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四景為宗伯王公賦 其一 文筆晴峰
海上山高已插天,
孤峰穎出更淩煙。
玉堂學士曾持橐,
奏對行趨御陛前。
海上山高已插天,
孤峰穎出更淩煙。
玉堂學士曾持橐,
奏對行趨御陛前。
海上的山巒高聳入云,仿佛直插天際;孤立的山峰脫穎而出,更凌駕于云煙之上。玉堂的學士曾經手持書囊,在御階前趨步向帝王奏對。
穎出:指像禾穗的尖芒那樣突出,比喻才能或景象出眾。
淩煙:凌駕于云煙之上,形容山峰高峻。
玉堂學士:指在翰林院任職的文臣,宋代以后翰林院稱“玉堂”。
持橐(tuó):攜帶書囊,古代官員上朝時多持橐以裝文書。
御陛:帝王宮殿的臺階,代指帝王面前。
此詩為“定安四景”組詩之一,系為宗伯(禮部尚書)王公而作。定安或為地名(今海南定安或其他),詩中“文筆晴峰”當為當地勝景。創作背景或與作者同王公的交游相關,通過題景詩頌揚自然之美與人文氣象。
詩以“文筆晴峰”為題,前兩句狀寫山景之奇崛,后兩句由景及人,關聯玉堂學士的朝堂往事,將自然景觀與人文記憶結合,既顯山川之雄,亦彰文臣之重,體現題景詩“詩畫交融”的特點。
萱草戎葵,松菊堂深猶畏暑,晚云催雨靄簾櫳。
滿樓風。
池蓮翻倒小蓮紅。
看掃鑒、天清似水,一輪明月卻當空。
畫欄中。
今年花是去年栽,
兩度花期兩度開。
寒去暑來時物改,
年年底事看花來。
春燕秋鴻驚節序。曉鏡朱顏,容易成憔悴。花落花開人世事。閑愁一點無安處。
飽后高眠醒后醉。眠醉工夫,正合閑中味。一笑不知南北異。小屏疊疊吳山翠。
鐘鼓樓頭昏又曉。馳隙流光,易向忙中了。消得多情天亦老。鏡中雙鬢成秋草。
白鳥正多人正少。身世江湖,夢里邯鄲道。望斷平蕪江樹杳。歸心一點孤帆小。
雨雨風風花事退。芳草愁痕,綠遍長亭外。辛苦杜鵑流血淚。碧山春盡行人去。
城上樓高休遍倚。煙柳斜陽,總是傷心處。一點柔情風里絮。遙遙去度長江水。
流水落花春不管。世路悠悠,回首天涯晚。悵望江南人又遠。斷魂零落屏山掩。
愁懶漸添歡笑減。病酒經旬,腰帶新移眼。燕子日長春夢短。東風門外楊花轉。
銀塘一帶盈盈水,淺映紅霞。柳影風斜。雞鶫飛煙落藕花。
簾陰小坐揮團扇,翠剪雙釵。涼暈單紗。曉試新妝玉辟邪。
積素飄飖,和風欲度千門曉。冷時盡了。禁苑梅花繞。
妙舞鶯聲,歌詠清平調。殘臘杳。青春偏矯。日影寒松杪。
客里驚分袂,詞人正少年。
游稱吳季子,詩似謝臨川。
落雁帆檣側,深江雨雪前。
云林歸有賦,早寄秣陵船。
與君席重見,那曉又分歧。
人喜懷歸日,悲生話別時。
關山千里阻,君我兩心知。
努力各珍重,前途惟有涯。
不定陰晴。釀花天氣,又屆清明。記得年時,櫻桃花下,同聽鶯聲。
而今隔卻郵程。數不盡、長亭短亭。望斷天涯,斜陽芳草,無限離情。
去城十里蔚山川,
欲界仙都自古傳。
一□孤撐青突兀,
群峰九鎖翠盤旋。
能通玄蓋分精路,
未數仇池小有天。
欲洗積年塵土恨,
重來大滌訪流泉。
一林黃葉曉霜嚴,
無數奇峰卓筆尖。
客路好防泥滑滑,
連朝常作雨纖纖。
每逢勝地常留句,
為愛名山數卷簾。
寄語肩輿須緩步,
沿途佳景又新添。
沈沈山中宅,未識何人居。
歷歷山中村,綠窗俯通衢。
豈不虞盜賊,世亂此晏如。
自入東萊境,道路無婦女。
汲水臨深澗,浣衣來楚楚。
山僻偶一見,此風勝鄒魯。
六年甘苦與君同,秉節全身禍亂中。鴻燕去留南浦闊,魚龍變化禹門通。山田過雨瓜浮翠,江渚沉煙蓼吐紅。雖老猶存三寸舌,獨逢四海息兵戎。
孺子紛紛從鹖冠,相逢莫作腐儒看。人間未識連鰲客,天上新除別駕官。百藥可回雙鬢雪,千金難易寸心丹。云林饒我渾高臥,竊學東山老謝安。
萍蓬行路。來不多時還遣去。會有重來。還把清尊此地開。
隋河楊柳。見我五年三執手。紅淚多情。待得重來走馬迎。
歌罷驪駒更問程,
老逢離別倍傷情。
論交況是髫年故,
結社須為晚歲盟。
蓬島天連鐘阜近,
容臺地并玉堂清。
迂疏愿得從君后,
欲挽仙舟且莫行。
瑤階露濕香蘭瘦,今夜新涼。閑憑回廊。數盡秋更細細長。
竹稍曉掛西南月,疏影橫窗。煙淡瀟湘。小夢隨風度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