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江周監察及溪按滁志喜
一別都門意不忘,忽承星駕下滁陽。云間幽徑看山遠,雨□新泉入釀芳。見說甲兵皆武庫,流輝翰墨動文昌。乘舟若向江東去,試問離情孰短長。
昭代賴君持漢典,豸冠繡服一南巡。揚帆江上鯨鯢遠,攬轡山中花木春。共道皇情徵草莽,誰能物色出風塵。從來楚璞應難辯,莫訝荊人識未真。
一別都門意不忘,忽承星駕下滁陽。云間幽徑看山遠,雨□新泉入釀芳。見說甲兵皆武庫,流輝翰墨動文昌。乘舟若向江東去,試問離情孰短長。
昭代賴君持漢典,豸冠繡服一南巡。揚帆江上鯨鯢遠,攬轡山中花木春。共道皇情徵草莽,誰能物色出風塵。從來楚璞應難辯,莫訝荊人識未真。
自京都分別后思念之情難以忘懷,忽然得知您如星使降臨滁州。云間小路望山悠遠,雨后新泉融入酒中更添芬芳。聽說您的軍事謀略如武庫般豐富,文采光輝令文運興盛。若乘舟前往江東,試問離情誰更深長?圣明時代依賴您秉持典章,身戴豸冠繡服南巡。揚帆江上兇惡之人遠遁,攬轡山間花木迎春。眾人都說皇恩征召賢才,誰能從民間識拔俊杰?從來和氏璧難辨真假,莫怪楚人辨識未真。
星駕:指使者的車駕,此處借指周監察的行程。
滁陽:滁州的別稱,因位于滁水之北得名。
武庫:本指兵器庫,此處比喻周監察的軍事謀略豐富。
文昌:指文昌星,代指文運、文事。
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冠飾,代指監察官員。
鯨鯢:比喻兇惡的人或敵人。
楚璞:指和氏璧,典出《韓非子·和氏》,喻指未被發現的賢才。
此詩或作于明代某位監察御史(周監察)巡視滁州(今安徽滁州)時。詩人因周監察的到來而欣喜,通過詩中“星駕下滁陽”“南巡”等句,可見周監察身負皇命考察地方,詩人借此詩贊頌其才德與功績,并隱含對賢才被重視的期待。
全詩圍繞周監察南巡滁州展開,既描繪其巡視的威儀與功績,又抒發離情與對賢才的推崇。語言凝練典雅,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監察官員的贊賞及對政治清明的期待,是明代官場酬贈詩中兼具紀實與抒情的佳作。
六飛南駐開陪京,朝廷恃此為金城。
元侯臥護股肱郡,去天尺五日月明。
誰憐游子歲一過,欲往不得如流萍。
今日西風要留客,好山橫道煙光凝。
晚歲根塵凈,端由志節隆。
斂身遵七誡,彈指悟三空。
此日傷朝露,何人賦凱風。
我方司汗簡,盍載女師中。
南北芝泉一澗開,穿花度柳勢縈回。
不須元巳方修禊,才遇良辰便泛杯。
行止豈由人智巧,沉浮長與客驚猜。
急流一去誰難進,卻有先游殿后來。
常棣成陰慰暮年,困人春雪好長嘆。
閉門終日詩頻和,伏枕盈旬病未安。
已遣攜鋤移竹徑,更思杖策整花欄。
飽聞冰下游魚躍,所恨雙溪一笑難。
散策相從倚玉鳩,不須更伴赤松游。
林塘在眼供舒嘯,花鳥催詩好勸酬。
一座幾盈三百歲,四翁宜壽八千秋。
堂前風物如伊洛,尚欠香山與石樓。
少日聲名滿學宮,中年遭遇冠群公。
一言坐決興邦策,學世誰知料敵功。
上見嚴安方恨晚,人推汲黯盍居中。
由來大用須詳試,出處之間本自同。
九廟寧神藹德馨,煌煌又見產芝英。
香凝薦斝椒蘭潤,色映雕梁日月明。
紹復祖宗全達孝,感通天地契精誠。
試披瑞牒占休應,看取皇家萬葉榮。
身近長安日,官無州縣勞。
黃麻襲姚姒,赤舄等伊咎。
量與南溟闊,名如北斗高。
十年蟠綠野,軒冕一秋毫。
北斗回春半浹辰,秦淮袞袞滟精神。
六朝舊鬰興王業,千載猶鐘命世人。
便與斯文生羽翼,懸知上圣倚經綸。
形容盛德非常事,再拜寒儒請具陳。
盛德波千頃,清風偃俊躔。
兩朝隆柱石,四海入陶甄。
致主唐虞上,齊名房杜前。
期頤慳上壽,底處問蒼天。
蓋公論治齊相堂,穆生酌醴元王觴。
古人好士乃如此,名重千載尊而光。
我公風度冠今昔,龍門冠蓋春云翔。
微才詎敢充旨味,藥籠庶容芝桂香。
我秩元祀,上推鴻源。
展事有侐,祲威肅然。
升墄既降,秉心益虔。
荷天之休,于千萬年。
俛仰梁谿歲幾寒,向來墨沼已中干。
傳家紫橐榮三子,得路青云喜二難。
爵位方知稽古力,論思當使復盂安。
自憐骨相宜塵土,那得絲言動筆端。
吳山濯濯煙鬟青,湖水練練光遶城。
城中主人目如電,爽氣坐納山水清。
千門鳴弦夜月靜,四野垂穎秋云平。
試占古語詠侯德,一賢可當百萬兵。
郊行十日天宇清,回首靜鎮薰??凝。
寄聲已為謝亭長,去甚復且容聾丞。
萬牛策勛場可滌,一犬徹警門無譍。
呼農來前問所自,歸之刺史南豐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