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羅一峰先生三首
一代文星落兩間,秋云黯黯夜漫漫。孤舟握手人何在,五月來書墨未乾。天地留情須掛劍,江湖去夢已憑棺。千年目擊先生面,還有網常一疏看。
進亦何慚退不疑,一峰蓋世作男兒。暫留翰苑非無地,卻向金牛不盡期。盎壤豈勝今日意,鶯花又展去年詩。婆娑一醉春風酒,尚憶薌城囑別時。
莼鱸一箸尚休官,何處清風有狀元。夢破孤舟看野水,酒醒殘月坐丘園。尋常煙雨春芳歇,三四兒孫玉樹存。流水行云任分付,天無可怨我何言。
一代文星落兩間,秋云黯黯夜漫漫。孤舟握手人何在,五月來書墨未乾。天地留情須掛劍,江湖去夢已憑棺。千年目擊先生面,還有網常一疏看。
進亦何慚退不疑,一峰蓋世作男兒。暫留翰苑非無地,卻向金牛不盡期。盎壤豈勝今日意,鶯花又展去年詩。婆娑一醉春風酒,尚憶薌城囑別時。
莼鱸一箸尚休官,何處清風有狀元。夢破孤舟看野水,酒醒殘月坐丘園。尋常煙雨春芳歇,三四兒孫玉樹存。流水行云任分付,天無可怨我何言。
第一首:一代文壇巨星隕落人間,秋云黯淡,黑夜漫長。曾在孤舟上握手交談的人如今在哪里?五月收到的來信墨跡還未干。天地若有情,我定要像季札掛劍般紀念先生;江湖之夢已伴著先生棺木而去。千年之后若能目睹先生容顏,還有那為綱常而寫的奏疏可看。第二首:進仕不慚愧,退隱不遲疑,一峰先生堪稱蓋世男兒。暫時留在翰苑并非沒有機會,卻前往金牛山再無歸期。如今的心意豈是往昔能比,鶯啼花開又讓人想起去年的詩作。在春風中沉醉一醉,還憶起在薌城先生囑咐分別之時。第三首:有莼鱸美味也不輕易辭官,哪里有像先生這般清風亮節的狀元。夢中孤舟醒來望著野水,酒醒后殘月之下獨坐丘園。尋常的煙雨讓春花凋零,先生三四兒孫如玉樹般留存。就讓一切如流水行云般任其發展,上天無可埋怨,我還能說什么。
文星:指羅一峰在文壇的地位。
掛劍:用季札掛劍的典故,表達對友人的深情與信守承諾。
翰苑:翰林院。
金牛:可能指羅一峰隱居或前往之地。
莼鱸:用張翰因思念家鄉莼羹鱸膾而辭官的典故。
綱常:指封建倫理道德。
羅一峰即羅倫,是明代著名學者、狀元,因直言進諫被貶。他一生剛正不阿,為維護綱常正義不惜得罪權貴。此詩可能創作于羅倫去世后,作者懷著崇敬和悲痛之情寫下這三首挽詩,以紀念這位杰出的人物。
這三首挽詩高度贊揚了羅一峰先生的才華、品格和剛正不阿的精神。通過對其生平事跡和離世場景的描述,展現了先生的高尚形象。在文學史上,這些挽詩體現了當時文人對正義和道德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
四面溪山一望平,煙云縹渺樹青青。黃堂不用良工筆,自有新圖入戶庭。
誰家住宅北山隈,亂后逋人尚未回。惆悵門前是官道,臨風一樹杏花開。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須看竹有筠,與松相表里。
相思繞遍天涯路。相思不識行人處。多病怕逢春。那堪春正深。日高梳洗懶。鸞鏡香塵掩。雙鬢綠鬔松。一簾花信風。
春煙自碧秋霜白。昔年曾是江南客。從此抱離憂。多情豈自由。世情休念亂。萬里飄流遠。仍有醉如泥。三年問訊遲。
掩關麾俗子,裂網禁畦丁。臺下魚相賀,溪邊人獨醒。
桃李摧殘風雨春,天孫河鼓隔天津。主恩不與妍華盡,何限人間失意人。
天南多蚌蛤,光曬九秋時。龍女珠應足,鮫人泣莫悲。珊瑚紅尚淺,翡翠碧方滋。乳待張蒼飲,殷勤大耋期。
笑殺山陰王子猷,凌兢雪夜泛扁舟。地爐滿著松明火,芋栗香中酒一甌。
得陪騶從出城游,況愛煙嵐向晚收。楊子何心能頌莽,仲宣無計且依劉。林間鳥并鵑聲急,云里江分燕尾流。酒量近來因病減,令人苦憶醉鄉侯。
松菊荒廬舊徑微,朱衣今喜謝朝扉。聽聲謬曳尚書履,儤直叨承學士闈。抱葉流螢紛吐焰,驚枝宿鳥暝爭飛。長镵歸去豈無計,黃獨山中秋正肥。
幾千里地香粳綠,百億條溪高柳青。簇簇人煙富雞犬,太平原野喜初經。
岧峣天玉峰,高出南斗上。自昔采靈芝,托身此蕭爽。掃石青云生,鳴琴答泉響。已趨金門直,猶結丹霞想。
茫茫誰識鹿門公,澹泊慚予臭味同。仙桂有香聯甲乙,老梅無語任霜風。一生顏巷情終適,千首杜詩心獨雄。海外是非渾孟浪,等閑都入笑談中。
碧桃花落杏花鮮,綠樹鶯啼二月天。白發先生眠未起,鷓鴣飛上釣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