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享太廟樂章:大明舞
赤精亂德,四海困窮。
黃旗舉義,三靈會同。
早望春雨,云披大風。
溥天來祭,高祖之功。
赤精亂德,四海困窮。
黃旗舉義,三靈會同。
早望春雨,云披大風。
溥天來祭,高祖之功。
赤帝子的德行混亂,天下百姓陷入困苦貧窮。黃旗高舉起義的旗幟,天地人三才之靈一同響應。百姓早就盼望春雨降臨,云起如同大風刮起。普天下的人都來祭祀,這是高祖的功勞。
赤精:指赤帝子,傳說漢高祖斬白蛇起義,稱自己是赤帝子斬白帝子,這里借指混亂的德行。
黃旗舉義:指唐朝起義,黃旗象征唐朝。
三靈:指天、地、人。
溥天:普天下。
此詩是唐朝祭祀太廟時演奏的樂章。唐朝建立后,為了彰顯開國皇帝高祖李淵的功績,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感恩,創作了這類祭祀樂章,用于太廟祭祀等重大儀式。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高祖李淵推翻舊朝、建立唐朝的功績。其特點是氣勢雄渾,語言莊重,在唐朝祭祀文化中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唐朝祭祀禮儀和文化的重要資料。
八月尚徂暑,白露未為霜。云物結蒸郁,雨勢恣淋浪。江水競飛溢,螭龍爭回翔。金樞浴大明,此夜不可望。極目觀冥漲,天際何微茫!直恨非西風,吹我到扶桑。
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紀窮通聚散三。老去何妨從笑傲,病來看欲懶朝參。離腸似線常憂斷,世態如湯不可探。珍重加餐省思慮,時時斟酒壓山嵐。
紛紛紅綠委黃塵,入眼瑯玕秀逼人。勁操不隨霜雪改,行臺長占四時春。
一檄期分兩國憂,長纓不到越王頭。玉虹醉吸金陵月,玄鶴孤游赤壁秋。漠北蘇卿重回首,天南王粲幾登樓。飛書寄與平南將,早放樓船下益州。
杖屨湖山外,悠然與世違。水邊延月上,巖際待云歸。隨鹿過樵徑,看鷗到釣磯。只今瞻畫像,猶想挹清輝。
沆瀣壇邊月影寒,朝元多戴蘚花冠。俗人或問長生事,教看西風一灶丹。
遠役逢年暮,危途感命輕。長河蟠地險,積雪與天平。逆旅悲今古,浮云是利名。昔聞高蹈者,被褐偃柴荊。
五更里,瞥看斗杓無差缺。正合天心斡運,堪作上天喉舌。向中央也,玉花結。捉得清虛這回決。便永永除生滅。此個自在逍遙,唯予獨會拈捻。害風兒,怎生說。
老農呼婦呼孫子,齊上溝車踏河水。浪走源頭雪霰飛,天翻腳底風雷起。颯颯昆明龍蛻骨,宛宛常山蛇顧尾。倏爾盈科嘆水哉,激之過顙由人耳。吼聲??河伯怒,苗色芃芃田畯喜。阿香滴瓢苦瑟縮,鮫人泣綃無尺咫。蘇枯辛活莊子鮒,騰空如化琴高鯉。東村桔槔不亦勞,西鄰轆轤安足擬。忘機卻笑抱甕夫,巧制端從斲輪氏。天心普順固無邊,人力強為終有已。欲令田野息愁嘆,要在廟堂能燮理。五風十雨歲穰穰,棄置溝車如敝屣。
半生跡未歷江湖,辟地東郊旋剪蕪。結屋池邊塵自少,蒔梅窗外俗全無。偶來啜茗謝良友,不肯趨時愧腐儒。卻笑一寒難措手,欲裨短褐拆天吳。
留發不披緇,行藏眾所疑。慧因聞道早,壯悔出家遲。果以今生滿,僧應夙世為。懸知他日遇,改卻舊須眉。
錦袍玉帶賦歸農,竹杖芒鞋伴一翁。風月乾坤隨處是,江湖廊廟此心同。閒招海鶴階前舞,笑看晨霞水際紅。爭向盛時誇勇退,不知身在急流中。
夜泊淮陰城,蚤向淮南路。理棹逢西風,猖狂恣號怒。清河千里中,東風日相誤。祈此一日風,終竟不可遇。蒼天豈有心,莫可詰其故。但看北去舟,凌風如飛渡。翻為去人快,頓忘吾所務。淼淼湖披深,今日何可渡?
花間乳鹿笑相迎,拄杖穿花導鹿行。六子子孫俱宦達,三山山水亦聰明。論詩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帶得門人也仙骨,年年來此賀長生。
風前無數翠鸞翔,粉籜初翻細細香。公暇留題詩滿幅,后人應比召公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