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 其二
子房擊博浪,俠氣不可束。
芒碭云始飛,中原方逐鹿。
黃石受書來,廄將天所卜。
龕定內幄謀,四海一鼎足。
扶漢漢已帝,讎秦秦已覆。
尺書召商皓,翼就歌鴻鵠。
游堪尋赤松,辭封竟辟谷。
身隱全始終,功高遠榮辱。
邁跡古無兩,炳幾世誠獨。
賢哉疏大夫,能踐西京躅。
子房擊博浪,俠氣不可束。
芒碭云始飛,中原方逐鹿。
黃石受書來,廄將天所卜。
龕定內幄謀,四海一鼎足。
扶漢漢已帝,讎秦秦已覆。
尺書召商皓,翼就歌鴻鵠。
游堪尋赤松,辭封竟辟谷。
身隱全始終,功高遠榮辱。
邁跡古無兩,炳幾世誠獨。
賢哉疏大夫,能踐西京躅。
張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俠士的豪邁氣概難以被約束。芒碭山的云氣開始飛騰,中原大地正處于群雄逐鹿的混亂局勢。得到黃石公傳授兵書后,作為大將是上天的安排。在營帳中制定謀略,最終統一四海形成鼎立之勢。輔佐漢室使劉邦稱帝,復仇秦國使其覆滅。用書信召來商山四皓,輔助完成了《鴻鵠歌》中的太子穩固之事。退隱時可追尋赤松子,辭去封賞最終選擇辟谷修行。隱身而保全始終,功績高遠超越榮辱。行事的功績古來無雙,昭然于世實在獨特。賢能的疏廣大夫,能夠踐行西漢賢士的足跡。
子房:張良,字子房,西漢開國功臣。
博浪:博浪沙,張良曾在此狙擊秦始皇。
芒碭云:指劉邦起義時芒碭山出現的云氣,被視為祥瑞。
逐鹿:比喻爭奪天下,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黃石:黃石公,傳說中贈張良《太公兵法》的仙人。
廄將:指重要將領,此處指張良被劉邦視為關鍵謀臣。
龕定:平定、安定。
內幄謀:指在帳幕內制定的謀略,即運籌帷幄。
讎秦:復仇秦國,張良祖上為韓國貴族,秦滅韓,故欲復仇。
商皓:商山四皓,秦末漢初隱于商山的四位老者,劉邦曾欲聘而不得,后張良助太子劉盈召來,穩固其位。
鴻鵠:指劉邦的《鴻鵠歌》,因太子劉盈得到商山四皓輔佐,劉邦認為其羽翼已豐,放棄改立太子。
赤松: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張良曾欲從其游。
辟谷:古代道家養生術,不食五谷。
疏大夫:疏廣,西漢官員,任太子太傅,功成身退,被視為明哲保身的典范。
西京躅:西京指西漢都城長安,躅指足跡,此指西漢賢士功成身退的風范。
此詩應為作者研讀歷史、追慕前賢之作。通過詠嘆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并明智退隱的事跡,可能反映了作者對歷史人物功成身退智慧的推崇,或借古喻今表達對處世之道的思考。具體創作背景因作者不詳,推測為古代文人常見的'覽古'主題,旨在通過歷史人物事跡抒發感慨。
全詩以張良生平為線,從行俠刺秦、輔佐立業到功成身退,全面展現其謀略與品格,突出'身隱全始終'的智慧。末句以疏廣類比,強調張良事跡的典范意義,是一首兼具歷史敘事與情感評價的詠史佳作。
封樹遵同穴,生平此共歸。鏡埋鸞已去,泉掩鳳何飛。薤挽疑笳曲,松風思翟衣。揚名將寵贈,泉路滿光輝。
紅片半隨風,又半隨流水。
白楊雙行行,白馬悲路傍。晨興見曉月,更似發云陽。溧水通吳關,逝川去未央。故人萬化盡,閉骨茅山岡。天上墜玉棺,泉中掩龍章。名飛日月上,義與風云翔。逸氣竟莫展,英圖俄夭傷。楚國一老人,來嗟龔勝亡。有言不可道,雪泣憶蘭芳。
少微山直太微宮,山下樓臺起半空。丹井石床纏地絡,瓊窗翠戶出天風。傳聞仙子常時到,應是神霄有路通。會待九秋明月夜,高吹鐵笛上青蔥。
曙色催仙仗,祥光繞禁闈。門開雙象侍,鐘動萬鴉飛。江漢宗滄海,星辰拱紫微。疏愚亦何幸,每日近清輝。
膝上琴橫,哀愁動離情。指下風生,瀟灑弄清聲。鎖窗前月色明,雕闌外夜氣清。指法輕,助起騷人興,聽,正漏斷人初靜。
兩生更肯從綿蕞,高祖規模又不同。
儀真誰種滿林梅,兵后危枝半草萊。便使蕭條君莫嘆,也曾慣見太平來。
為報風流元獻家,丁寧百卉駐春華。儂歸載酒溪園去,一首詩吟一種花。
揚舲下彭城,分帆上沂水。與子作別離,眷言重徙倚。曩在京華居,連室同井里。出則馬轡聯,入則衣袂比。今也各散去,相顧意未已。我操田器歸,子執州符仕。慎勿輕此身,期以善自止。
桃花出水映連錢,太液新酣綠樹煙。催賜金鞍調得穩,翠華明日幸溫泉。
彭澤江邊柳莫栽,銅陵茂宰亦歸來。山中白酒何時熟,籬下黃花幾度開。林靜朝朝麋鹿過,磯空日日鷺鷗回。某丘某水猶堪指,只恨如今半草萊。
齋房三秀,柯葉九莖。煜煜皇皇,太和是蒸。亭云爛霞,噓日月精。句曲之天,金液玉英。羽駕罡風,八翼上征。春曲靈苗,維王國禎。于鑠我皇,祀億萬徵。
從來蘇、李得名雙,只恐全齊笑陋邦。詩似懸河供不辦,故欺張籍隴頭瀧。
王公希代寶,棄世一何早。吊死不及哀,殯宮已秋草。悲來欲脫劍,掛向何枝好。哭向茅山雖未摧,一生淚盡丹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