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報罷答寄宜甫刺史四首 其三
三千里外寄游蹤,
強仕年華壘塊胸。
惟有多情關塞月,
照人不改舊時容。
三千里外寄游蹤,
強仕年華壘塊胸。
惟有多情關塞月,
照人不改舊時容。
你在三千里外寄來你的游歷蹤跡,正當壯年的你心中卻郁積著不平之氣。只有那多情的關塞之月,照著人依舊是舊時的模樣。
春闈:指明清京城會試,均在春季舉行。報罷:考試落第。
強仕:指四十歲。《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
壘塊:比喻胸中郁結的不平之氣。
此詩創作于詩人春闈報罷(科舉落第)之后。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人生的低谷,內心充滿了失落和不平。友人宜甫刺史在遠方寄來游蹤,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科舉落第后的郁悶與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質樸的語言表達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文人科舉不順時的心境。
十載秦關別,思君夢往來。聶都尋水到,庾嶺見梅開。政謝韋賢日,詞推沈約才。游梁情已倦,歸洛興偏催。歲暮停云望,春深候雁回。折麻何處寄,愁上越王臺。
溪藤?雪凈無瑕,素箔圍風絕可嘉。夢入清虛明月照,倦游廣漢白云遮。繭窩春煖浮銀色,鮫室宵分散玉華。警鶴一聲天巳豁,老夫詩思繞梅花。
元夕人間重,冥冥暮雨聞。眼前歌妓散,疑是楚行云。
客里凄涼感慨頻,禁煙時節更酸辛。鶯花謾濺中年淚,燕麥空搖異縣春。德耀獨憐成薄命,黔婁誰與共長貧。難將杯酒澆荒冢,腸斷東風倍愴神。
又踏江干路。似當時、野鳧幾點,舞風禾黍。水瘦山寒人少至,翻覺心潮奔注。悵日月空成待兔。慘綠少年今漸老,盡銅仙鉛淚還難訴。追往事,但流去。沈埋地下經寒暑。露崢嶸、乍驚世界,史前風度。玉作圭璋金作樹,欲起公輸共語。好面具、雕成誰與?應識紅塵皆幻象,況輪回億劫誰真汝?絕系念,棄絲縷。
祈夢從知筆有靈,鼓刀猶得試新硎。衰顏能借期中壽,強項真堪服上刑。幾日雞喧風雨晦,九泉龍老病涎腥。湖山草草應無味,欲結殘生佛火青。一方丘壑力能專,短杖芒鞋適所便。偶遇畸人足清話,再臨明鏡各華顛。忘筌坐悅鳣鮪發,抉目待看陵谷遷。翻笑平生骨相俗,不堪顧影病梅前。
獻賦曾聞上玉京,還鄉人羨錦衣榮。論交未可輕貧賤,托好由來儗弟兄。萬里云霄初發軔,半生湖海卻馳聲。何當便把豐城劍,且跨洪濤斬怪鯨。
衙排畫戟寢凝香,卻羨漁村草舍涼。比似朱門琴一曲,平沙落雁憶瀟湘。
青帷朱簴柳陰旁,玉磬金鐘列兩行。輦路旋添泥細細,雞竿揭處瑞云黃。
春郊青綠細如絲,還記香車出郭時。已襯花茵眠醉客,更承瓊佩擁歌兒。芳心豈恃青皇寵,薄命難逢白帝知。回首舊游歡賞處,疏煙殘照總離離。
都人賣韭黃,臘月破春光。土室芳根暖,冰盤嫩葉香。十金酬好價,一箸愜初嘗。何以江南種,青青雪里長。
黃山高徵士,白首解窮經。里巷聞弦誦,兒童識姓名。蕓窗山氣暝,竹簟水紋清。更有佳孫子,芝田產玉英。
亡弓墮甑一時空,夢斷南柯午枕中。便有樽罍追北海,更無塵土污西風。驅牛懶臥山中相,失馬來看塞上翁。從此卜鄰成二老,雞豚社酒與君同。
青山面面繞幽居,高隱中間興有馀。花徑煖香來縹緲,竹窗晴影落扶疏。雪飛洞口歸巢鶴,金躍波心出浪魚。我亦喜無塵鞅累,何時一訪隱君廬。
杖藜同上最高峰,腳力雖窮興未窮。領略江山歸眼界,盡吞淮海入胸中。我生家住浙江西,不見江山自是癡。浮遠堂前今日望,畫圖待我看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