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題松鶴圖恭紀二首 松
通身鱗鬣作龍文,翠色參天半入云。天筆普垂新雨露,一株獨向殿前分。
頂染丹砂縞素衣,青城何日復招歸。一時墨妙邀宸賞,千古名傳丁令威。
通身鱗鬣作龍文,翠色參天半入云。天筆普垂新雨露,一株獨向殿前分。
頂染丹砂縞素衣,青城何日復招歸。一時墨妙邀宸賞,千古名傳丁令威。
松樹全身的紋理如同龍鱗,翠綠的顏色高聳入云。皇帝御筆題字,如同降下新的雨露恩澤,這一株松樹獨自在宮殿前得到眷顧。鶴頭頂染著丹砂,身著素白之衣,不知何時能回到青城山。這一時筆墨精妙得到皇帝的贊賞,如同丁令威一樣千古留名。
鱗鬣:指松樹皮的紋理像龍的鱗片和鬣毛。
天筆:指皇帝的御筆。
縞素衣:指鶴白色的羽毛。
青城:青城山,道教名山。
宸賞:皇帝的賞識。
丁令威:傳說中的仙人,曾化鶴歸鄉。
此詩應是在皇帝為松鶴圖題字后所作。當時處于皇家文化氛圍濃厚的時期,皇帝御筆題畫是一種彰顯皇家文化品味和權威的行為。詩人作此詩是為了恭紀此事,表達對皇帝的尊崇和對御題畫作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松鶴圖及皇帝御題,突出特點是將松鶴的自然之美與皇家的權威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的一部分。
山行原足樂,況復雨馀天。信步兩三里,吟詩四五篇。林光搖滴露,潭影落飛鳶。芳草為誰綠,萋萋深澗邊。山氣晚氤氳,山間見月痕。行開數重壁,轉出幾家村。老犬隔籬睡,童兒繞樹喧。前方近桃塢,可是武陵源。
古樹暗房櫳,登樓只辨紅。分畦將匝地,合燄欲焚空。蝶醉輕綃日,鶯捎煖絮風。主人營一世,身老眾香中。
南方攪吵叢林遍,西蜀來歸呈舊面。相逢道伴若交肩,掣電之機徒劈箭。
南鄉飛霧似輕埃,舟帶殘潮款款開。松菊對臨猶浩氣,乾坤淪擲是雄材。山中卦影初逢遁,市上仙風舊姓回。一曲洞庭三萬頃,白鷗波里幾人來。
曾尋真訣叩玄關,動靜相忘水鏡間。滿鑒波光澄徹處,坐臨清夜不知還。
山潑青蒼泉瀉冰,登山臨水結詩盟。山風颯颯披襟快,泉韻錚錚敲句清。山是骨,水為靈,繆斯莫道不鐘情。此身不在紅塵外,塵外來尋一縷馨。
澗有流泉山有塵,結交易交心難親。古人所以嘆,白首恒如新。彈冠當途少知己,何況貧交多苦辛。慎也早充觀國賓,金馬蘭臺獻納臣。亨衢豈但履虎尾,逢時吐氣嬰龍鱗。一朝遠謫濱萬死,曠野匪兕誰與鄰。舊游相棄不相識,平生懷抱空向人。行路之難有如此,感慨令人思洗耳。新知者誰張與劉,一見豁然忘旅憂。晤言數晨夕,歡娛歷春秋。竹林不厭清狂客,漆園共擬逍遙游。馬鳴龍樹訪野寺,鸞吟鳳笑登高丘。山中日月自瀟灑,眼前世事空悠悠。窮途握手心尚爾,云天高義誰能儔。劉子昨別皋橋頭,君今復動西南騶。故鄉遙憶不可見,故人同心復異縣。枯魚涸轍懷沬濡,窮鳥空林垂羽翰。黯然銷魂望去塵,徒有臨岐淚如霰。君上青云翼日車,我看明月隔天涯。行欲尋仙三島去,相思青鳥遞瑤華。
琴弦再理未嫌遲,聒耳新音勝舊時。不意弄璋先弄瓦,未經鞶革且鞶絲。花開及第留他日,草毓宜男指后期。名曰醉萸真有以,相呼輒誦杜陵詩。
道自朱黃逝,人多名利趨。獨傳真統緒,惟下實工夫。粹德兩朝慕,清風四海孤。斯文端未喪,千古起廉隅。昔年夫子在,已慮曉星稀。氣運嗟辰歲,天文動少微。素幃兄并殯,丹旐子同歸。總是堪傷處,瑤琴聲更稀。每侍圖書右,令人俗慮空。隱憂惟世變,臥病亦春融。圣處一言敬,天然萬理中。音容今永已,哀痛隔幽宮。
南川老子烏江別,留鶴先生龍洞回。此地天留吾友到,中秋月與老夫陪。神游一路逍遙國,詩在千峰紫翠堆。如此風光如此輩,百年何苦不三杯。
高臥禪家白板扉,深林落木鳥言稀。山中孤月寒相照,海上浮云夜不飛。澗樹盡含清露濕,巖房猶掩慧燈微。遠公未許開尊榼,聊借蒲團擁褐衣。
碾碎青山,呼來白日,今朝我是閑身。喬木藏村,綠陰密隔街塵。千秋杜甫謳吟地,有百花、潭水粼粼。笑匆匆、幾樹成蹊,桃李驕春。揮杯更勸白頭侶,況江山信美,風物長新。老子婆娑,臨流還岸綸巾。男兒溺死心猶壯,仗酣歌、答謝良辰。倩東風,喚起梅花,遲我江濱。
燈燭上山堂,香霧暖生寒夕。前夜雪清梅瘦,已不禁輕摘。雙歌聲斷寶杯空,妝光艷瑤席。相趁笑聲歸去,有隨人月色。
一徑松杉密,千峰雨雪寒。有時云氣入,逾覺草堂寬。半菽山中味,香臺鳥下餐。高人來蠟屐,殊愧客盤單。
戲拈禿筆聊復爾,一剪吳淞半江水。歸心已逐水東流,夢到家山四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