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陳毓瑞周年花甲四首 其四
賓朋蹌濟主能賢
南國棠陰又北燕
半世征塵聊解組
滿階明月不需錢
金罍酌彼歡無藝
玉樹迎人種有田
遙想朔方桃蔭遍
年年爭誦去思篇
賓朋蹌濟主能賢
南國棠陰又北燕
半世征塵聊解組
滿階明月不需錢
金罍酌彼歡無藝
玉樹迎人種有田
遙想朔方桃蔭遍
年年爭誦去思篇
賓客朋友紛紛而至,主人賢能有才德;在南方留下德政,又到北方任職。半生奔波于仕途,如今暫且解下官印;滿階明月清輝,無需花費錢財。用金罍斟酒,歡樂無限;培育優秀子弟,如同耕耘有田。遙想北方德政遍布,年年都有百姓爭誦懷念的詩篇。
蹌濟(qiàng jì):形容行走整齊有節奏的樣子,此處指賓客眾多有序。
棠陰:典出《詩經·召南·甘棠》,召公于甘棠樹下聽政,后以“棠陰”代指官吏的德政。
解組:解下印綬,指卸任、辭官。組,系官印的絲帶。
金罍(léi):古代青銅制的酒器,形狀像壺,有蓋和環耳。
玉樹:比喻優秀的子弟或人才。
去思篇:指百姓懷念離任官員的詩文,典出《漢書》中百姓為清官作“去思碑”的傳統。
此詩為陳毓瑞六十歲壽辰而作。陳毓瑞或為仕途順遂的官員,半生奔波任職南北(“南國棠陰又北燕”),此時正值卸任(“半世征塵聊解組”),友人以詩相賀,既贊其德政,又頌其晚年閑適,反映清代文人交游中以詩祝壽、褒揚品行的傳統。
全詩緊扣“賀花甲”主題,從賓朋歡聚寫起,回顧仕途德政,轉向卸任后的閑適,最后以百姓懷念作結,層層遞進。既突出陳毓瑞的賢能與政績,又表達祝壽之情,是清代祝壽詩中典型的德頌與慶生結合之作。
濯石淋沙不自勞,抉光挑屑甚幺么。世間有客能胠篋,比爾元來得校多。
道骨清如玉,閑拳瘦策時。鈍根并鶻眼,到此自分岐。
栗里堪同隱,濠梁復一過。衡門開綠野,石壁帶青蘿。偶共山人醉,閒隨牧子歌。還憐夜色好,星月湛滄波。
今世豐華,此生貧窘,算來總是前緣。榮枯好丑,無黨亦無偏。只在靈明布種,唯招召、善惡相傳。花開謝,開為福地,謝是禍心田。英賢。如速省,時臻命至,減勢藏權。若能還使盡,卻復如然。好把根源取正,休著染、也莫孜煎。推真妙,不論貴賤,便是大羅天。
蛩吟漸急。甚千絲萬縷,閑愁如織。露下苔階,遠漢沈沈耿秋碧。誰肯乘風上訴,問玉宇、瓊樓今夕。料省得、萬象旁窺,清光葆璘璧。駒隙。瞬過翼。嘆醉里鈞天,雙丸跳擲。荃蘭歷歷。忍共殘紅灑春泣。采擷眾芳扇遠,更揮斥、菌椒如拭。蟋蟀風、詩細校,閑情自適。
故園歸路隔天涯,絕頂閒房且寄家。翻罷貝多山月上,一棚花影漾袈裟。
路傍逢古梅,元是舊相識。花萼知幾多,萼萼相顧惜。
閒靜無凡客,開樽共醉醒。琴彈碧玉調,書展太玄經。酒熟看黃菊,詩成寫素屏。晚來蕭灑甚,山鳥下中庭。
水北君歸隱,匆匆十五年。我來重極目,疑似岳陽川。樓閣參差里,亭臺杳靄邊。鳥聲聽不盡,花底有鳴弦。
胭脂零落井痕荒,水面桃花照艷妝。碧甃一泓沉寶珥,紅泉千點滴銀床。金函半染鉛華色,絲綆猶牽珠翠香。莫問故宮生死地,轆轤容易轉愁腸。
依依古松子,郁郁綠毛身。每長須成節,明年漸庇人。
燈火中宵出苑西,寶香龍札帝親題。北陰朔氣催瓊雪,上界真符煥彩霓。市靜斗星還歷歷,祠深松柏故凄凄。九重此夕憂民意,銀漢瑤光望轉迷。
醉岸烏紗殿影東,宮花低映酒波紅。興來草罷《長楊賦》,獨占高槐灑晚風。
吟罷霞天菊未花,驅車明日是天涯。留人初攬淮南桂,奉使還乘漢水槎。八座官聯班最貴,維城宗子頌非誇。歸來獻賦明光殿,依舊彤云繞翠華。
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頭。出語無知解,云我百不憂。問道道不會,問佛佛不求。子細推尋著,茫然一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