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二首 其二
東鄰有賢女,膏沐不加御。
朝惟躬奉養,莫且趣機杼。
曰賢嫁何晚,政坐一貧故。
誰能幣聘之,此女非傲婦。
東鄰有賢女,膏沐不加御。
朝惟躬奉養,莫且趣機杼。
曰賢嫁何晚,政坐一貧故。
誰能幣聘之,此女非傲婦。
東邊鄰居家有位賢良的女子,連潤發的油脂都不使用。早上只一心侍奉贍養家人,晚上還趕忙去織布。都說她這么賢良為何嫁得晚,正是因為家境貧寒的緣故。誰能備下聘禮迎娶她,這女子并非傲慢之人。
膏沐:潤發的油脂。御:使用。
躬:親自。奉養:侍奉贍養。
莫:同‘暮’,晚上。趣:通‘促’,趕忙。機杼:織布機,這里指織布。
政:通‘正’。坐:因為。
幣聘:備禮聘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重財輕德的風氣,有才德的女子可能因家境貧寒而難以找到合適歸宿,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同情賢女因貧難嫁,突出特點是通過平實敘述展現社會現象。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婚姻觀念,有一定現實意義。
冰雪消融萬木晞,商量正好典寒衣。
天心不放花開早,土脈初添雨后肥。
山客分蘭蓑半掩,船娘乘渡槳雙飛。
莫愁一夜驚殘夢,已隔重簾況細霏。
綠竹漫山元積玉,
青苔滿地又流錢。
個般也怕難消受,
日炷爐薰答上天。
江邊醉長官,昔慕陶彭澤。
未賦歸去來,于今有慚色。
落帆去陟飛來寺,
半日聽泉亦夙因。
不為歸舟寧有此,
溪山何負退休人。
聞說身依蓮社,
坐蒙敕賜薌林。
五老與公為六,
何須詩酒棋琴。
二圣榮褒為一門,千官兩府羨殊恩。
天平功德先公墓,待詔丹青上相孫。
獨樂誰知孤憤寓,乘桴猶見壯心存。
橫流君子從來貴,述祖詩篇告后昆。
客路不歸秋又晚,孤舟日暮行遲。綠潭紅樹影參差。荒城臨古渡,驚月練梳枝。
隔年擬待春消息,花開花謝相思。莫愁還自有愁時。寸心言不盡,一種亂如絲。
好去出門休落淚,津頭日日人行。晚添山雨作江聲。幾回驚妾夢,十里斷孤城。
總然一夜風吹去,秋河悵望平明。多情卻恨似無情。空馀庭草色,不遣柳條青。
聞折海棠看更撚,前歡休更思量。小釵橫戴一枝芳。野蕪平似剪,鸞鏡掩休妝。
畫堂昨夜西風過,銀蟾影掛瀟湘。欲憑危檻恨偏長。羅帷愁獨入,紅蠟淚飄香。
因想玉郎何處去,渡頭三兩人家。但憑魂夢訪天涯。愁勻紅粉淚,簾捲玉鉤斜。
一餉憑闌人不見,芙蓉苑里看花。閑池初涸草侵沙。金盤珠露滴,山掩小屏霞。
風里落花誰是主,江潭春草萋萋。嚴妝初罷囀黃鸝。似應知妾恨,更與盡情啼。
終是疏狂留不住,與郎終日東西。門前楊柳綠陰齊。征帆何處客,惆悵暮云迷。
一鳥破寒綠,秋意閑如客。
朝日明林端,霜葉自修飾。
嶺下亂水分,山根孤煙直。
默默遠游子,搖搖去何極。
悲哉為情,風日高寒,忽已深秋。見繞籬隙地,草生卷耳,近墻修竹,蔓引牽牛。草木無知,詩篇有恨,半是凄涼半是愁。誰慰我,有囊中蜀錦,匣里吳鉤。
豪時弦索歌喉。聽家樂、相期醉未休。喜一天星斗,中元佳節,千林紅紫,九日尋游。荷蓋猶擎,菊英方綻,身在林泉興自幽。徘徊處,稱葛巾野服,不羨輕裘。
尋詩竟日只無題,
書卷都拋旋旋迷。
如此長天翻不讀,
可知不及漢征西。
薄晚初沾灑,清晨更慘悽。
魚寒拋餌去,鴉濕就檐棲。
幽澗濺濺溜,長堤淺淺泥。
一杯持自賀,吾事在鋤犁。
白蘋汀是舊家鄉,
歸興蘭舟泛渺茫。
日暮沙禽啼欲斷,
不知誰在碧云房。
求圖對峙抗西東,
天下強權屬兩雄。
藉重平和堅誓約,
萬邦齊頌息兵戎。
石門斜日柳波煙,釣得槎頭縮項鳊。小港溪橋沽酒去,大通漁火枕蓑眠。
山腰系帶朝收網,水面生皴夜纜船。羨爾浮家識風雨,自傷留滯一年年。
通津津口釣魚還,十里澄潭兩岸山。風便送歸楊柳渡,月明留醉荔枝灣。
滄桑閱盡須眉古,波浪經多夢寐閒。閒對白鵝搔白發,與君同寄水云間。
沙角潮平地軸寬,多君浪跡勝嚴灘。鵝潭倒影涵山郭,鷗侶將雛近釣竿。
煙雨南來云漠漠,牂牁東注水漫漫。畫船盡載沉香去,閒與兒孫倚棹看。
風聲不作寒無力,云翳才收月有華。清興牽人眠不得,開門共看古梅花。
白發從來羞月色,弊衣那更帶霜華。三生結習依然在,貪看寒梅幾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