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樂府五首同石閭作 其五 雉子斑
麥壟閒閒雉子斑
飲溪啄藪時翩翻
南風悠然百靈化
冥冥至道曾無前
穿牛絡馬小智作
涅烏浴鵠傷其天
工倕易伎殊巧廢
離婁改聽庸人先
物性有固然
君不見雉子斑
麥壟閒閒雉子斑
飲溪啄藪時翩翻
南風悠然百靈化
冥冥至道曾無前
穿牛絡馬小智作
涅烏浴鵠傷其天
工倕易伎殊巧廢
離婁改聽庸人先
物性有固然
君不見雉子斑
麥壟間悠閑自在的小野雞毛色斑斕,在溪邊飲水、在草澤啄食時輕盈地翻飛。南風悠然吹拂,百鳥隨著季節生長變化,那幽遠深微的自然規律自古未曾改變。給牛穿鼻、給馬戴籠頭不過是人類小智的作為,把烏鴉染黑、給天鵝洗澡反而傷害了它們的天然本性。像工倕那樣改變技藝,反而讓特殊的巧技荒廢;讓離婁改變聽力去迎合,反而讓庸人占了先。萬物的本性各有其天然的規律,你難道沒看見那毛色斑斕的小野雞嗎?
雉子斑:小野雞,毛色斑斕。
閒閒(xián xián):悠閑自在的樣子。
藪(sǒu):水澤中的草,此處指草澤。
翩翻:輕盈翻飛的樣子。
百靈化:百鳥隨季節生長變化。
冥冥至道:幽遠深微的自然規律。
穿牛絡馬:給牛穿鼻、給馬戴籠頭,指人類對動物的束縛。
涅(niè):染黑。
工倕(chuí):傳說中古代的巧匠。
離婁:傳說中古代視力極好的人,此處代指感官敏銳者。
固然:天然本然的狀態。
此詩為擬古樂府之作,或創作于詩人對社會中過度干預自然、違背物性現象的觀察與思考之際。通過模仿樂府舊題,借雉子之景表達對自然本真的推崇,反映清代文人對天人關系的哲學探討。
全詩以雉子的自然狀態為引,批判人類以小智束縛、改造萬物的行為,強調萬物各有其天然規律。托物言志,語言質樸,哲理深刻,體現了對順應自然、尊重物性的倡導。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