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王太古見寄
江南雙鯉入春潮,客寄梁溪隱更招。
都講每從支遁坐,賃舂猶在伯通橋。
椷來白雪歌難和,夢去青山路已遙。
強欲報君無尺素,橘洲空自老漁樵。
江南雙鯉入春潮,客寄梁溪隱更招。
都講每從支遁坐,賃舂猶在伯通橋。
椷來白雪歌難和,夢去青山路已遙。
強欲報君無尺素,橘洲空自老漁樵。
春天的潮水中,從江南寄來了書信,我客居梁溪,又收到了友人隱居的邀約。我常像弟子陪坐支遁一樣與友人相處,也曾如梁鴻賃舂那樣生活。你寄來高雅的詩作我難以酬和,夢中想去青山卻路途遙遠。我想回信卻無書信可寄,只能看著橘洲上的漁樵漸漸老去。
江南雙鯉:指書信,古人有“魚傳尺素”之說。
都講:原指佛教中講解經義的人,這里指陪坐之人。支遁:東晉高僧。
賃舂:受雇為人舂米,東漢梁鴻曾賃舂于吳下。伯通橋:借指梁鴻賃舂之地。
椷(jiān):同“緘”,書信。白雪:指高雅的詩作。
尺素:指書信。
橘洲: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客居梁溪時,友人王太古寄詩相邀,詩人遂作此詩回應。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處于一種客居的狀態,對隱居生活有所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回應友人邀約,表達對友人的情誼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悠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世界。
大雪人跡絕,衡門閉不知。
寒城悲角迥,幽谷曉雞遲。
歲月去如失,窮通默自知。
但知飽寢飯,天道兩無私。
烈日三萬里,所至壞金石。
嗟哉庭中草,獨不改佳色。
日中雖暫萎,晨露發鮮碧。
深根通九地,變化有微測。
應知一氣移,不得常炎赫。
午枕消暗永,春裘御曉清。
砌紅多近采,園綠有深鳴。
窗破斜光入,爐消斷碧橫。
白頭為吏苦,高臥笑浮生。
瀟灑倪夫子,新城面北堂。
庭前無獄訟,客至有壺觴。
晝靜塵埃絕,春余花草香。
為君題素壁,容我醉中狂。
吳楚封疆接,東南澤國寬。
江流秋日盡,山對暮云閑。
囊有離騷賦,頭余騎省斑。
前秋聊把酒,一笑且開筵。
治疾弭靈藥,爽然疾有瘳。
因茲涉方書,仙圣或可求。
豈疾乃可治,而生不可留。
吾將飛五金,息駕于蓬丘。
謂春正無情,乃發桃與李。
若真有知者,風惡折蘭芷。
是非一無與,任物自生死。
德之固已愚,怨者亦豈理。
有圃畏不蕃,有田憂不美。
吾環堵蕭然,于何生慍喜。
夜醉朝未醒,披衣步南堂。折彼曉樹花,嗅此凝露香。
好鳥鳴我林,聲如韻風篁。娟娟屋外杏,顧我如窺墻。
物色豈不好,人情獨何傷。思我二三子,各限天一方。
無鬐不可游,無羽不可翔。耿耿千里心,箕昴互相望。
結交古所重,義合不能忘。離別可奈何,還歸舉予觴。
驅童晨摘承露花,薦以玉盤濡井華。
誰云離本即憔悴,持玩入手意有加。
為之致酒就幾案,影落酒底杯浮葩。
平生看花常不足,肯使容易親塵沙。
閑官無吏課,未午省中歸。
端居屬微疾,偃臥度秋輝。
書帙紛幾席,減谷亦清羸。
庭花敗風雨,晚蝶弄余姿。
懷公天津語,夢起江湖思。
高秋挾健櫓,一與水神嬉。
上去觸檣閾,奮飛有縶維。
令人慚髀肉,消盡定何為。
五嶺天南極,扁舟到幾時。
山川故國遠,猿鳥異鄉悲。
書史傳家舊,功名及壯期。
相攜有佳客,莫負錦囊時。
冉冉春將老,悠悠晝掩關。
鳩鳴高柳暗,雨細廣庭閑。
塵榻談無客,風簾望有山。
啣泥新燕子,一一及時還。
綠野望不極,登臨引興長。
憑高延澤國,搔首對風光。
乍出鶯貪柳,新歸燕揀梁。
欣欣物華好,吾亦引清觴。
臘云寒不動,殘歲轉蕭條。
雪意千山靜,天形一雁高。
冰留簷舊滴,紅到杏新梢。
寂寞群兒笑,因文更解嘲。
春風揚塵春日白,衡門向城人寂寂。
淮陽三月桃李時,街頭時有賣花兒。
老人臥穩起常晚,欲強出游心獨懶。
一尊美酒酬芳菲,老大不及年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