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 其三
敢作無終隱,
躬耕贍薄糜。
行藏真不料,
五十復如斯。
啙窳吾生拙,
崔隤老步遲。
請看南國橘,
一徙一離披。
敢作無終隱,
躬耕贍薄糜。
行藏真不料,
五十復如斯。
啙窳吾生拙,
崔隤老步遲。
請看南國橘,
一徙一離披。
豈敢作那終身的隱士,親自耕作來維持微薄的生計。出處進退真難以預料,五十歲了還如此境地。我這一生笨拙又懈怠,年老體衰腳步遲緩無力。你看那南方的橘樹,一遷徙就枝葉凋零萎靡。
無終隱:終身隱居。終,終身。
贍薄糜(shàn bó mí):供給微薄的食物。贍,供給。糜,粥,代指食物。
行藏:指出處進退,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啙窳(zǐ yǔ):懈怠,懶惰。此處指自己能力不足。
崔隤(cuī tuí):衰老,遲緩。
離披:散亂、凋零的樣子。
此詩為陶淵明晚年移居后所作。詩人41歲歸隱田園,雖遠離官場,但躬耕生活艱辛。‘五十復如斯’表明創作時詩人年近五十,面對衰老與生計壓力,借詩抒發對隱居生活的復雜心境。
全詩通過自述躬耕之苦、年老之衰,結合‘南國橘’的隱喻,真實展現陶淵明隱居生活的艱難與內心矛盾。既有對歸隱選擇的堅守,也流露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體現平實中見深沉的創作特色。
采采陔蘭負養親,幾思定省泣晨昏。
三年已畢先王制,畫日將承圣主恩。
名遂自同周柱史,諫違誰記魯臧孫。
考槃在澗雖云樂,祗恐泥書到遠村。
遲日和風婉娩春,感時情思浩無津。
煩君遠寄中山酒,顧我方為洛社人。
濡筆便思題素扇,當尊難借吐芳茵。
已欽才妙兼懷惠,相過文場愿捧輪。
路緣蘿蔦蔭杉松,翠壁丹崖不計重。
天作錦屏環十里,僧開朱屋面千峰。
花閑越鳥鉤辀語,谿外秦人髣髴逢。
早晚車騶到山下,籃輿多日待追從。
一夜吟公月蝕詩,睡魔驚走醉魂飛。
如將混沌重區別,要使君臣有等威。
天道至高全指掌,古人雖死合知非。
相思無計能相見,何日軒車向北歸。
貧賤羞妻子,富貴樂鄉關。
不見李夫子,得意今西還。
白馬渡浐水,紅旌照蜀山。
歸來未解帶,故舊已滿門。
平生浪游處,何者哀王孫。
壯士勿齷齪,千金報一飧。
栽松成徑百余尺,隔徑開堂似兩家。
厭事共邀終日飲,渴春先賞后開花。
客來庭樹鳴寒鵲,酒入肌膚憶冷虵。
衰病不勝杯酒處,醉歸傾倒欲乘車。
三十年交舊,相逢各白頭。
海壖曾共飯,洛社又同游。
脫屣風波地,開懷松桂秋。
兩眉從此后,應不著閑愁。
漢家經武意如何,也信狼心欲偃戈。
豈是虜庭佳麗少,自緣婚禮貨財多。
女從宗室方掄擇,賦出齊民更刮摩。
若向大臣求姪媵,當是誰肯議通和。
三載居鄰縣,得聞金玉音。
路遙相見少,道合受知深。
已矣瓜時戍,悠哉魏闕心。
歸舟望不及,白日隠寒林。
割斷攀緣宰相權,憂危爭似我身全。
試觀竿上拋生體,且擬波中戲釣船。
名利不求還獨樂,是非莫辨祗高眠。
何當對景幽堂坐,更得閑吟度百年。
故國逢佳節,登臨但可悲。
山川一夢外,風月十年期。
白發飄新鬢,黃花遶舊籬。
鄉人應笑我,晝錦是男兒。
不能隨薄俗,非是向深山。
自喜道無屈,所嗟心未閑。
酒鄉貧更入,詩債病猶還。
一字成虛美,通宵只厚顏。
出城林徑起蒼煙,白馬遺蹤俗尚傳。
第一僧居蘭若處,幾番身醉荔枝前。
百年騷客來題寺,三月游人作樂天。
更愛堂頭迎太守,路旁先墜碧云編。
山西十數里,乃是丹霞洞。
直上窮云霓,中寬入罌甕。
紅塵生不識,明月手可捧。
人家千里庭,泉源六月凍。
風雨氣勢惡,草木精神竦。
靈物少形見,仙官何職貢。
欲緣易厭倦,世事足愁痛。
寄語松上鶴,他年期一控。
老年才到病還催,老病成叢撥不開。
腹冷有時如咽雪,耳虛終日獨聞雷。
半生辛苦歸三徑,萬恨銷磨向一桮。
頼得竹窗無事處,清風頻共故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