閿鄉寓居十首 山僧
石臼山頭有一僧,
朝無香積夜無燈。
近嫌俗客知蹤跡,
擬向中方斷石層。
石臼山頭有一僧,
朝無香積夜無燈。
近嫌俗客知蹤跡,
擬向中方斷石層。
石臼山頂住著一位僧人,清晨沒有齋飯,夜晚沒有燈火。最近嫌惡世俗之人知曉他的行蹤,打算到山的中部去隔斷石層隱居。
香積:本指佛國的香積世界,后借指僧寺的齋食,此處指僧人日常飲食。
中方:指山的中部方位,或指遠離塵世的中間地帶。
斷石層:以石層為屏障,隔絕外界干擾,形容隱居之深。
此詩為唐代詩人吳融寓居閿鄉(今河南靈寶)期間所作。詩人在山居生活中觀察到一位清苦避世的僧人,通過其日常狀態與避世選擇,反映晚唐時期部分士人對世俗紛擾的疏離與對精神超脫的追尋。
全詩以簡練筆觸刻畫山僧清苦孤寂、避世隱修的形象,通過‘無香積’‘無燈’‘嫌俗客’‘斷石層’等細節,凸顯其遠離塵囂的決心,語言質樸而意蘊深沉,是晚唐隱逸題材的典型之作。
曩時威鳳覽輝初,獨對丹霄聳萬夫。千載阜陵嗟見晚,百年喬木有神扶。只將囊底安江左,不見天中運斗樞。圣主恩深臣命薄,悔今強敵尚逋誅。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鸞凰,誰似鸞凰。石榴樹下事匆忙,驚散鴛鴦,拆散鴛鴦。一年不到讀書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燒香,有分成雙,愿早成雙。
老去為農谷口田,五湖煙雨正茫然。于飛柳下振振鷺,欲墮波間跕跕鳶。試聽滄浪才和曲,再觀秋水就名篇。青山不厭頻來往,耐可張融只住船。
萬馬喧喧踏曉霜,群星隨月送恩光。書生遭際真多幸,圣主掄收亦片長。執法舊雄專席選,提封應盡百蠻鄉。從前細檢名賢跡,匡濟無如六事章。
簇簇上來,卻之不回。簇簇下去,留之不住。于斯立片時,瞬目不揚眉。
晴巒洗出,猿鶴徵煙駕。卅里松風綠無罅。磴縈回,一片琴筑聲中,筇杖底,歷歷萬峰高下。平生丘壑愿,老去無心,來了看山廿年債。踏破亂云堆,直上蒼寒,都一洗胸中蒂芥。算登高能賦我何堪,待喚取荊關,為渠圖畫。
直道何曾較尺尋,昔賢垂范到斯今。皋謨勉勉歌元首,說誨言言沃朕心。幸遇千齡開圣治,頃塵三事愧宵箴??囊卤徽骐y報,盥誦新詩愛助深。朅來林下破天慳,要使明詩見一閑。齒屐印苔春縱步,頸壺蒸粟晚加餐。夢魂飛到味書閣,世路牢封函谷關。翻笑醉翁猶未醉,黃金白鬢詫腰環。
江流澎湃處,一曲是官衙。小邑城三里,荒垣市幾家。斗湖曾載月,浪柳也吹花。局蹐真如繭,能禁念若耶。
同聲自相應,體質不必齊。誰知賈人鐸,能使大樂諧。鏗鏘發宮徵,和樂變其哀。人神既昭享,鳳鳥亦下來。豈非至賤物,一奏升天階。物情茍有合,莫問玉與泥。
萬古明良分付定,早從堯禹到如今。小臣肝膽天堪照,圣世恩波海未深。紫極逶迤春蕩蕩,天風寥廓路骎骎。滄江回首多迂病,愧盡賢人用世心。
燈影浮簾幕。展云箋,為君捉管,自慚標格。五十年前狂吟客,胸有萬千丘壑。聲滿紙、動心驚魄。癖性每同麋鹿友,更騎驢、四野鳴行鐸。時或訪,當壚卓。而今百事成寥落。最傷情,鹽車老驥,徒思馳躍。甕牖繩樞同蝸處,眼底一環輪廓。問誰為、安排今昨。手痹眼昏書似蚓,不成行、負爾勤求索。聊擲筆,且更酌。
放爾為騏驥,仙人與御風。翮盤三島外,聲落九天中。遠影凝云白,還丹入頂紅。蘇耽遺井在,不必語遼東。
一代洪流衍玉河,如君標格更嵯峨。山中芳草幽情遠,閣上炊藜古帙多。章浦月明懸客夢,弋陽秋色照松蘿。投來佳句偏相憶,喜向天風幾詠歌。
師定念游子,遙知父母心。望云天際遠,曝日石門深。香影浮階砌,猿聲徹野林。無窮長跪祝,惟有此微忱。
北客多懷北,庖羊舉玉卮。吾鄉雖處遠,佳味頗相宜。沙水馬蹄鱉,雪天牛尾貍。寄言京國下,能有幾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