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臺泛舟二首
春深游上苑,鼓枻蕩中流。波涌方壺島,林開翡翠樓。落花飄兩岸,垂柳拂扁舟。此日歡無極,君恩被特優。
暮轉西池棹,風微錦波平。蜻蜓閑自得,鸂鶒遞和鳴。舉網雙鱗獲,停杯四韻成。仙山何處訪?此即是蓬瀛。
春深游上苑,鼓枻蕩中流。波涌方壺島,林開翡翠樓。落花飄兩岸,垂柳拂扁舟。此日歡無極,君恩被特優。
暮轉西池棹,風微錦波平。蜻蜓閑自得,鸂鶒遞和鳴。舉網雙鱗獲,停杯四韻成。仙山何處訪?此即是蓬瀛。
暮春時節游覽上苑,劃動船槳在河中央游蕩。波浪涌向方壺島,樹林中顯露出華美的樓閣。落花飄落在兩岸,垂柳輕拂著扁舟。今日歡悅無窮盡,君主的恩寵特別優厚。傍晚調轉西池的船槳,微風輕拂,水波如錦緞般平靜。蜻蜓悠閑自在,鸂鶒鳥交替和鳴。撒網捕獲兩尾魚,停杯間寫成這首詩。何處去尋訪仙山?此處就是蓬萊瀛洲。
鼓枻(yì):劃槳。枻,船槳。
方壺:傳說中海上仙山名,此處借指瀛臺中的島嶼。
翡翠樓:裝飾華美的樓閣,形容建筑精致。
鸂鶒(xī chì):水鳥名,形似鴛鴦,多成對游于水面。
蓬瀛:蓬萊、瀛洲,傳說中海上三座仙山之二,此處喻指瀛臺勝景。
瀛臺為清代皇家園林(今北京中南海內),是帝王游幸之地。此詩或為清代帝王或文人春日泛舟瀛臺時所作,記錄暮春至傍晚的游覽過程,反映當時宮廷游賞文化及對園林勝景的珍視。
兩首詩以時間為序(春深→暮),描繪瀛臺泛舟的所見所感,通過自然景物與游賞活動的描寫,展現皇家園林的雅致與游春之樂,語言生動,畫面感強,是清代宮廷山水詩的典型之作。
潮落邗江夜,先將夢到家。揚州無賴月,獨自照瓊花。
依然天子共朝臣,青史何須辨偽真。不向深山驅虎豹,焉能高閣畫騏麟。屠鷹烹狗非徒漢,焚籍坑儒豈獨秦。千古休提堯舜事,君王若個不愚民。
短篷煙雨泊鷗沙,剩有魚錢到酒家。近日人間多賦斂,爭如水國作生涯。
富貴侈車服,鮮麗生光輝。貧賤竊慕之,勉強終亦非。東家借駿馬,西家借新衣。顧盼驕路人,識者多笑譏。貧賤當勤劬,富貴起細微。俸秩既豐厚,不復布與韋。詩人有佳句,剽盜相因依。逮其能已出,此道方庶幾。
江海相違二十年,今晨相見一欣然。已同葛亮吟梁父,況有侯芭識太玄。深谷鳥啼云似水,遠林花落雨如煙。酒酣不省他鄉客,尚憶西湖小畫船。
孤舟北去暮心傷,細雨東風春草長。杳杳短亭分水陸,隆隆遠鼓集漁商。千叢野竹連湘浦,一派寒江下吉陽。欲問長安今遠近,初年塞雁有歸行。
二月皇都花滿城,美人多病苦多情。一雙孔雀銜青綬,十二飛鴻上錦箏。酒掬珍珠傳玉掌,羹分甘露倒銀罌。不堪容易少年事,爭遣狂夫作后生。
城郭蠡湖邊,停橈思黯然。先人馀宦跡,青史見遺篇。郡有千秋頌,家無二頃田。欲知流澤遠,清白自能傳。
半夜穿針,盡十方皆成線路,你諸人為什么透不過。天明吃粥,無一絲毫不露真機,你諸人為什么撥不轉。透不過處,路布分明。撥不轉時,真機獨露。半夜夢中驚驟雨,三更枕上聽秋聲。
萬仞危巖古木低,翠屏回合上丹梯。桃花流水無人問,一路猿聲夕照西。
長育明分水草馀,駕回元是赴時車。帶非故物留何謝,瘞鹿懸魚此例書。
一枕秋聲臥碧寰,推窗夜泣訝成川。舉頭欲共蒼茫舞,恰對鱗鱗十萬椽。
舊聞刲股事,今見結廬情。篤行關風俗,殘軀效死生。秋原雙淚苦,春草寸心傾。獨夜悲風切,偏聞宰樹聲。
秋池濡兔穎,素菂發蝸廬。胸可無丘壑,心何去筍蔬??煊沃叵囱?,遲答愿來書。自滿荒寒意,從知惜墨馀。
碧天如水暮云收,又見江南一片秋。亂后年華多荏苒,客中蹤跡故淹留。露漙金井桐陰薄,月上瑤階竹影脩。遙想轅門涼氣早,壺漿來往百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