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保大司寇總制洪兩峰先生隆中謁武侯兼承致前美建議立祠之意各依韻奉答二首
思齊前烈掃邊塵,龍臥賢豪世絕倫。祠下一時來展拜,隆中千古托交神。侯聲道義終扶漢,公仗天威討不臣。卻憶縱擒多妙算,豈無靈感佑吾人。
元戎肅謁武侯堂,山色隆中勝倍常。詩句喚醒塵世夢,酒杯引祝洞云傍。軍師出將曾何忝,王佐掄才尚未忘。百代能逢幾知己,野花巖谷盡情香。
思齊前烈掃邊塵,龍臥賢豪世絕倫。祠下一時來展拜,隆中千古托交神。侯聲道義終扶漢,公仗天威討不臣。卻憶縱擒多妙算,豈無靈感佑吾人。
元戎肅謁武侯堂,山色隆中勝倍常。詩句喚醒塵世夢,酒杯引祝洞云傍。軍師出將曾何忝,王佐掄才尚未忘。百代能逢幾知己,野花巖谷盡情香。
其一:追慕前代英烈掃平邊塵,隱居隆中的賢才舉世無倫。今日祠堂前來拜謁致敬,隆中千古寄托著精神相交。武侯以道義聲威終扶漢室,您依仗天威征討叛逆之臣?;貞洰斈昕v擒的精妙計策,豈無神靈感應護佑我們眾人。其二:主將嚴肅拜謁武侯祠堂,隆中山色比往常更顯勝景。詩句喚醒了塵世凡俗之夢,酒杯舉祝伴洞邊云靄繚繞。軍師出將豈會有愧于使命,輔佐帝王的人才尚未被遺忘。百代之中能逢幾位知己?野花在巖谷間盡情飄香。
少保:古代官職名,為大官加銜,無實職;大司寇:明代刑部尚書的別稱;總制:總督的別稱。
思齊:追慕并企望達到前人的境界。
龍臥:指諸葛亮隱居隆中時的狀態,典出『龍臥南陽』。
展拜:行禮拜謁。
托交神:以精神相交,指與諸葛亮的精神共鳴。
縱擒:指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體現其智謀。
元戎:主將,此處指洪兩峰。
忝(tiǎn):有愧于,常用作謙辭。
王佐:輔佐帝王的人才;掄(lún)才:選拔人才。
此詩為作者回應洪兩峰先生(時任少保、大司寇、總制)在隆中拜謁諸葛亮武侯祠,并承其提議為武侯立祠的美意而作。創作背景或與明代推崇先賢、弘揚忠義的社會風氣相關,洪兩峰作為官員拜謁并提議建祠,作者以詩應和,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與對友人提議的支持。
兩首詩以拜謁武侯祠為核心,首篇贊揚諸葛亮扶漢討逆的功績與智謀,次篇描繪拜謁場景并感慨知己難得。既呼應友人建祠之意,又借古喻今,展現對忠義精神的推崇,在明代詠史懷古詩中具有典型的紀實與抒情結合特點。
銀漢紅墻入望迷。
帶香蝴蝶一雙歸。
無風無雨是佳期。
未免有情殘醉后,
不堪回首落花時。
隔簾誰唱縷金衣。
游庠入泮早名馳,布暖菜香堅自持。
忠孝家風嚴義理,詩書門第布仁慈。
潮音夙悟空人我,世味深諳感歲時。
小隱圣湖塵物外,齊眉白首祝期頤。
著作從知重等身,詞鋒倜儻暢精神。
絳紗弟子能傳業,玉樹兒孫克負薪。
勝會耆英皆佛侶,賞心晚景屬高人。
天教老眼看滄海,紅雨繽紛洗劫塵。
世上浮名總是閒,
詩篇何意落人間。
亂來無地堪招隱,
惟有華陰一片山。
黃葉敲門霜繞廬,西風吹到故人書。
一年離緒秋尤苦,四海知交老漸疏。
貧對青山空入畫,別添華發又盈梳。
不緣良友相垂念,誰向榆關問索居。
客夢澄如練,況當山月秋。竹聲消剩暑,槐露洗新愁。乍結王生襪,何當李子舟。故人暫相別,云暗海西頭。
一片山園色,君歸可奈何。望隨煙影杳,云入夢中多。獨坐香風入,孤窗皎月過。廣寒秋正好,期爾發狂歌。
烏藤約住未為過,
禪板焚來也是閑。
最苦河南與河北,
雷轟一喝誑癡頑。
無價明珠暗處懸,
夜深將把木人穿。
誰知卻被泥牛見,
吞入紅霞碧浪淵。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浮。知音若相問,不住涅槃州。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若問下生時,不打這鼓笛。
把酒欲歌驪。濃醉何辭。玉京煙柳欲黃時。明日景陽門外路,相背春歸。
斂淚復牽衣。私語遲遲。可憐誰會兩心期。惟有畫簾斜月見,應共人知。
山光潭影冷清暉,
坐久新涼欲襲衣。
忽漫推窗滿庭月,
六朝松老樹陰稀。
落日照延佇,秋深沙塞間。
天低疑近水,云動欲移山。
鉛槧聊從好,弓刀敢就間。
遙看點蒼隼,千里片時還。
三山渺渺水濺濺,
日月衣冠又一天。
不是六鰲相拄得,
便流西極已多年。
記得珠簾初卷處,人倚闌干,被酒剛微醉。
翠葉飄零秋自語,曉風吹墮橫塘路。
詞客看花心意苦,墜粉零香,果是誰相誤。
三十六陂飛細雨,明朝顏色難如故。
殘蛩悲切。向虛檐底,碎語無歇。
高秋霽景何限,叢桂正巖香初發。
接羽新鴻過也,任流水嗚咽。
自映帶、千里蒹葭,露影吹涼野云闊。
駒光到眼須臾別。勸且將、酩酊酬佳節。
銅盤滿貯清淚,知幾見、古時圓月。
子夜歌翻,爭忍蠻弦楚管空設。
況鏡里、猶是朱顏,笑指金樽說。
馬蹄才發,陽平門外,望里是淮安。
可憐此地,曾經流浪,一十五年前。
曲江高會知何處,秋水晚生煙。
惟有垂楊,千條萬縷,還掛酒樓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