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 擬百末詞,詠閨中十二月詞
曉起,妝整。
新樣翠鈿,又翻華勝。
頌椒堂上,迎禧問寢。
繡袿頻斂衽。
鬧蛾半月燈期近。
良宵永,云母開玉鏡。
綺疏梅萼香噴。
試花風一信。
曉起,妝整。
新樣翠鈿,又翻華勝。
頌椒堂上,迎禧問寢。
繡袿頻斂衽。
鬧蛾半月燈期近。
良宵永,云母開玉鏡。
綺疏梅萼香噴。
試花風一信。
清晨起身,梳妝整齊。佩戴新樣式的翠玉發飾,又翻新了華勝頭飾。在堂上恭頌椒酒,迎接祥瑞、問安請福。身著繡衣頻頻行禮拜見。鬧蛾頭飾點綴,離元宵燈節已近。良夜漫長,推開云母屏風取出玉鏡。雕花窗欞外梅花香氣四溢。報春的風信已至。
翠鈿:用翠玉制成的首飾,古代女子常用的妝飾。
華勝:古代婦女的花形首飾,多為節日佩戴。
頌椒:古代元日(正月初一)有進椒酒的習俗,取椒香通神、迎新納福之意。
鬧蛾:古代元宵節婦女戴的一種頭飾,用彩紙或絲綢制成,狀如飛蛾。
云母:一種礦物,可制成透明薄片,此處指用云母裝飾的屏風或鏡子。
綺疏:雕刻花紋的窗戶。
試花風:指催促花開放的春風,亦指早春的風信(應花期而來的風)。
此詞為‘擬百末詞’,或模仿古代‘十二月詞’題材(按月詠事),聚焦閨閣生活。創作背景當與傳統節令文化相關,可能為作者觀察或想象閨中女子在歲末年初(臘月至正月)的日常所作,體現對女性生活的關注。
全詞以‘閨中十二月’為主題,通過清晨梳妝、迎禧問安、備燈節、聞梅香等場景,展現古代女性冬日將盡時的生活片段。語言細膩,意象鮮活,既具節令特色,又暗含對平凡生活的詩意捕捉,是傳統閨閣題材的典型之作。
碧樹參差竹屋低,半生此地愜幽棲。悠然不盡登臨興,屋上青山屋下溪。
君不見羌人之妻產龍鷲,駱家之婦生虎貍。造物好或怪,癡兒以為奇。金村鐵婦不畫眉,健手能運千斤椎。懷妊弗知十月期,一誕三子如母豨。鄰舍來賀子,公相出茅茨。親戚來賀子,車蓋生光輝。里胥馳走聞有司,三豎內有麒麟兒。陰陽者流來與推,張家瑞鳳三聯枝。我聞其言信且疑,歷扣古牒如元龜。硤石三生未聞瑞,南昌四孕徒招非。有條給乳本勾踐,五羊十帛胡多儀。他日唐檀驗后事,不如介葛聞三犧。
祀事不可黷,客頻造靈祠。拜跪膝成瘡,堪笑還堪悲。問之默無語,良久方致詞。有身處人間,鬼神疇能知。固當求之人,余亦嘗求之。千求不首肯,萬求不俛眉。違理而妄求,閉拒固其宜。奈何非妄求,閉拒常如斯。且復祈冥冥,聊以慰所思。言絕仰面哭,涕泗縱橫垂。
碧玉山頭紫氣浮,閑攜謝屐數來游。幽禽向客如相問,野草牽衣似欲留。俯睇千山煙樹合,憑高一曲海天秋。明時奎壁誰先兆,白石歌殘憶飯牛。
千仞翰墨場,此山寓文思。倒插錐穎長,濡毫堪一試。鄴祑仍亂疊,秘笈隱何字。投管躋梯云,筆架遺座位。媧盤始制文,飽執徐瀝翠。蘭操發琴臺,泉響冰弦墜。把劍起王郎,步訣乘微醉。御風大灣口,蒼冥杳決眥。氣蒸清江水,色點廩君幟。西陵瀉如練,七二籠蓊蔚。斂足望五峰,膏澤荊楚地。馀脈武陵源,秦亡復久避。仙鬼幻捲舒,浮嵐由恣媚。緩緩覺山移,袞袞積淵沸。螮蝀交午晴,夕陰涵叆霼。丹果襯叢葩,碧藤懸異卉。照影三掬飲,玉髓長日饋。四友快清游,周覽擷精萃。
湖上高樓縱遠心,復沿湖岸過東林。身閑似帶煙霞氣,地冷兼無鐘磬音。衣里寶珠應自信,苑中靈草試相尋。坐來忽散千峰雪,對爾無言意轉深。
羲軒道德久荒唐,蕩蕩宏圖起世皇。天入清都逾廣大,日臨化國倍舒長。渥洼萬里來騏驥,阿閣千年下鳳凰。圣子神孫承寶祚,長令億兆樂時康。
一徑落花春晝靜,四鄰嘉樹綠陰繁。兒曹忘卻懷鄉意,浪說春風似故園。
圣代文明遍九垓,河山設險玉門開。月明虜使聞雞度,雪霽番王貢馬來。泛泛仙槎浮瀚海,翩翩驛騎上金臺。幸逢四海為家日,獨坐藩垣愧乏才。
春雪初晴翔鳳樓,春煙已飏賞花眸。江山面面因亭勝,物色年年賴酒酬。異代風流如昨日,幾人遷放得滄洲。柳絲桃萼參差暖,堂上疏簾漸可鉤。
蛾眉對歌舞涼伊,舞身還逐歌聲齊。捲花萬段忽進酒,斗高蝴蝶飛來低。更有佳人在空谷,能唱春風天上曲。何時得上金玉堂,一聲飛度龍吟竹。
雪中出去雪中回,深閉窗欞偶一開。墻里人家掃檐瓦,玉塵打入轎窗來。
憶昔先君子,金蘭氣味投。中間有生死,一別幾春秋。曉漏傳幽夢,英魂覓舊游。城東煙月冷,應是訪新丘。
重疊嵐光倚翠屏,天風吹客上危亭。持竿試著羊裘坐,何處長安有客星。
隱君只在溪南住,手種瑯玕幾十年。玉版每同賓友吃,錦棚真比子孫賢。取簫吹月天如海,近檻眠秋屋似船。更愛滿林涼露下,研朱時點馬蹄篇。