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司寇元美四首 其一
騎箕何日掩煙霞,九地精靈上國華。
筆札漢庭兩司馬,衣冠江左一瑯琊。
學窮丘索三千載,氣奪曹劉幾萬家。
欲放大招遙哭汝,白頭猶自采蘋花。
騎箕何日掩煙霞,九地精靈上國華。
筆札漢庭兩司馬,衣冠江左一瑯琊。
學窮丘索三千載,氣奪曹劉幾萬家。
欲放大招遙哭汝,白頭猶自采蘋花。
你何時像騎箕尾星的古人一樣逝去,隱沒于煙霞之中,你在地下的英靈也是國家的杰出人才。你的文筆可比漢朝的司馬相如和司馬遷,在江南你是如同瑯琊王氏般的風流人物。你學問窮盡了古代的典籍,氣勢超過了曹植、劉楨等眾多文人。我想放聲大哭來遙祭你,可我這白頭之人還在采著蘋花。
騎箕:指人死亡。古人認為人死后靈魂會騎箕尾星上天。
九地:指地下。
筆札漢庭兩司馬:筆札指文章,兩司馬指西漢的司馬相如和司馬遷,他們以文章著稱。
衣冠江左一瑯琊:衣冠指士大夫,江左即江南,瑯琊在東晉時是王氏家族的郡望,這里借指王元美家族的高貴和他本人的風流。
丘索:指《九丘》《八索》,相傳是古書名,這里代指古代典籍。
曹劉:指曹植和劉楨,他們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
大招:指招魂之辭,這里表示遙祭。
采蘋花:蘋是一種水生植物,古代有女子采蘋用于祭祀的習俗,這里可能表示自己孤獨凄涼的狀態。
王司寇元美即王世貞,他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此詩是作者在王世貞去世后所作。明代文學流派眾多,王世貞是后七子的領袖人物,在文壇有極高的地位和影響力。作者與王世貞可能交往密切,對其才華和為人十分欽佩,在其去世后,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此詩來悼念他。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王司寇元美。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高度贊揚了友人的才華和地位。在文學史上,此詩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對文學大家的敬重,從側面反映了明代文壇的情況。
春風藹藹春日暄,肅將王命臨梁園。梁園景物由來勝,開府至今康萬姓。憶昔先公曾此署,余方舞象隨朝暮。風塵荏苒幾經年,秉節重游感慨素。主翁矯矯誇人龍,開閣滿座意豪雄。三生不負盱山斗,五夜尊前肝膈剖。狂呼長嘯發酣馀,傾蓋勞君故非偶。我歌酒倒樽,我醉月傾輪。曾聞嵩岳關賢佐,愿祝君家作甫申。
我來鄱君山水州,山水入眼常遲留。絕境遙通云錦洞,清音下瞰琵琶洲。干越亭前晚風起,湖入鄱陽三百里。曉來一雨洗新秋,身在江東畫圖里。
名士曾書記,之官亦散曹。登樓中夜月,作賦曲江濤。荷葉迎仙棹,薇花灑客袍。知君還北望,離思滿煙皋。
我向船頭泣,人向船頭樂。何以同舟者,都是無離別。
