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古松歌用洪右臣前輩古槐韻
金枝翠羽搖晴空,神仙出沒明光宮。
忽遘罡風墜靈杖,蒼髯拂拂如虬龍。
騎龍仙人入云去,老向空山飽霜露。
上枝盤郁紛攫拿,下枝化石形杈丫。
山深無人萬籟靜,獨鶴歸來月斜影。
一聲清唳立霜梢,喚起人間塵夢醒。
老僧披衣出茅堂,手攀古藤渡石梁。
下觀飛瀑亦長嘯,為我說偈三千章。
華頂峰高斷樵路,片片白云從此度。
祇愁夜半風雷鳴,飛作神龍不知處。
金枝翠羽搖晴空,神仙出沒明光宮。
忽遘罡風墜靈杖,蒼髯拂拂如虬龍。
騎龍仙人入云去,老向空山飽霜露。
上枝盤郁紛攫拿,下枝化石形杈丫。
山深無人萬籟靜,獨鶴歸來月斜影。
一聲清唳立霜梢,喚起人間塵夢醒。
老僧披衣出茅堂,手攀古藤渡石梁。
下觀飛瀑亦長嘯,為我說偈三千章。
華頂峰高斷樵路,片片白云從此度。
祇愁夜半風雷鳴,飛作神龍不知處。
金色的枝條、翠綠的葉子在晴空中搖曳,仿佛神仙在明亮的宮殿中出沒。突然遭遇高空強風如靈杖墜落,松針蓬松如虬龍般盤旋。騎龍的仙人飛入云端離去,古松獨自在空山中飽經霜露。上枝盤曲交錯如相互抓取,下枝似化石般分叉伸展。山深人靜萬籟俱寂,孤鶴歸來時月光斜照身影。一聲清越的鶴鳴立在霜枝,喚醒了人間的塵俗夢境。老和尚披衣走出茅屋,手攀古藤渡過石梁。俯瞰飛瀑也不禁長嘯,為我講述三千章佛偈。華頂峰高阻斷了樵路,片片白云從這里飄過。只愁夜半風雷大作,古松化作神龍不知去向。
罡風:高空的強風,道家稱天空極高處的風。
虬龍:傳說中無角的龍,此處形容松枝盤曲之態。
攫拿:形容樹木枝干相互盤曲如抓取之狀。
偈(jì):佛經中的唱詞,多為四句一組的韻文。
華頂:天臺山主峰華頂峰,此處指古松所在的高山。
祇(qí):通“只”,意為僅僅。
此詩或為詩人游覽石梁(今浙江天臺山石梁飛瀑一帶)時,見古松奇景,因感其蒼勁靈異,故依洪右臣《古槐》詩韻創作。詩中融合自然觀察與神話想象,或反映詩人對山水靈性的感悟與對傳統詩歌形式的借鑒。
全詩以“古松”為核心,從形態、環境、關聯人事到想象其化為神龍,層層鋪展,既描繪古松之奇,又融入禪意與神話,展現自然之美與超逸情懷,是一首兼具畫面感與哲思的詠物抒情詩。
袞袞晴云塞要津,終聞圣主用儒臣。蜀都文物來西漢,奎閣圖書近北辰。此日賜冠簪獬豸,暮年留像畫麒麟。極知風俗須揚激,肯使賢才但隱淪。
一榻高懸坐者稀,眼中渾不為輕肥。挑燈細讀陳蕃傅,徐孺原來是布衣。
明月出東方,蟲聲初在戶。宿靄倏已收,庭階出芳杜。流云翻細波,坐對喜欲舞。秋色何悠揚,龍泉碧花古。缊袍良非貧,所貴在清素。況值宵旰勤,側席思口苦。紅日關寸心,移孝固其所。豸角養既成,山龍門應補。乃知南阮心,不以萬金富。
大夫矯矯龍鵠姿,才華氣節傾當時。惠文柱后豪右避,埋輪都下豺狼悲。一朝南巡持繡斧,風凜霜冽和甘雨。明有法度幽鬼神,寧能希指濫網罟。浮云蔽日天聽高,江干澤畔空牢騷。仁人放麑誠不忍,獨秉三尺障洪濤。論定司徒還上書,賢奸皎皎列前除。炙手氣燄有時盡,保全忠讜論非虛。況看哲嗣紹前修,慰藉虞淵援魯矛。嗇前豐后較孰勝,且有竹帛光千秋。
載酒中流坐漏船,猶夸兩岸好風煙。雞鳴犬吠桃源幻,古往今來帝脈傳。人日摧眉性孤獨,神州屈指劫三千。陌頭忽見鵝黃柳,底事難回錦瑟年?
文采風流入壯年,名門當見后昆賢。紫陽正是君同里,莫為傍人草太玄。
御扆當陽扇影回,樂聲齊起殿前雷。行天黃道常依日,報國丹心未許灰。金錫袞衣歸黼黻,瓊樓玉宇尚崔嵬。謝安再為蒼生起,調化真宜法斗魁。
馬鈺常憑佛作為。無為心內起慈悲。尋聲救苦做行持。一切女男如父母,見他生死十分危。須當立個上天梯。
蘭澧分岐望芷沅,渡頭楊柳欲飛綿。囊無薏苡防私論,茶有茱萸敵瘴煙。心定漸忘行役苦,愁濃不覺歲時遷。從今暴殄為明誡,曾見山頭火種田。
豆蔻年齡十六時。向人纖斗小腰枝。楊枝弱瘦任風吹。空竹斜拋紅袖拂,繡簾勿亂綠絲垂。友人狂笑學西施。
小橋橫截一溪云,隔岸遙通避世人。釣艇偶隨秋雁泊,吟窗今見臘梅新。煙塵已覺千山靜,雨露行看萬國春。詩酒暮年生處樂,一瓢歸去豈辭貧。
江路。風雨。春又去。掩重門。樓上暮山翠,鎖愁痕。煙草弄黃昏。王孫。好懷誰與論。暗消魂。晝永。人靜。花弄影。小紅妝。斜倚畫闌畔,看鴛鴦。風暖思悠揚。橫塘。桃花流水香。盼劉郎。深院。人倦。春去遠。綠陰寒。宿酒睡初醒,憑闌干。梅子翠團團。小鬟。試攀薦雕盤。愛微酸。
泠泠青玉漫相呼,似喚騷魂入畫圖。安得蒼梧朝發軔,看君飛夢上天衢。
祥符賜額海會寺,四百年來彈指過。試問竹林橋下路,往還曾見幾東坡?
夜到東昌府,維舟古岸西。天高霜月白,水閑閘聲低。驚夢城樓析,催行茅屋雞。客懷甘寂寞,到處有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