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陷昌平二首
上谷千年戍,黃花六月天。金笳吅絕壁,雪帳漫平川。苦戰知鋒盡,孤城豈瓦全。四郊多壘日,驅掠任腥膻。
萬馬入何處,千牛備不勝。北來資刈獲,南下習炎蒸。力屈居庸塞,心摧十二陵。開明群虎豺,天險豈能升。
上谷千年戍,黃花六月天。金笳吅絕壁,雪帳漫平川。苦戰知鋒盡,孤城豈瓦全。四郊多壘日,驅掠任腥膻。
萬馬入何處,千牛備不勝。北來資刈獲,南下習炎蒸。力屈居庸塞,心摧十二陵。開明群虎豺,天險豈能升。
上谷有千年的戍守之地,六月的黃花嶺別有一番景象。金笳聲在絕壁間回響,白色的營帳鋪滿了平川。歷經苦戰,才知道兵器已用盡,一座孤城又怎能保全。在四郊都是營壘的日子里,敵人肆意驅趕掠奪百姓。萬馬都到哪里去了呢,眾多防御也難以抵擋。敵人從北方來這里收割物資,南下適應炎熱的氣候。明軍在居庸關力竭戰敗,皇帝的十二陵令人痛心。放進來一群虎豺般的敵人,天險又怎能阻擋他們。
上谷:古郡名,在今河北懷來一帶。
黃花:指黃花嶺,在今北京昌平北。
金笳:用金屬制成的笳,一種樂器,軍中常用來傳達號令。吅:同“合”,指聲音會合。
雪帳:白色的營帳。
鋒盡:兵器用盡。
瓦全:比喻勉強保全生命。
四郊多壘:指敵軍逼近,國家多難。
腥膻:指敵人,這里含有輕蔑的意思。
千牛:本指皇帝的護衛官,這里泛指防御力量。
資:獲取。刈獲:收割。
居庸塞:即居庸關,在今北京昌平西北,是長城重要關隘。
十二陵:指明朝皇帝的十二座陵墓。
開明:這里指放進來。
此詩可能創作于明朝邊境受外敵侵擾時期,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勢力時常南下掠奪,昌平作為軍事要地受到威脅。詩人目睹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民的苦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戰爭的殘酷和國家面臨的危機。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和事件敘述展現戰爭狀況。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的社會和軍事情況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鑿開方沼,問何人種玉、工夫奇絕。幻出瀛州有□□,十萬水仙羅列。風曳璚琚,露零珠佩,天上人裝結。君看炎夏,墮來何處冰雪。我來對此涼生,紅塵飛盡,卻笑凌波襪。最愛幽姿能雅淡,自蓄芳馨孤潔。挹取天漿,喚將空籟,齊作清歌發。不知塵世,晃然身在瑤闕。
冬嶺秀孤松,松枝傲霜雪。不同桃李春,永抱歲寒節。
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不恨會人稀,只為知音寡。若遣趁宮商,余病莫能罷。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住山心已老大,看云情轉虛閑。東華軟紅縱好,無因飛到窗間。
守歲翻便睡,思兄來夢邊。有官非肉食,無吏索租錢。漉酒問燕市,烹魚見楚天。相思愿相見,相共祝長年。
六經在天下,浩瀚若河漢。東流竟日夜,萬世資溉灌。遼哉去圣久,原遠末益散。競持郢書說,孰別魯鼎贗。雞鹖物之微,猶自了晨旦。云胡有目人,莫睹星宿爛。新安巨子出,毫縷密分辨。嗟予童而習,弱質少勇悍。續綆鉤其深,事倍功未半。吾鄉有奇彥,京國逞縱觀。顧予齏夢中,快甚湯液汗。妙句發心聲,嚴嚴氣魁岸。相期五色瓜,剖實得犀瓣。
水涸天始寒,爽氣薄絺绤。空林無榮木,斥鹵草俱白。紛紛各有營,驅馬不得息。嗟予亦何者,慘慘長路側。饑寒恒累仄,豈不厭所歷。北風來廣漠,徒御皆少色。踟躕但回顧,白日忽西匿。山川莽悠悠,沿洄良未極。索群中野獸,逐侶南去翼。誰能獨無情,歸哉山中宅。
兩雄勇銳誇匹敵,老距當場利如戟。氄毳毰毸猬刺張,怒咽磈礧嗔睛碧。劍心一動碎花冠,口血相污膠綵翼。何當罷斗作啼聲,埭上梨花春露滴。
碧柳拖春,青橈劃夢,平堤十里波圓。上游形勝,弓外楚人天。眼底六王三戶,悲歌斷、橫槊樓船。高城在,籌兵奧略,明月似何年。連翩。江左望,灰煙文物,蹄跡山川。定芻香誰薦,陵闕依然。苦費龍蟠舊壘,青溪水、凄斷湖煙。消多少,心情才地,芳草郢云邊。
遁跡在空山,生涯寄場圃。柴門到者稀,滿地梨花雨。
舟人苦炎熱,宿此喬木灣。清月未及上,黑云如頹山。
鷓鴣飛上越王臺。燒接黃云慘不開。有客新從趙地回。轉堪哀。巖畔古碑空綠苔。
猶及乾淳舊,廬山一老儒。典墳行楚蜀,科目不皋夔。秋迥人何在,江空樹欲無。重陽風雨近,誰與束生芻。
孤亭縹緲碧天空,巖壑長鳴萬樹風。湖色微茫秋草外,山光黯澹暮煙中。靜緣老去逢禪侶,生計年來擬釣翁。莫訝疏狂詞賦客,滄洲白鳥自相同。
暝接長門鎖鳳池,青青總是向陽枝。花飛閣道春云度,陰轉宮廊淑景移。黛色參差凝雨露,翠條搖曳拂旌旗。一生只被東風惱,不與人間贈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