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蜀道山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開。
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峽來。
誰知高深意,緬邈心幽哉。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開。
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峽來。
誰知高深意,緬邈心幽哉。
我在陽春三月出行,山中百花盛開。分開樹林進入到濃綠的深處,攀登險峻的高山。白云在半山腰涌起,清澈的江水從峽谷中流出。誰能知曉這山水高深的意趣,我思緒悠遠,心境也變得清幽啊。
峭蒨(qiào qiàn):形容草木的深綠色。
陟(zhì):攀登。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勢高峻。
緬邈(miǎn miǎo):遙遠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春三月游歷蜀道山時,被山中的美景所觸動,從而創作了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放松、愉悅的心境,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蜀道山的自然風光。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細膩表達。
一從君去負芳春,幾嘆容華誤妾身。也似崔徽啼別后,蕭條不及巷中人。
往事凄涼十二樓,道家山色接羅浮。白云正傍人行處,流水直窮天際頭。鳳鳥不來梧易老,神仙何在世空求。登臨幾度成惆悵,落日涼風滿眼秋。
志欲商伊學欲顏,尋師夢繞五湖間。不違誓至仁三月,親炙寧辭雪萬山。流海浪浮蝸戰角,排云應許豹窺斑。還丹知換塵凡骨,趁得先生未出關。
佇看牛女會,箕畢爾何如。旅舍悲秋早,華堂卜夜虛。秖憐沖裋褐,寧恨濕仙裾。載酒還相許,重尋水竹居。弦月行應滿,招尋共直廬。
雙堤夾道傍,垂柳復垂楊。攀條知色改,綴絮訝絲長。思婦悲遲暮,征夫望故鄉。一聞清角起,誰不淚沾裳。
昭代培英俊,皇天獨不仁。儒林埋鸑鷟,翰苑失麒麟。青史空遺字,黃麻半掩塵。惟馀忠藎語,分付義方人。
芳心欲似春禽唱,唱也模糊。說也模糊。難試群中有耳無。花含清露風催淚,惜此須臾。趁此須臾。醉倚燈前好侍扶。
從古忠賢困佞邪,區區塵冊費長嗟。讒人肉味知何似,豺虎剛嫌污齒牙。枉尺由來賤直尋,巧機愁殺漢川陰。莫將三四為朝暮,虛攪群狙喜怒心。
瓊樓晴并朝陽阜,海色山光連翠牖。親恩山海同高深,高深更擬親同久。
止酒慚名飲,無人醉阮公。沉冥因道喪,荒宴為途窮。雪喜顏猶白,花憂淚更紅。蜉蝣能幾日,一笑死生同。
四望重重煙霧遮,單車此去向誰家。爭知海國從今后,只對棠梨幾樹花。
摽排甲乙位高低,愛殺山翁手自題。多少黃金教歌舞,落紅空濺雨中泥。
雖是形模不苦爭,汝能傷稼我能鳴。誰知竟有長平禍,玉石填來共一坑。
山城看雨色,畫省憶蘭芳。春日京華遠,江天離思長。疏花開獨樹,新水亂寒塘。游子今何去,聞鶯祇自傷。
有客被褐前,投心自詢寫。自言擅聲名,不謝嬴甘賈。臧否同消滅,誰能窮薪火。酈生無文章,西施整妖冶。胡為空耿介,悲哉君志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