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荻垣所繪風晴雨雪斗方圖四首 其二
云樹連山霧不消,
陂塘水漲欲平橋。
聲聲布谷鄉村遍,
新雨一犁正插苗。
云樹連山霧不消,
陂塘水漲欲平橋。
聲聲布谷鄉村遍,
新雨一犁正插苗。
云霧籠罩著連綿的山巒和樹木,久久不散,池塘里的水漲起來快要和橋面平齊了。布谷鳥的叫聲響徹鄉村各處,剛下過雨,正是用犁翻地插秧苗的好時候。
陂塘:池塘。
布谷:鳥名,即杜鵑,其叫聲似提醒人們播種。
一犁:形容雨水充足,正好夠翻耕土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詩人在鄉村看到雨后農忙景象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農業生產有序進行的時期,詩人身處鄉村,被眼前的田園風光和農忙場景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雨后農忙的景象,突出了鄉村生活的生機與活力。其特點是畫面感強,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地記錄了當時的鄉村生活風貌。
晝漏如今天共永,壽辰于此數難量。
三千花實桃猶小,五日春秋木未長。
羲宅巧占堯火正,娥宮新學羿弦張。
兩輪朝暮無窮照,可怕金烏玉兔忙。
將軍嶺下見文豐,如入桃源路始通。
雞犬人民有生意,田園池館類華風。
柘林亹亹圍深碧,荊樹霏霏脫晚紅。
更想書堂翠微里,聞將雜字教兒童。
汗青久別如山歷,頭白重分似斗城。
靜著易林師子貢,共評詩品得鐘嶸。
忽驚蒙水新銜寵,恍憶巴山舊印榮。
翠幕紅燈莫相問,風流何似十年情。
舉坐且停酒,聽我歌遠游。遠游何所至,咫尺視九州。
九州何茫茫,環海以為疆。上有孤鳳翔,下有神駒驤。
孰能不憚遠,為我游其方。為子奉尊酒,擊鋏歌慨慷。
送子臨大路,寒日為無光。悲風來遠壑,執手空徊徨。
問子何所之,行矣戒關梁。世路百險艱,出門始憂傷。
東征憂旸谷,西游畏羊腸。南轅犯癘毒,北駕風裂裳。
愿子馳堅車,躐險摧其剛。峩峩既不支,瑣瑣誰能當。
朝登南極道,暮宿臨太行。睥睨即萬里,超忽凌八荒。
無為蹩躠者,終日守空堂。
開門驚怪雪交加,亂落橫飛詎有涯。
密竹不妨呈勁節,早梅何處覓殘花。
山陰客子須乘興,洛下先生想臥家。
病廢杯觴寒至骨,哦詩無復更豪夸。
休暇曹事簡,登高恣窺臨。
徜徉偶此地,曠望披塵襟。
落日瞰遠郊,暮色生寒陰。
歡娛未云已,更欲窮幽尋。
行披茂樹盡,豁見滄溟深。
恨無雙飛翼,往詣蓬山岑。
忽忽時序改,白日藏光輝。
重陰潤九野,小雨紛微微。
蒼山寒氣深,高林霜葉稀。
田家秋成意,落落乖所期。
曠望獨興懷,戚戚愁寒饑。
事至當復遣,且掩荒園扉。
沉沉新秋夜,涼月滿荊扉。
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暉。
中林竹樹映,踈星河漢稀。
此夕情無限,故園何日歸。
白鹿人先去,西坡事又非。
客情何所向,老淚不禁揮。
日短輀車急,山寒冢未腓。
猶聞辭楚辟,來救越民饑。
劍閣重來日,瀛洲僅閱旬。
一從充保傅,五見易冬春。
作圣工夫久,膺圖歲月新。
九重深悼處,早晚付經綸。
八千堯歷畀秋春,萬里嵩高下甫申。
兒女只今多似櫛,弟兄他日老于親。
共夸戲彩隨鳩杖,不羨橫撾倚鳳宸。
看取天臺游觀主,前銜虛作漢朝臣。
枯疎寒影變豐龐,的皪冰肌染沁黃。
難免世人梔蠟議,頼憑天骨蕙蘭香。
情知不作和羹計,老去誰能弄粉妝。
卻笑南枝心未死,壽陽新額小紅裳。
生意斷無幾,死灰難復然。
世方尊臘臘,吾亦夢先邊。
江水青無地,巖云白似天。
短蓑將鬢發,聽唱謝郎船。
十年無事書生病,一日談兵志士忙。
虜退便收前印綬,秋來仍著戰衣裳。
天寒白兆腥風起,月黑黃陂燐火光。
試問蘄州陳大著,幾多流血浸沙場。
秋風蕭爽天氣涼,此日何日升斯堂。
堂中老人壽而康,紅顏綠鬢雙瞳方。
家貧兒癡但深藏,五年不出門庭荒。
灶陘十日九不煬,豈辦甘脆陳壺觴。
低頭包羞汗如漿,老人此心久已忘。
一笑謂汝庸何傷,人間榮耀豈可常。
惟有道義思無疆,勉勵汝節彌堅剛。
熹前再拜謝阿娘,自古作善天降祥。
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萊母子俱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