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焦山
碧岫滄波上,幽人舊隱稱。云藏三詔洞,林寂四禪僧。岸火分京口,江濤接廣陵。豈徒中泠水,能使客心澄。
紺宇寫澄瀛,丹臺接化城。岸形臨水斷,樓勢倚江清。潭月窺僧定,風潮雜梵聲。禪居得清靜,況乃事長生。
碧岫滄波上,幽人舊隱稱。云藏三詔洞,林寂四禪僧。岸火分京口,江濤接廣陵。豈徒中泠水,能使客心澄。
紺宇寫澄瀛,丹臺接化城。岸形臨水斷,樓勢倚江清。潭月窺僧定,風潮雜梵聲。禪居得清靜,況乃事長生。
碧綠的山峰矗立在碧波之上,正與隱居者的舊居相稱。云朵遮掩著三詔洞,山林中寂靜地住著四禪僧。岸邊的燈火分隔了京口,江濤一直連接到廣陵。難道只是中泠泉水,能讓客人心神澄澈?紺青色的廟宇倒映著清澈的江波,紅色的高臺連接著佛國勝境。江岸的形狀到水邊中斷,樓閣的氣勢靠著江水顯得清幽。潭中的月影仿佛在窺視僧人入定,風潮聲夾雜著梵唱之聲。禪房能讓人獲得清靜,何況還能追求長生之術。
碧岫:碧綠的山峰。
幽人:隱居者。
三詔洞:焦山上的一個洞。
四禪僧:修行到四禪境界的僧人。
京口:今江蘇鎮江。
廣陵:今江蘇揚州。
中泠水:指中泠泉的水,中泠泉在焦山附近。
紺宇:指佛寺。
丹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里指焦山上的高臺。
化城:佛教語,一時幻化的城郭,比喻小乘境界。
焦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勝地,詩人游覽焦山時,被這里的自然景觀和禪意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了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詩人心境雖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在游覽時心境平和,對禪居生活有所向往。
這首詩描繪了焦山的美景和禪意,主旨是表達對禪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展現焦山特色的同時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在描寫焦山的詩作中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謫居澹虛寂,眇然懷同游。日入山氣夕,孤亭俯平疇。草際見數騎,取徑如相求。漸近識顏面,隔樹停鳴騶。投轡雁鶩進,攜蓋各有羞。分席夜堂坐,絳蠟清樽浮。鳴琴復散帙,壺矢交觥籌。夜弄溪上月,曉陟林間丘。村翁或招飲,洞客偕探幽。講習有真樂,談笑無俗流。緬懷風沂興,千載相為謀。
玉人中酒殢芳華,盡壓東風百種花。襆被冬深裁異錦,篝燈夜永障輕紗。纖蕤露沁蜂腰蠟,密蕊云蒸鶴頂砂。為問閬風何處在?相期高舉籋晨霞。
扁舟風輕穩如馬,容我領覽秋氣清。橫塘水深白鳥下,敧樹雨濕青苔生。東曹掾史有高興,太乙真人無俗情。去□吹簫喚孤鶴,明夜月滿姑蘇城。
女樂之行恨未忘,時人又為去齊傷。圣賢出處常如此,道運終天孰主張。
他年同上楚江樓,花繞春城小謝州。翻手雨云人事改,跳丸日月歲光流。霜空暮落能鳴雁,秋水風移不系舟。偶筑一丘鄰勝隱,杖筇沖雨亦來游。
游霧登天計苦遲,昆崙聊欲訪支離。幅巾破曉龍山去,且免三茅費勒移。
偶坐古廟垣,趁此公事馀。因得雅懷適,更喜吟眸舒。遐思山谷士,皎皎同白駒。形跡脫物外,聲名播中區。自知志有在,凡欲無所須。肯立齊王門,所好異瑟竽。冥鴻不可弋,馳馬不受拘。何為書咄咄,謀拙守一隅。機深計非左,嗜淺形自臞。當今圣明君,蒼生望來蘇。沾濡德澤廣,寬大法網疏。愿鼓南薰弦,至治如有虞。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為。自周之先,其艱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臨孔威,敢戲以侮。孰荒于門,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一行秋思,記孫登當日,山中琴趣。誰識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筒截孤篁,絲抽獨繭,替盡琵琶譜。輕攏慢捻,西湖何限懷古。堪笑錦瑟無端,繁弦五十,撩亂春云縷。得似嘈嘈么鳳語,只手換宮移羽。絕藝無雙,法門不二,喜遇知音侶。燈窗對影,為君挑盡寒雨。
自小即胼胝,至今凋鬢發。所圖山褐厚,所愛山爐熱。不知冠蓋好,但信煙霞活。富貴如疾顛,吾從老巖穴。
不謂山齋雪,能來侍從臣。談詩雙郢客,和曲幾巴人。玉笛生春早,金尊促夜頻。曉來飛舄處,瑞氣滿楓宸。
鐙濛濛。夜濛濛。舊夢如煙一萬重。那人何處逢。恨應同。誓應同。同禮心經同聽鐘。他生休更慵。
艾草莫艾蘭,蘭有芬芳姿。況生幽谷底,不礙君稻畦。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氣衰。荊棘生滿道,出刺傷人肌。持刀忌觸手,睨視不敢揮。艾草須艾棘,勿為棘所欺。
海上垂綸有幾年,平居何事夢朝天。蒼龍觀闕東風里,黃道星辰北斗邊。治世祗今逢五百,前程如此隔三千。揚雄解奏《甘泉賦》,應有聲名達帝前。
九疑山中得道女,春寒石上飲流霞。不知遺卻玉條脫,獨倚東風暮竹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