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世孝弟詩十首 其一
子孝親兮弟敬哥,訓賢妯娌事翁婆。
好遵孟母三遷教,須讀張公百忍歌。
孝友睦姻兼任恤,智仁圣義與中和。
當時曾子同楊博,子孝親兮弟敬哥。
子孝親兮弟敬哥,訓賢妯娌事翁婆。
好遵孟母三遷教,須讀張公百忍歌。
孝友睦姻兼任恤,智仁圣義與中和。
當時曾子同楊博,子孝親兮弟敬哥。
子女孝順父母,弟弟敬重哥哥,教導賢德的妯娌侍奉公婆。要好好遵循孟母三遷的教誨,也須誦讀張公的百忍歌。要做到孝順友愛、和睦姻親,同時相互體恤,具備智、仁、圣、義、中和這些品德。就像當時的曾子和楊博一樣,子女孝順父母,弟弟敬重哥哥。
孝弟:即孝悌,指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訓賢:教導賢德。
翁婆:公婆。
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張公百忍歌:唐代張公藝以“忍”治家,九世同堂,唐高宗問其秘訣,他寫了一百個“忍”字進呈。
孝友睦姻兼任恤:出自《尚書·堯典》,指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和睦九族、互相體恤。
智仁圣義與中和:指儒家所倡導的智、仁、圣、義、中和等品德。
曾子:名參,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
楊博: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當時以孝悌聞名之人。
此詩創作背景或許是當時社會注重道德教化,強調家庭倫理和社會秩序。詩人為了宣揚孝悌等傳統美德,以詩歌的形式來訓誡世人,希望人們能夠遵循這些道德規范,促進家庭和睦、社會穩定。
這首詩主旨明確,強調孝悌等傳統美德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增強說服力,語言通俗易記。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在道德教化方面有一定影響,有助于傳播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
蘼蕪新葉報芬芳,彩鳳和鸞戲紫房。
已覺綺窗回淑氣,還憑青鏡綰流光。
參差旅鬢從花妒,錯莫春風為柳狂。
料理香車并畫楫,翻鶯度燕信他忙。
螢窗寂寞留殘簡,蠹跡縱橫侮舊蕓。
島上更無臺避債,人間剩有冢埋文。
此生已坐儒冠誤,合買青山臥白云。
三角牯牛獨腳舞,
兩輪石磨繞空飛。
新生孩子擎鐵棒,
直上須彌打一槌。
帆近蓬萊忽浩茫,歸來散發且陽狂。
昔陪上帝圖書府,今作清都山水郎。
子美愁來曾叫舜,退之老去獨鳴唐。
商歌滿屋如金石,絕勝簫聲出洞房。
世事滄桑嘆不常,死生大矣豈徒傷。酒壚感慨懷中散,琴曲凄涼泣孟嘗。念舊重揮今日淚,招魂幾斷故人腸。素車白馬何由達,營奠空持一瓣香。
閒座寒氈嘆也無,樽中常滿不愁沽。死生有命偏憐汝,休戚關情素悉吾。設帳生徒多就馬,連床兄弟久方蘇。他時處仲如相遇,惟見黃公舊酒爐。
岷峨萬里,見渺渺、水流東去。指遠近關山,參差宮闕,起滅長空煙霧。南望滄溟天邊影,辨不出、微茫盡處。嘆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無數。
從古。長江天塹,飛艎難渡。自玉樹歌殘,金蓮舞罷,倏忽飛烏走免。燕子堂前,鳳凰臺畔,冷落丹楓白露。但坐看、狎鷗隨浪,漁父扁舟朝暮。
急雨斜風一夜狂,
客衾愁枕五更長。
問君個里情懷惡,
不聽鵑啼也斷腸。
揮手送君去,孤舟一水輕。
野花分早暮,山氣辨陰晴。
別路應呼酒,殘春自聽鶯。
布帆無恙在,安穩到高城。
霜月流階,蕪煙銜苑,戍笳愁度嚴城。殘雁關山,寒蛩庭戶,斷腸今夜同聽。
繞闌危步,萬葉戰風濤自驚。悲秋身世,翻羨垂楊,猶解先零。
行歌去國心情,寶劍凄涼,淚燭縱橫。臨老中原,驚塵滿目,朔風都作邊聲。
夢沈云海,奈寂寞魚龍未醒。傷心詞客,如此江南,哀斷無名。
仲秋四日雁橫天,
閉戶垂帷意已便。
方嘆今年時候早,
夜深風雨更凄然。
神靈久憤敵塵侵,畀付經營惜寸陰。聞道倒戈回易水,行看休戰牧桃林。寧論少壯非前日,及見升平亦本心。亂后親朋無恙否,試憑北雁寄歸音。
孤懷詎勝百憂侵,息影由來貴處陰。志謝長嘶走千里,身如倦翼返深林。云山處處明雙目,樽酒時時洗寸心。更賴清詩為陶寫,朱弦流水嘆遺音。
陰風捲地馬蹄疾,
擁路霓旗迎曉日。
紅輪天上薄朝云,
黃沙白草皆青春。
楓桕江南各著霜,依然秋色亂斜陽。
白門柳落余殘壘,朱雀潮生失舊航。
牛女星遙兼楚越,川原勢盡感陳梁。
板橋路接新林浦,只有澄江繞建康。
過卻清明風更雨,高樓誰共論文。木棉花發草初薰。雅歌宜自賞,短翼悵離群。
獨抱陳編消永晝,新篁看即干云。瑯玕翠館茗香馩。幾時同把盞,清話到黃昏。
萬里春風一札書,錦幢繡旆二難俱。
殷紅荔子武侯渡,深碧藕花房相湖。
家慶盛于群玉府,身名榮過執金吾。
人生信是團欒好,我亦歸謀種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