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九日同焦弱侯周季平吳會甫董玄宰林咨伯莊得全六太史攜酒興德寺后池臺
野寺堆紅葉,秋原隱白蒿。鄉遙愁望遠,病起強登高。為客慚烏帽,隨人試濁醪。逢時聊引興,能賦愧詞曹。
杖屨侵霜葉,壺觴就徑花。高風疏薜荔,薄霧隱蒹葭。山繞層城暮,橋通小苑斜。正逢邊雁下,西北有塵沙。
野寺堆紅葉,秋原隱白蒿。鄉遙愁望遠,病起強登高。為客慚烏帽,隨人試濁醪。逢時聊引興,能賦愧詞曹。
杖屨侵霜葉,壺觴就徑花。高風疏薜荔,薄霧隱蒹葭。山繞層城暮,橋通小苑斜。正逢邊雁下,西北有塵沙。
荒野古寺堆積著火紅的落葉,秋原上隱現著白色的青蒿。家鄉遙遠愁于登高望遠,病體初愈勉強登上高丘。客居他鄉愧對頭上烏帽,隨眾品嘗渾濁的酒醪。恰逢佳節暫且引發興致,能作詩卻愧為文臣之曹。拄杖踏過經霜的落葉,酒壺酒杯傍著小徑的秋花。高風掠過稀疏的薜荔,薄霧隱去蒼蒼的蒹葭。群山環繞層城已近暮色,小橋通連小苑斜向遠處。正逢邊塞大雁向南飛下,西北方傳來塵沙的消息。
癸巳:干支紀年,此處指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
九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傳統有登高習俗。
烏帽:黑色帽子,此處指文人雅士的冠飾,或暗含對自身客居身份的感慨。
濁醪(láo):未過濾的濁酒,代指普通酒。
薜荔(bì lì):常綠藤本植物,常攀附巖石或墻壁生長。
蒹葭(jiān jiā):蘆葦,常見于水邊。
塵沙:代指西北邊境的戰亂或動蕩。
此詩當作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重陽節,作者與焦竑(弱侯)、董其昌(玄宰)等六位太史(翰林文臣)同游南京興德寺后池臺,飲酒賞秋。時作者或客居南京,且體弱初愈;西北邊境(如寧夏哱拜之亂)時有動蕩,詩中‘西北有塵沙’即暗指此背景。
全詩以重陽節登高為線索,由個人病客之悲過渡到對邊事的關切,既展現文人雅集的閑適,又隱含家國情懷。詩境沉郁而不失細膩,是明代文人‘詩史’傳統的典型體現。
細把中興唐頌看,玉環遺恨記當年。自從擁馬回靈武,整頓乾坤豈偶然。
夭矯庭中檜,枯枝鵲踏消。瘦皮纏鶴骨,高頂轉龍腰。
老屋疏籬半掩門,斷煙疏柳幾朝曛。雨昏潮口生春水,天入江東有暮云。山翠猶疑妝淚濕,眼波如恨寶釵分。豈無漁笛蒼茫里,垂老飄零不忍聞。
受天命,定四方。干戈偃,鈇鉞藏。軼大武,駕成湯。媲軒轅,儷虞唐。擴地萬里居中央。整齊萬國開明堂。漢唐宋晉隋諸邦。絜功比德如蜩螗。萬八千歲永無疆。
江痕妥帖。日光熨動黃金葉。闌干直下愁相接。一朵紅蓮,飛上越人楫。鯉魚波上丁寧切。詩筒如線不曾別。明年好個春風客。五鶚交飛,身在玉皇闕。
委羽山前海水飛,赤城霞色亂斜暉。過庭且喜諸郎至,懷土休嗟舊業違。李晟孤軍終獨捷,杜曾百戰竟安歸。丈夫事主心如石,去殺勝殘自有機。
宿淚暗銷金縷。無緒。門外亂鶯啼。綠陰如幄鬧紅稀。歸摩歸。歸摩歸。
綠云垂空寒欲滴,窗外蒼龍作人立。有時鼓鬣風中號,有時垂涎雨中泣。既如軒轅游洞庭,鏗鏘仙樂天半鳴。又如李靖發田舍,滴瀝大瓢云外傾。中有書生負奇志,千金學得擾龍技。辛勤十載謹護持,坐使騫騰滿庭內。只愁天作雷雨風,斯須變化出九重。云收雨散斂神功,但見葛陂萬丈深潨潨。
瘦馬馱詩天一涯,倦鳥呼愁村數家。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
客景真愁絕,凄涼倍舊年。草穿沙嘴縮,云住屋頭偏。灶冷廚煙濕,窗低檐溜懸。畏寒難出戶,盡日得高眠。
山月滿地流金波,寒蜩向秋鳴更多。大都時節使如此,止爾不得將奈何。
腸刳馀得龜皮在,意懶羞將粉面開。莫笑老身柴立骨,年時幾費抹涂來。
桃葉桃根樂府詞,江南千里舊封畿。黃旗紫蓋關興廢,東府西州有是非。故苑半隨秋草沒,征帆猶趁暮潮歸。寶鞭奪得蛇矛斷,夢破重營繞日暉。
不為嬉游廢簡書,偶承恩命得驩虞。吳中綠樹今無恙,洛下青山舊不殊。蕭寺飛甍齊?嶁,胡僧尖帽織氍毹。太平有象無人識,愿播仁風被海隅。
風霜搖落愈傷神,黃菊于予意自親。遲莫長存君子操,凄涼不厭主人貧。天虛沆瀣流清氣,月過青冥動細淪。此夜空庭耿相對,春花夏葉總埃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