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裝吟 其四
如知道只在人心,造化功夫自可尋。
若說衣巾便為道,堯夫何者敢披襟。
如知道只在人心,造化功夫自可尋。
若說衣巾便為道,堯夫何者敢披襟。
如果明白道其實就在人的內心,那么自然能探尋到創造化育的功夫。要是說穿上特定的衣巾就是有道,那我邵雍(堯夫是邵雍的字)憑什么不敢敞開衣襟呢。
道:這里指某種哲學、道德觀念或真理。
造化功夫:創造化育的本領、方法。
衣巾:特定的服飾裝扮,在古代可能象征某種身份或修行狀態。
堯夫:邵雍的字,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詩人。
邵雍是北宋理學大家,當時社會上可能存在一些人只注重外在形式來標榜自己有道,而忽略了內心的修行。邵雍創作此詩,旨在強調道應從內心去探尋,批判這種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道存在于人心,不應只看外在形式。其特點是用直白語言闡述哲理,在理學詩中具有代表性,對后世思考道德修養有啟發。
庭樹紛紛霰作花,北風吹卷入窗斜。天山積雪無歸路,不是征人不憶家。
紗窗日色曉曚曚,如此江天夜欲風。未省風時還順逆,只今吾意欲從東。
可道非常道。況文章、千秋事業,天荒地老。彩筆昔曾干氣象,入牛渚冥搜犀照。杜叟嘆、江山文藻。燕說郢書成時尚,任黃塵、滾滾斯文掃。讀書種,翁和媼。也難捉筆驅煩惱。況連篇、魯魚亥豕,簡繁紛攪。格律詞章遭冷遇,遑論嵇琴阮嘯。猶不免、時賢竊笑。唐宋詩詞成敝屣,向荒齋、凄寂編殘稿。渾不覺,雞鳴曉。
扶輿穿密竹,度彴過前溪。霽色煙橫野,春聲水繞畦。映山行白鷺,遷木韻黃鸝。客里貪幽事,歸時日已西。
閉門常作老書生,閒與農夫話雨晴。二月曾游靈隱寺,十年不到闔閭城。情長夢里懷琴劍,學富胸中聚甲兵。儗與吾師刊大集,洛陽有紙定風行。
窮隱處兮窟穴自藏。與其隨佞而得志兮。不若從孤竹于首陽。
明月隱天端,疏燈耿夜闌。浮云飛不盡,萬里若為看。暈落鵬霄迥,光生鳳闕寒。誰能天柱上,吾意欲驂鸞。
寂寞桃花出短墻,去年今日感崔郎。銀河牛女情千縷,白露伊人水一方。前路舉棋疑不定,舊游入夢極難忘。等閒識得愁滋味,倚遍欄桿夜漸涼。
城響濤頭入,江昏雨腳斜。
一行行起布青天,只在明沙遠水邊。孤點乍隨如帶墨,數群中斷似殘箋。鶯簧借與填新曲,鳳史煩為記往年。莫道書成借虐燄,江南洲渚有秦煙。
九真方域亦南隅,風雨雖同政化殊。只隔分茅重嶺外,連年粟米貴如珠。
夢蝶幽人骨久寒,流離誰復哭云端。能來海角真癡絕,復典春衫識路難。佛種有緣終莫斷,世間如幻好平觀。送行贈汝真三昧,百八輪珠萬里安。
無復顛狂似少時,逢君猶自說蛾眉。玉堂舊事君休念,兩袖啼痕又送誰。
褰裳望洞庭,眼過天一角。初別未甚愁,別久今始覺。作箋非無筆,寒雁不肯落。蘆花待挐音,怪底北風惡。若人金石心,試命洞庭浪。傳聞下巴陵,瀝酒喜無恙。我行丹楓林,屢騁白蘋望。烏鵲不可嗔,論功當坐上。
盡卻名公下士心,秋官難弟更言深。偶誰如此看吾輩,可見先生教子箴。雁塔慈恩前進士,浙江民瘼舊棠陰。薤歌欲補傷心淚,哀血能無下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