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四首 其四
阿姨天上舞霓裳,
姊妹庭前剪雪霜。
要與牡丹為近侍,
鉛華不待學梅妝。
阿姨天上舞霓裳,
姊妹庭前剪雪霜。
要與牡丹為近侍,
鉛華不待學梅妝。
芍藥如同天上的仙女,穿著霓裳輕盈起舞;又似庭院前的姐妹,剪裁著如雪似霜的花瓣。它一心要成為牡丹的貼身侍從,天然麗質無需涂抹脂粉,更不用學習梅花妝扮。
霓裳:本指神仙的衣裳,此處形容芍藥花姿輕盈如仙。
雪霜:比喻芍藥花瓣潔白如雪、純凈似霜。
近侍:貼身侍從,此處指芍藥與牡丹相伴的親密關系。
鉛華:古代女子化妝用的粉,代指刻意修飾。
梅妝:指梅花妝,古代女子將梅花瓣貼于額前的妝容,此處代指人工妝扮。
此詩應為作者春日賞芍藥時所作。芍藥與牡丹并稱'花中二絕',常被并植觀賞。詩人通過擬人化描寫,既展現芍藥的美麗,也暗含對其與牡丹'近侍'關系的趣味聯想,反映了古人對花卉的細致觀察與審美意趣。
全詩以擬人手法將芍藥比作仙子,通過'不待學梅妝'突出其天然之美,既贊美了芍藥的高雅靈動,也以小見大體現古人對自然之趣的追求,語言活潑,意象鮮明。
淺映眉如斂,濃拖眼欲迷。行人休便折,留覆短長堤。
疏筆入荒寒,危峰聳孤峭。坐令長蘅翁,得之兼二妙。
溪縈九曲鎖玄關,山擁千峰密似盤。漫憶紫陽歸去后,一川風月要人看。一曲清歌解木蘭,水光搖動萬山寒。幔亭舞罷秋臺燕,野月溪云空漢壇。二曲嬌峰云水間,淡妝低壓碧云鬟。玉容不改春愁重,妝鏡臺空舞翠鸞。三曲虹橋最上頭,三杯石外望仙舟。莫疑漢使河源路,信有浮槎到女牛。四曲丹崖紫洞奇,玉函仙蛻記秦時。一從聽斷金雞曉,花落空潭春自遲。五曲花開錦繡屏,青山無語靜儀刑。樓前盡日東流水,獨立蒼茫晚對亭。六曲中流石灶寒,茶煙香濕紫苔斑。仙人飲罷留空鼎,拍掌巖頭去不還。七曲峰頭松桂深,北廊巖下水云沈。玄猿白鶴聞清怨,久伴危冠合脫簪。八曲城高紫氣浮,夜深仙樂響山頭。到來鐘鼓皆成石,悵倚斜暉望玉樓。九曲逶迤引市廛,人間天上別風煙。青蓑黃犢歸來晚,疑是桃源學種田。
風雨江頭今日晴,琴書遙指向南行。青山歷歷引歸思,疏柳依依關客情。烏府停驂一雁遠,鸰原回首片云平。到家且喜梅花發,照水兩枝春正橫。
朝來睡起,倚闌干、別是一番心緒。百五春光才過半,爭奈重風疊雨。蝸健登墻,蛙歡吠沼,只有雛鶯苦。欲醫花醒,東風不肯為主。漸是夢里清明,愁中寒食,南北山頭路。煙重紙灰飛不起,粘人濕紅新土。短短棠梨,懨懨楊柳,做弄空簾暮。絕無人影,鴨爐香死殘炷。
玄武宮西側,千秋此閣尊。云移知岳立,松響似濤翻。鶴并爐煙起,鵝因墨沼存。曉來看玉檢,杖策過天門。
運河水淺礙舟行,轆轆征車走一程。人語沖寒過小市,馬蹄和雪踏新晴。沙飛曠野天無色,風撼危崖樹有聲。遙指帆檣出京口,金焦山色隔江迎。
寸絲不掛魚游網,萬善嚴身月入云。若是壽昌端的處,明年一領更煩君。
羅綺滿回塘。綽約凌波斗麗妝。十二雕欄簾盡捲,悠揚。何處蓮歌唱夕陽。擊楫蕩中央。膩粉零脂濺素裳。驚起鴛鴦三十六,翱翔。仿佛漫空錦幔張。
水從東塔來,卻打西澗過。八萬四千偈,為我細說破。
子去夔州頗自矜,舉杯大叫氣憑陵。新詩硤內流傳滿,今有高人王右丞。
暮市蘆兮龍江,旦載歸兮入治事。婦織席兮力養,懸諸梁兮磁瓦器。吏也廉若此,風示爾多士。士果當以吏為師,官奴可給前致辭。事母何預他人事,浣衣者婦哺者,兒此語可勒孝子祠。
云山高崔巍,中有太古琴。歌聲出金石,四顧誰知音。奇響震天地,硠硠開我襟。綠蘿附松柏,纏綿遂至今。杳杳潞河水,陰陰田盤岑。音容偶不接,夢寐勞追尋。況今遠別離,山川阻且深。宛轉不能留,黯然傷我心。
我穿雙不借,已辦一莫難。背劍嗟銹鋏,腰瓢獨金丹。歲晏乃得子,勞作青眼看。行矣各努力,歲月颯已殘。
科第聯三世,聲名動九垓。激昂存壯志,盤錯見奇才。往者分邊閫,胡然避憲臺。教忠知有待,馀慶接三臺。有子巖廊貴,知公衣缽傳。內祠初趣召,次對暫回旋。偕老萊衣喜,虛懷帝席前。恩榮方沓至,遽返九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