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其五
分利日以眾,生利口以微。往在承平日,已有人滿疑。
客從故鄉來,欲語先涕洟。小民勤四體,未贍八口饑。
兵火所摧殘,敲剝及膏脂。重以災疫繼,道路皆積尸。
回視顯宦輩,累累擁金貲。富者力兼并,貧者無立錐。
物窮有必反,勿謂彼蚩蚩。吾亦游食徒,內愧當語誰。
一飯無兼味,一缊無余衣。且辦一身瘠,敢問天下肥。
分利日以眾,生利口以微。往在承平日,已有人滿疑。
客從故鄉來,欲語先涕洟。小民勤四體,未贍八口饑。
兵火所摧殘,敲剝及膏脂。重以災疫繼,道路皆積尸。
回視顯宦輩,累累擁金貲。富者力兼并,貧者無立錐。
物窮有必反,勿謂彼蚩蚩。吾亦游食徒,內愧當語誰。
一飯無兼味,一缊無余衣。且辦一身瘠,敢問天下肥。
獲利的人日益增多,創造財富的人卻日益減少。過去在太平盛世時,就已經有人口過剩的疑慮。客人從故鄉來,想說話先哭泣。百姓辛勤勞作,卻養不活一家八口。戰火摧殘,又遭官府剝削。再加上災疫不斷,路上堆滿尸體。回頭看那些高官,個個腰纏萬貫。富人強力兼并土地,窮人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事物到了極端就會向相反方向發展,不要以為那些百姓愚昧無知。我也是靠別人養活的人,內心愧疚又能對誰說呢。一頓飯沒有兩種菜肴,一件棉衣之外沒有多余衣服。只能顧好自己的瘦弱之軀,哪敢去問天下是否富足。
分利:指不從事生產而分享利益的人。
生利:指從事生產創造財富的人。
涕洟(tì yí):哭泣流淚。
四體:指人的四肢,這里指辛勤勞作。
贍(shàn):供養。
敲剝:指官府的剝削。
膏脂:比喻百姓的財富。
金貲(zī):錢財。
蚩蚩(chī chī):無知的樣子。
缊(yùn):舊絮,這里指棉衣。
此詩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可能經歷了戰亂、災疫等,社會矛盾尖銳,貧富差距巨大。詩人目睹百姓的悲慘生活和社會的種種不公,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揭露社會貧富不均、百姓困苦的現實。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寫實性強。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社會價值。
小窗寒燭夜,結紐綴郎襟。不結尋常紐,結郎長遠心。
二月春華滿鳳城,萬家楊柳共愁生。烽高紫塞愁都護,詔下甘泉議北征。昨日羈縻胡市馬,西風蕭瑟漢臣纓。瓊衣玉札殊恩澤,早把勛勞荅圣明。
舍人楚楚好容儀,玉立清朝白玉墀。紫袖窄衫花萼繞,黃金小帶荔枝垂。綵旗拂柳春班卷,宮漏穿花午仗移。朝罷太平無事日,芙蓉葉上好題詩。
蕭瑟泓渟勝轉饒,華池一鏡隱岧峣。青蓮色借青天近,玉乳寒分玉洞遙。樹底流云停客榼,竹間涼思滿僧寮。但容陶令無妨酒,入社籃輿可待招。
送客都門道,旗亭酒一樽。雨馀芳草合,風定落花繁。曉樹連云暗,春江帶雨渾。明朝定相憶,遙望一銷魂。
山齋春欲盡,上客到羊求。對月休愁思,看山且醉游。蟻封知是夢,駒隙信如流。不見芄蘭侶,辭官已白頭。
僻壤居偏樂,幽懷老自添。鍊丹溫候火,丸藥捲風簾。雨過魚蝦美,春來筍蕨甜。長年無一事,治世等黃炎。
夜來月色臨窗靜,離愁歷亂如花影。舊約指薔薇,薔薇開幾回。更闌春袖冷,獨自沈沈等。縷縷篆煙長,燒殘心字香。
世運有污隆,代謝由一氣。人身囿其中,草木共榮悴。奈何桃李花,顏色圖久媚。所以特達人,每灑英雄淚。百年未足憑,千載當可覬。
亂棘荒榛莽渺深,時艱頻襲未枯心。匆匆日影來還去,唧唧蟲聲古又今。月白千峰寒獸吼,燈紅一壁倦人吟。起行仄徑徘徊久,夜色沉沉諸景森。
山衲經寒補雜繒,白云高寺遍尋登。法身已見浮來佛,宗旨曾傳化去僧。歸過江城誰施飯,定依舊院自懸燈。明朝應恨千峰阻,欲問楞伽已不能。
春暮花寒玉樹庭,詩心因病暫無靈。憶君疑中金鰲蠱,何用尋常本草經。
樛木陰正繁,采蘋人已遠。空馀桃李花,不辨春深淺。憶昔菟裘成,君子懸輿返。久勞欣共逸,相對日三飯。雜佩出房清,朱弦送聲緩。每憐尊酒深,未覺年華晚。兒女情所鐘,垂老尤繾綣。死喪忽相繼,肝腸成寸斷。一疾遂不支,百年何曾滿。皓首失同心,老淚盈雙眼。翩翩丹旐揚,望望牛眠坂。慘淡悲風生,凄涼蒿里挽。玄堂閟周翣,貞石蟠秦篆。冠帔不俱藏,春秋時一展。
老年于世百無與,待盡光陰而已耳。佳時令節或難忘,有酒還隨大家喜。一時過去少一時,打算百年能得幾。滿前童丱倏突弁,少者如斯老何恃。去年中秋月在城,白璧團團酒波里。今年中秋月在家,買酒邀賓走兒子。云漫天黑月失色,老子之興殊敗矣。老子非月能萬古,暫借一光何足鄙。中秋失月不中秋,人固無聊月當恥。常時有月我無酒,有酒呼月今不起。有無無有兩難謀,要是天公忌全美。世途茫茫寓萬事,顛之倒之亦如此。眼中屠販卻封侯,意外詩書多餓死。便從一月觀萬變,何敢容心必其理。感深坐久欲添衣,風急秋高月如水。
霜落平原百草乾,出門何處望朝端。山林白發相逢晚,風雪滄江欲別難。使命豈辭行地遠,圣恩還復與天寬。群公定問君家世,能為蒼生遠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