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其一 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
柳外雙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難留。大江旁畔老諸侯。舉觴仍氣概,覓句更風流。
遲暮不堪容易別,溪聲為寫離愁。自從今日轉船頭。他時扶杖叟,獨立向滄洲。
柳外雙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難留。大江旁畔老諸侯。舉觴仍氣概,覓句更風流。
遲暮不堪容易別,溪聲為寫離愁。自從今日轉船頭。他時扶杖叟,獨立向滄洲。
柳樹外面,斜照著夕陽的雙旌下,友人匆匆要走,留也留不住。江邊的老郡守為他餞行。舉起酒杯時氣概不凡,吟詩時更是瀟灑風流。人到暮年,實在不忍輕易離別,溪聲仿佛也在傾訴著離愁。從今天友人掉轉船頭離去。日后我這拄著拐杖的老頭,會獨自佇立在江邊。
雙旌:唐制,節度使儀仗有雙旌雙節。此處借指王景源。
老諸侯:指餞別王景源的地方官。
舉觴:舉杯。
遲暮:指晚年。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處。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王景源要前往臨江軍任職,詞人與之分別,在送別時寫下此詞,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情。
這首詞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表達細膩。它展現了詞人在送別時的復雜情感,在送別詞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秋風拂庭梧,有客遠行邁。行邁將何之,家林稍云外。向與父母別,來敘兄弟愛。褰裳上中條,秋河方迅快。握手復幾時,良會止一再。華筵接高論,芳德曳蘭佩。歸計何匆匆,令人增永嘅。郊園秋氣薄,征驂方載路。送客上中條,執手話離素。搖搖千里心,竟以親愛故。高亭多秋風,假道繁曉露。念子遠行邁,空山日將暮。搔首望江南,高林起煙霧。中秋明月低,疋馬獨南歸。雨館蟲聲切,霜皋樹影稀。云開鴻雁過,沙暖鹡鸰飛。想到江南日,高堂戲綵衣。
鈍質生來故不奇,科名官位總逾涯。若人剛好投閒地,猶費夕郎夜草辭。
道人習性似鳩偏,半世無家半住船。書畫捲來剛一束,愁風愁雨過年年。
泰道轉初陽,生朝遇履長。周南歌福祿,漢史志循良。好雨關農喜,東風卜歲穰。君侯多種德,何異古桐鄉。
筆底煙籠萬仞山。水自潺潺。鳩自關關。紅搖杏影翠生瀾。杯酒心閒。斗室春寬。鯨吸長虹客盡歡。嫩韭堆盤。醉眼憑欄。一天云靄釀微寒。夢被花瞞。淚為誰彈。
天宇綠無云,遲日江山如繡。是日輕衫團扇,笑折花相授。南山之北北山南,星鳥尚依舊。誰在松風高臥,作嵩陽春晝。
長河悠悠去無極,百齡同此可嘆息。秋風白露沾人衣,壯心凋落奪顏色。少年出門將訴誰,川無梁兮路無岐。一聞陌上苦寒奏,使我佇立驚且悲。君今得意厭粱肉,豈復念我貧賤時。海風蕭蕭天雨霜,窮愁獨坐夜何長?驅車舊憶太行險,始知游子悲故鄉。美人相思隔天闕,長望云端不可越。手持瑯玕欲有贈,愛而不見心斷絕。南山峨峨白石爛,碧海之波浩漫漫。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八月九月風氣肅,白波如山楚天綠。蒼蒼夜色入蘆花,船泊中流燃楚竹。夜半起坐寒颼颼,遙見驚飛雙白鷗。鱸鲙莼羹入我夢,扁舟去趁三吳秋。
明月照高閣,綵女褰羅幕。歌舞臨碧云,簫聲沸珠箔。青鸞臨南海,天上雙白鶴。萬里齊翼飛,意求君門樂。玉霄九重閉,金鎖夜不開。兩翅自無力,愁鳴云外來。態深入空貴,世屈無良媒。俛仰顧中禁,東飛白玉臺。
萬點寒鴉噪野煙,保州城上夕陽天。道傍苔碣麒麟臥,知是誰家舊墓田。
漁唱雜樵謳,茶鐺繼酒甌。醒吹云外笛,醉掉月中舟。潮駕千尋浪,風生兩岸秋。古今多少事,睡醒蓼花洲。
赤日黃塵奈暑何,郊園惟此綠陰多。四窗瀟灑馀桃李,一徑縈紆繞薜蘿。地主盤餐饒楚味,野人絲竹尚燕歌。斜陽欲忘歸途遠,十里新堤帶玉河。
年時好,最憶是初秋。清露沾衣尋絡緯,碧筠引蔓護牽牛。陳夢恁悠悠。
夢憶湘江路渺漫,鷓鴣啼處碧云寒。澹煙疏雨孤舟晚,曾記推蓬醉后看。
不顧冬殘自在妍,笑將疏影弄嬋娟。小軒不用垂簾幕,我醉花香自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