜來才放兩三花。
入秋多病渾無酒,學道無成卻讀書。莫謂窮居便寂寞,天涼猶枉故人車。
莫笑區區小刺球,能生千仞峻崖頭。霜欺雪壓虬枝茁,雨洗風磨鱗骨遒。不改青蔥緣稟性,敢凌霄漢在追求。歲寒方識貞堅格,堪與竹梅成契儔。
山中昨夜解春衣,天杪征鴻正北飛。欲問舊游零落里,蓬萊闕下幾人歸。
十年海上舊郎官,白發相期歲欲闌。處處風塵猶在目,歸來何日共綸竿。
故人書來索寫雪,兩足楚瘡臥如折。蕉蔭小簟竹飔涼,即事便圖忘所說。旁人笑我妄且迷,我自于時乖更戾。勸君索驥莫按圖,長可度兮大可絜。世間萬事多是非,未必覆羹吾手捩。
家機織得流黃素,首尾量來寬尺度。象床玉手熨帖平,緩剪輕裁燭花莫。含情暗忖今瘦肥,著處難知宜不宜。再拜征人寄將去,邊城寒早莫教遲。歸掩雙扉空淚落,舊繡遮身曉寒薄。良人早得封侯歸,妾身何愁少衣著。
黑甜溫煖,何邇來情思,每多奇夢。曾為椿堂,頻祈藥餌,福德真靈虔奉。久已神明默契,總未香龕齊供。恍良友,驀相攜,把臂渾忘迎送。珍重。勿惚恫。瑟縮音容,覓炬奚驚恐。恃與扶持,常存敬畏,盡免到門題鳳。欹座宮中變幻,造物暗中撮弄。恁余解,是人斯有土,土生財用。
一自玄洲守法廬,研泉分得澗循除。釣頭石記修人表,筆削山經作志書。丹灶晚溫松節酒,茶甌春點鞠苗菹。殘骸若有登真分,亦欲西游候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