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前一日提兵過勾漏洞留示區明府二首
六月飛征騎,群峰擁翠華。江空魚陣肅,風細隼旗斜。石壁前朝字,桑田故令家。今朝過勾漏,不是為丹砂。
征途苦炎熱,明日又新秋。似與山靈約,寧忘靜者求。龍鱗搖碧樹,鳥道接丹丘。洞里無朝夜,都應秉燭游。
六月飛征騎,群峰擁翠華。江空魚陣肅,風細隼旗斜。石壁前朝字,桑田故令家。今朝過勾漏,不是為丹砂。
征途苦炎熱,明日又新秋。似與山靈約,寧忘靜者求。龍鱗搖碧樹,鳥道接丹丘。洞里無朝夜,都應秉燭游。
第一首:六月里騎兵飛馳出征,群峰環擁著華麗的隊伍。江面空闊,魚群排列齊整;微風輕拂,隼旗微微傾斜。石壁上還留著前朝的題字,桑田原是舊縣令的故家。今日經過勾漏洞,并非為了尋求丹砂。第二首:征途苦于炎熱,明日便是新秋。仿佛與山靈有約,怎能忘記靜者的追求?龍鱗般的樹葉在碧樹間搖晃,險峻鳥道連接著丹丘仙境。洞里不分晝夜,都應當秉燭漫游。
翠華:原指皇帝儀仗中用翠羽裝飾的旗幟,此處借指行軍隊伍的華麗儀仗。
魚陣肅:形容魚群在江面排列整齊,似有軍陣之嚴。
隼旗:繪有隼鳥的軍旗,隼為猛禽,象征軍威。
石壁前朝字:勾漏洞石壁上留存的前代題刻。
故令家:曾任縣令的人家,或指區明府(區縣令)的家族。
丹砂:朱砂,道教煉丹常用原料,葛洪曾在勾漏洞煉丹,此處代指求仙。
龍鱗:形容樹葉或樹皮在風中如龍鱗翻動的形態。
鳥道:狹窄險峻、僅容飛鳥通過的山路。
丹丘: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山海經》有載。
秉燭游:化用古詩“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指珍惜時光或探索幽境。
此詩為作者秋前一日(農歷六月底)率軍途經廣西勾漏洞時所作,留贈當地區姓縣令。勾漏洞為道教名山,葛洪曾在此煉丹。詩人以“提兵”身份過此,既寫行軍實況,亦借山水抒懷,暗含對歷史與仙蹤的超然態度。
全詩緊扣“提兵過勾漏”的行程,首章由行軍場景轉入歷史感慨,尾句破“求丹”俗念;次章以新秋將至起興,描繪山林幽境,表達與山靈相契的雅趣。詩中軍事與山水、現實與歷史交融,展現詩人兼具武略與文心的品格。
翔風走塵沙,草樹正玄黃。煙昏路漫漫,日冷云蒼蒼。杜公作詩處,武侯近戰場。陳跡勿驚心,俯仰已堪傷。
披發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枝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于酒。漛情不斷淞波溜。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尺海內,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凄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
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祖師不西來,少林有妙訣。西天此土俱拈卻,一種平懷當處親。若人識祖佛,當處便超越。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
半生豪氣學元龍,湖海惟知敬數公。徒有貞心招隱逸,恨無巨眼識英雄。天衢騎馬衣冠異,雨屋鳴雞杼軸空。西崦東屯何日了,定應愁老浣花翁。風雨蕭蕭白晝昏,肅襟受此一涼恩。丘園不作軒裳夢,陵谷空遺斧鑿痕。乍可扣舷歌楚澤,何堪抱瑟立齊門。有時散步西原上,共醉田家老瓦盆。
埽地風來不可當。卻于風后轉清涼。喧喧翠竹聲疑斗,颯颯紅蕖意自芳。秋已到,夜須長。不成新賦繼歐陽。夢回忽憶榴皮字,誰寫邯鄲大道旁。
石上溪蓀發紫茸,碧山幽藹水溶溶。菖花定是無人見,春日惟應羽客逢。獨尋蘭渚玩遲暉,閑倚松窗望翠微。遙想春山明月曙,玉壇清磬步虛歸。
之子才如冰,不應常負弩。勿為為貧謀,一意在阿堵。廣都綺縠地,當念珠還浦。惟廉可立身,勿使嗟供虜。
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魔佛齊平,孰為非道。又須知生死非涅槃,涅槃非生死。無生死而不顯涅槃,無涅槃而不度生死。法法顯然,塵塵自離。到者里,更須有轉身一路。若也轉得,枯木枝頭,別迎春色。踢倒鐵圍山,踏翻生死海。從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來草又青。
楊柳無情,絲絲化作愁千縷。惺忪如許,縈起心頭緒。誰道銷魂,心意無憑據。離亭外,一帆風雨,只有人歸去。
溪山隔岸好,風雨過橋危。何似高樓上,停云且賦詩。茂樹坐終日,水流心不競。誰識山中居,萬動歸一靜。泉急喧溪碓,山深怯瘦驢。翟湯如肯隱,來此卜幽居。紅紫委塵土,綠窗清晝長。安知兩三竹,風已作秋涼。攲枕聞春雨,閉門見綠陰。可人歌扇底,猶有惜春心。
才具稱要腹,奮然吞八荒。相期終用世,誰料秪為郎。地下修文久,人間逝水長。平湖游覽處,山色舊蒼蒼。
昔余旅長洲,寄傲碧江潭。十年客風埃,留滯困周南。冉冉老將至,兀兀漫窮探。故人各變化,漂零空自慚。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燈能傳百千燈。此時不徹全身句,眨起眉毛已葛藤。
城南小住。情適閑居賦。文采風流合傾慕。閉戶著書自足。陽春常駐山家。金樽酒進胡麻。籬畔菊花未老,嶺頭又放梅花。
一竿千百葉,鳳尾翠交加。曾向仙壇種,和風掃落花。新梢霧如沐,斷節霜不枯。西窗夕陽下,此君何可無。謝家庭下玉,化此青瑯玕。風標夐不俗,誰謂骨相寒。直節豸獻角,低枝鸞振羽。古色鎮蒼然,非煙亦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