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木沁口占二首 其一
萬山濯濯色蒼涼,
滿目風沙道路長。
半郭田廬環活水,
一叢林樹帶斜陽。
火州城近春方暖,
玉塞人來鬢易霜。
塊壘填胸何處吐,
側身天地兩茫茫。
萬山濯濯色蒼涼,
滿目風沙道路長。
半郭田廬環活水,
一叢林樹帶斜陽。
火州城近春方暖,
玉塞人來鬢易霜。
塊壘填胸何處吐,
側身天地兩茫茫。
群山光禿一片,顏色蒼涼;滿眼風沙,道路漫長。半城的田舍環繞著活水,一叢林樹披著斜陽。靠近火州城,春天才顯得溫暖;從玉門關來的人,鬢發容易變白。心中的郁悶向何處傾訴?置身天地間,只覺一片迷茫。
濯濯(zhuó zhuó):光禿無草木的樣子。
郭:外城,此處代指城鎮。
火州:唐代稱高昌(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為火州,因氣候炎熱得名。
玉塞:玉門關,古代邊塞重要關隘,此處代指邊塞。
塊壘:比喻心中郁積的不平或煩悶之氣。
側身:置身、處于某種境地。
連木沁(今新疆鄯善境內)為清代西北邊塞要地。此詩或為詩人途經此地時所作,反映了清代邊疆行旅的艱辛、邊塞自然環境的荒涼,以及詩人作為旅人的獨特心境。
此詩為清代邊塞紀行之作,通過描繪連木沁一帶的荒涼景色與行旅感受,展現了邊疆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貌,表達了詩人對邊地的感慨及內心的孤寂。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清代邊塞詩的典型代表。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歸禽響暝,隔斷南枝徑。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隨波賺殺魚兒,浮萍乍滿清池。誰信碧云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蓮花蓮葉柳塘西,疏雨疏風斜照低。 竹籜冠輕容雪鬢,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飲雙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擬孤山閑放鶴,鵓鳩恰恰向人啼。
夢斷池塘驚乍曉。百舌無端,故作枝頭鬧。報道不禁寒料峭。未教舒展閑花草。 盡日簾垂人不到。老去情疏,底事傷春瘦。相對一樽歸計早。玉山不減巫山好。
風卷平沙日欲曛,狼煙遙認犬羊群。 李陵一戰無歸日,望斷胡天哭塞云。 良人平昔逐蕃渾,力戰輕行出塞門。 從此不歸成萬古,空留賤妾怨黃昏。
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遮莫冬冬動,須傾滿滿杯。金吾如借問,但道玉山頹。
落日水亭靜,藕葉勝花香。時賢飛蓋,松間喝道挾胡床。暑氣林深不受,山色晚來逾好,頓覺酒尊涼。妙語發天籟,幽眇亦張皇。射者中,弈者勝,興悠長。佳人雪藕,更調冰水賽寒漿。驚餌游魚深逝,帶箭山禽高舉,此話要商量。溪上采菱女,三五傍垂楊。
田舍爐頭語。便如何學得,三變美成家數。村酒三杯狂興發,拔劍偶然起舞。只麼也、迎寒送暑。待草萬言書上闕,似憂端、倚柱東鄰女。卿相事,未易許。漁歌且和芙蓉渚。又何須、淫辭媟語,訶風詆雨。勸人生、且隨緣分,分外一毫莫取。那富貴、由天付與。身蹈危機猶不覺,如布衣、自在都無阻。空博得,雪千縷。
常將公道選群生,猶被春闈屈重名。文柄久持殊歲紀, 恩門三啟動寰瀛。云霄幸接鴛鸞盛,變化欣同草木榮。 乍得陽和如細柳,參差長近亞夫營。
舊日園林殘夢里,空庭閑步徘徊。雨干新綠遍蒼苔。落花驚鳥去,飛絮滾愁來。 探得春回春已暮,枝頭累累青梅。年光一瞬最堪哀。浮云隨逝水,殘照上荒臺。
祖龍開國盡遐荒,廟建唐堯鎮此邦。山卷白云朝帝座, 林疏紅日列仙幢。巍巍圣跡陵松嶠,蕩蕩恩波洽桂江。 瞻仰威靈共回首,紫霞深處鎖軒窗。
直上倚天樓。懷哉古楚州。黃河水、依舊東流。千古興亡多少事,分付與、白頭鷗。 祖逖與留侯。二公今在不。眉上、莫帶星愁。笑拍危闌歌短闋,翁醉矣,且歸休。
二十四橋明月好,暮年方到揚州。鶴飛仙去總成休。襄陽風笛急,何事付悠悠。 幾闋平山堂上酒,夕陽還照邊樓。不堪風景事回頭。淮南新棗熟,應不說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