前朝畫史李龍眠,想像流觴曲水邊。四十二人同列坐,茂林修竹尚依然。
故人湖上有高樓,十載清樽續舊游。飛翠窗中仍列岫,片帆天際見歸舟。依然綠樹啼黃鳥,無賴青山笑白頭。不盡阿戎淹戀意,渚云江草兩悠悠。
山束蒼煙細路通,噴泉飛雨灑晴空。真龍豈許尋常見,故作云間飲澗虹。
與客東來欲試茶,倦投松石坐攲斜。暗香一陣連風起,知有薔薇澗底花。
見說相攜霅上耕,連蓑應已出烏程。荒畬初墾功須倍,秋熟雖微稅亦輕。雨后湖舠兼學釣,餉馀堤樹合閒行。山人久有歸農興,猶向千峰夜度兵。
南岳山高雁絕蹤,劇愁云樹隔重重。遙瞻玉輦林中駐,應有瓊妃月下逢。翠袖常依新植竹,蒼髯多笑古喬松。東風陣陣吹衣袂,一縷幽香比麝濃。
月光入戶欲邀吾,驚吾睡眼撫吾須。我不能飲不能辭,杯盤列列小風池。我出月色轉熾烈,云中轉出金橘潔。淡宕依回若有語,又羞語切拖云隔。一盞清瑩非飲酒,如飲月色冰心透。我問月亦解飲否,此夜風清如醇酎。我飲月色汝飲風,翩來起舞萬山松。泠泠露滴疏蛙鼓,流螢簌簌飛衣縷。我漸欲醉倚深梧,月四尋我循西隅。嘲吾帽側足斜傾,故蕩我影入波痕。波中有月黃珠瀉,上下誰真復誰假?我不能辨心茫然,鼾聲漸起涼石罅。開眼月去去已久,一星如月當東掛。
昊天轉時律,大火西南馳。勁商發群籟,白露降嚴威。攬衣起視夜,明月鑒薄帷。翩翩征雁翔,唧唧寒蛩悲。紅蘭委芳采,柏葉亦離披。喬喬千丈松,孤生泰山隈。凝霜裂其膚,層冰斷其柢。摧殘若傾蓋,蒼翠終不移。草木有至性,明哲宜戒哉。
萬重盤鏡曲,云戛馬頭飛。谷雨春芽摘,東風使節歸。吳鄉歌棣萼,梁苑賜朝衣。還念煙霞客,聽鶯獨掩扉。
昔年曾侍朝元殿,虎豹守關龍馭輦。鳳皇在藪麟在郊,濟濟四靈俱入獻。圣皇端拱垂衣裳,大韶擊拊諧宮商。至和感召及群物,鳳儀獸舞爭趨蹌。就中于莬引三子,炳炳文章妥其尾。馴然拜跪伏闌圈,天子見之心亦喜。一從宦轍走西東,幾年不復見汝容。良工筆態巧為此,將汝置之圖畫中。目光射人威百步,意氣揚揚甚虓武。一聲長嘯巖壑間,疑有凄風振林藪。舉頭高為城,掉尾長為旌。生獰雖可畏,猶識子母情。一兒顧其母,一兒跳且舞。一兒當母前,相向得其所。怡怡不見怒與嗔,但覺哺乳恒相親。磨牙吞噬向百獸,乃能骨肉全天真。君不見魏家良將初授鉞,子肉遺之甘飽啜。又不見廣武城頭翁就烹,一杯欲索分其羹。何事人心忍為此,爭如物性仁恩明。更憶弘農施化理,斕斑渡河還負子。胡為倉卒棄吾兒,天豈無知天不畀。人言虎猛,我言虎良,母慈子愛,藹乎一堂。曾參之養閔子孝,對此為君歌慨慷。
我昔聞日觀,想像當雄哉。君今登日觀,真從日邊來。君言日觀高踞山之東,左有天門,右有絕崖。從中突起一片石,不知千丈萬丈,上撥浮云開。扶攜石傍東面坐,但見東方無際畔,盡在莽蒼滄茫間。上不辨穹霄,下不分人寰。八極總一景,焉知別華蠻。忽聞天雞鳴一聲,恍惚紅光射破青冥端。龍宮煆火齊,琢為太陽丸。海波瀲瀲玻璃翻,搏桑翛翛掃三山。衛霞從霧紛斕斑,五彩錯亂多朱殷。龍車不須轂,踆烏不須翰,奮迅升天關。游天衢兮循天環,開辟六合,天尊地卑,萬物出作咸乂安。日觀之日乃如此,亙古不息正天紀。蒼生仰照宣重光,吾能言之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