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黃應亨東明齋二首 其一
青藜不復來人世,
好學如君自少雙。
賴有羲和鞭日轂,
曉紅常照讀書窗。
青藜不復來人世,
好學如君自少雙。
賴有羲和鞭日轂,
曉紅常照讀書窗。
青藜杖的傳說不再降臨人間,像您這樣好學的人世間少有。幸有羲和駕馭太陽車疾馳,清晨的紅霞常映照著您的讀書窗。
青藜:指青藜杖,傳說太乙真人夜至劉向校書處,見暗中獨坐誦書,乃吹杖端,火然,因以照之。后以“青藜”代指好學或照明的典故。
羲和:神話中為太陽駕車的神,《山海經》載其“主日”,此處代指時間推移。
日轂(gǔ):太陽車的輪軸,代指太陽。
曉紅:清晨的紅霞,指日出時的光線。
此詩為寄贈友人黃應亨書齋“東明齋”之作。黃應亨以好學著稱,詩人通過詩中意象與典故,既呼應“東明”(東方黎明)的書齋之名,又突出其勤勉向學的品質,當為友人相交時的贈答之作。
全詩緊扣“東明齋”之名,以典故與晨景為引,贊友人好學之姿。語言含蓄而生動,既顯文學巧思,又透露出對友人的真摯推崇,是贈友詩中簡潔而意蘊豐厚的佳作。
湖海獨垂釣,風云入短蓑。燕來春已去,花少雨偏多。一飲捐愁卻,千杯奈醉何。青山如有意,對我獨高歌。
江村春已暮,杜若滿芳洲。急雨翻叢薄,前山翠欲流。
岐路紛百慮,三十尚擇術。規空際無象,踐跡窒寸尺。先師有遺矩,四十乃不惑。冰鑒端服膺,物貌詎纖忒。交衢紛總總,大路遵有一。皇皇孔氏程,圣愚乃同則。
逢君校讎暇,同向寺中來。丹鷲何年至,青蓮此地開。經聲聞竹嶼,棋局凈池臺。茗粥深逃暑,蕭蕭散步回。
蓮燭詞臣在外庭,青錢學士已登瀛。回廊屈曲隨巖阜,挾策何妨取次行。
喧煩厭塵事,思此丘壑清。二老有夙期,杖屨山中行。穿云入翠微,漸覺路不平。深林不受暑,夾道如相迎。長風萬里來,振作濤籟鳴。新涼灑襟袂,滿耳俱秋聲。況攜三尺桐,可以宣幽情。橫膝發孤響,古調馀咸英。豈無考槃叟,巖棲此逃名。相過敘情話,濁酒時與傾。興味自相賞,共結泉石盟。
玉骨生來不怕寒,多應鍊就葛洪丹。散花天女朝酣酒,只許維摩帳底看。
風浪剛恬鐵鎖開,群英如鯽渡江來。人懷祖逖平戎策,我羨江淹絕艷才。白璧仍教藏韞櫝,黃金無復筑高臺。驊騮漫詡馳千里,老困鹽車等散材。
桂殿高虛夜不扃,婆娑樹影見分明。天臨九域燕逾壯,月在四時秋獨清。大地山河開古鏡,涼宵風露濕寒瓊。開樽凈洗愁千斛,爛醉那知斗柄橫。
夢底隨人偎細傘,冬邊無葉落蕭桐。夜闌雨黑街燈黑,移去盈盈一朵紅。
何處馳來白鼻騧,銀鞍金勒總豪華。笑看紅袖飄飄處,道是垂楊第幾家。
南薰薦爽入瑤琴,戶外茙葵錦作林。不是貪看好顏色,秪憐一點向陽心。
掃地焚香習燕清,蕭然一室謝將迎。坐移白日花間影,睡起春禽竹外聲。心遠自應人境寂,道深殊覺世緣輕。問奇尚有門前客,卻恨青山不掩名。
尚有相思信未緘,春來百物著春衫。低頭北海工牛飲,坦腹東床做狗監。
門外峰如枕,宜眠清凈身。禪僧自面壁,誰是枕峰人。飯罷匆匆別,勞生可奈何。不能留一宿,有愧此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