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 題小素大嫂“停琴佇月圖”
素練明寒,香鬟霧濕,半庭輝接煙浮。憶云和音杳,凄絕仙儔。目斷銀河一抹,廣寒遠、舊□空留。更誰奏、高山流水,遺響千秋。
徒愁。知音寂寂,自立盡桐陰,對影凝眸。念鈞天夢隔,韶樂誰修。我亦蕊珠舊侶,傷共謫、恨并云流。云流處、人間天上,兩地悠悠。
素練明寒,香鬟霧濕,半庭輝接煙浮。憶云和音杳,凄絕仙儔。目斷銀河一抹,廣寒遠、舊□空留。更誰奏、高山流水,遺響千秋。
徒愁。知音寂寂,自立盡桐陰,對影凝眸。念鈞天夢隔,韶樂誰修。我亦蕊珠舊侶,傷共謫、恨并云流。云流處、人間天上,兩地悠悠。
白色的畫絹透出清冷的寒意,女子的發髻沾濕了霧氣,庭院中月光與輕煙相接浮動?;貞浧鹎偕臉芬粢谚萌贿h去,與仙侶般的伴侶分離更覺凄楚。望斷銀河如一抹淡痕,廣寒宮遙遠,舊日的事物空自留存。還有誰能彈奏那高山流水的絕響,讓余音流傳千秋?空自憂愁,知音稀少難覓,獨自在梧桐陰影中佇立許久,對著自己的影子凝神注視。想到與天上的鈞天雅樂之夢相隔,這韶樂的雅音又有誰能修復?我本也是蕊珠仙宮的舊友,如今同被謫落人間,愁恨隨云流散。云流之處,人間與天上,兩處相隔悠悠無盡。
素練:白色的絹帛,此處指畫絹。
云和:古山名,以產琴瑟著稱,后代指琴瑟。
仙儔(chóu):仙侶,指親密的伴侶。
高山流水:典出伯牙子期知音故事,喻指知音或絕妙的樂曲。
鈞天:傳說中天上的音樂,《史記》載趙簡子病中聞“鈞天廣樂”。
蕊珠:道教傳說中的仙宮,《真靈位業圖》載“蕊珠宮”為上清真境。
謫(zhé):古代指神仙被貶下凡,此處喻指被迫離境或失意。
此詞為題畫之作,具體創作時間未詳。小素大嫂的“停琴佇月圖”描繪了女子停琴望月的場景,作者借畫中意象抒發對知音難尋的感慨,或暗含自身與畫中人物同有“謫落”之境的共鳴,反映清代文人常有的懷才不遇、寄情雅事的心理。
全詞以題畫為引,由畫中“停琴”延伸至對知音的追思,從“人間”寫到“天上”,層層遞進地鋪陳愁緒。既贊畫境之幽,更抒胸臆之郁,將畫境、情境、意境熔于一爐,是清代題畫詞中情感與藝術并重的佳作。
鑄金象人物,后世易青丹。丹青成容易,不若鑄金難。所以金能壽,畫圖偶爾傳。然猶有傳者,良由致力全。
畫家言畫法,點睛越數年。智竭神乃見,阿堵傳筆先。
何來西域制,邇時成大觀。有水黝其色,瓶注秘不宣。云是采仙藥,合成費萬錢。
天朗氣亢爽,裙屐集喧闐。紅日當頭朗,明鏡睻目鮮。彼鏡攝此鏡,容貌別嗤妍。沃以涓滴水,氣勿臨風遷。倏忽擘素紙,須眉呈宛然。
我來偶為此,形影化無端。豈有精妙識,能達秋毫顛。大都人工巧,不能奪上天。
吾聞藥石性,不比金鐵堅。逾時性弛藥,色亦化云煙。嗟哉人壽世,百年空往還。我象欲示后,何先我生湮。
難易分久暫,至理實無邊。海外多奇術,孰能逃圣言。我相本非相,作此隨俗緣。
家室識今吾,玩而老我焉。若夫真面目,自來多不刊。英姿來颯爽,瞻拜古衣冠。
笑脫朝衫獨倚樓,山容水熊畫深秋。
夕陽金碧云中寺,仙侶池臺海上洲。
堤柳風高無倦鳥,渚蓮露冷有間鷗。
此間那得江湖夢,卻想煙蓑理釣舟。
三世諸佛不知有,一一面南看北斗。貍奴白牯卻知有,云外金毛正哮吼。
個中隱顯現全身,頭頭透脫無前后。撥轉機輪向上關,八角磨盤空里走。
三腳驢子弄蹄行,步步相隨不相到。樹頭驚起雙雙魚,拈來一老一不老。
為憐松竹引清風,其柰出門便是草。因喚檀郎識得渠,大機大用都推倒。
燒香勘證見根源,糞埽堆頭拾得寶。叢林浩浩謾商量,勸君莫謗先師好。
祝融高不測,云雨及其半。
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九州有馀覽,旭日夜中旦。
臨睨懷百憂,因高發南嘆。
峽口猿啼月影殘,滿林風露怯衣單。
平明行盡山頭路,無數奇峰馬上看。
峰巒崒嵂水潺湲,綠樹重重路幾灣。
想有山僧住山頂,時聞鐘磬白云間。
暖傍離亭靜拂橋,
入流穿檻綠搖搖。
不知落日誰相送,
魂斷千條與萬條。
慧日峰高秋色冷,
錢塘江靜月華明。
寒光一爍周沙界,
筆下看來未十成。
六符曾奏泰階平,翹首文昌耀紫清。
叱馭不皇將壽母,承顏還喜有難兄。
已調一匕清涼散,莫啜三杯舊本羹。
為語長安棋九局,愿君當局且推枰。
與客窮幽勝,同登白水山。
銀濤翻月落,蒼壁倚天寒。
采藥穿云塢,圍棋坐石壇。
因忘歸路晚,紉佩得秋蘭。
薄命花開檗海深,
年年春色任浮沉。
可知聽雨秋齋夜,
灰盡冬郎一寸心。
千里莼絲未下鹽,
北游誰復話江南。
可憐一箸秋風味,
錯被旁人苦未參。
毳帳凄涼青冢,畫圖空誤朱顏。蛾眉自惜鏡中彎。黃金能作賦,玉佩幾時還。
落日牛羊影下,月明故國家山。雁飛難道玉門關。撥殘渾不似,夢斷大刀環。
鉛華積素瑩娟娟,布粟成花有底妍。
萬點珠星凝碧瓦,千枝粉干綴銀箋。
江橋曙色迷行騎,草塞寒光接遠天。
自是南琛風景薄,若為佳瑞兆豐年。
鞍馬長征日不閒,
抽帆今始得開顏。
扁舟穩坐如天上,
飽看嘉陵兩岸山。
句里春姿發翠微。拍天新漲曲痕肥。
亭亭遠樹人離立,拂拂輕帆鶯亂飛。
移晚棹,占空磯。水窗飄笛細風回。
眼中無限滄波意,欲采蘋花一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